摘要:当代的建筑工程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基本都会运用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施工质量,让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本文基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假如施工技术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施工技术的要求,不仅会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能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砂、石、水泥,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都可以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从一般情况来看,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都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因为大体积的混凝土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构端面混凝土的总量。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不会采用分缝分量措施来提高单次混凝土的使用量,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安全。与此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甚至还会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让混凝土的保养难以进行。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浇注冷水,来让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下降,从而有效的控制温差,进而更加有效的保养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的量,施工人员要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环节。如果想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就需要一次性进行浇筑作业。除此之外,由于水泥的水化热,在施工的时候温度会容易升高,如果达到二十五的时候,就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不可逆转的标红,进而出现裂缝问题。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2.1裂缝
裂缝一直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原因,造成裂缝的因素:(1)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原料是水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凝固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而这些水化热若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得到释放,使得混凝土内外产生加大的温差,产生拉应力,引发结构裂缝。(2)外界温度的影响。外界温度变化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混凝土水化热的变化。当外界温度骤然下降,将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内部温度仍然较高,较大的内外温差,会对混凝土的急剧收缩产生影响,使得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产生温度应力,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
2.2溢水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溢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也较为常见,造成混凝土溢水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在进行浇筑工作时,采用分段浇筑或者分层浇筑过程中,因振捣不充分或者过振导致的混凝土溢水、离析,使得混凝土不同层面间的粘连性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不同型号和种类的振捣装置的作用深度范围各不相同,为保证浇筑效果,需根据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振捣装置。在机械泵等设备上进行混凝土传递和输送时,须注意将摊铺厚度设置为不超过600mm。如果实际应用场景下不使用机械泵,摊铺厚度则要设置在400mm以上。鉴于浇筑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浇筑期间的时间间隔和效率都要得到有效保证。完成全部层次的浇筑施工,避免各层之间的混凝土凝固间隔增加,造成浇筑的整体效果降低。另外,在浇筑设备选型和施工工艺的确定方面,应充分借鉴以往积累的施工经验,在施工前预判混凝土完全凝结所需要的时间。如在实际操作中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层间的浇筑时间差过大,则必须按照施工缝的形式进行妥善处理。结合长期的施工经验及施工现场的实际考察和评估结果不难发现,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效果不够理想,与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最佳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可以采取推移式的混凝土浇筑方式。
2.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温度控制的具体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施工阶段完成后,应继续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防止后续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在实际操作时,施工人员须定期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并将相应的数据记录在案。通过数据的分析归纳展开有针对性的养护操作,以此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和结构强度。在温度测试的开展过程中,可对混凝土的各个分层温度进行测量并结合各层间的温度差值做统计和分析,对温度的性质及数值变化所呈现出的规律进行总结。其中,电阻型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温度测量工具,利用它能够方便准确的找到温度测量点。从测量方式到测量结果都能有效保证准确性。
3.3双掺技术
所谓双掺技术,也就是把放煤灭和减水剂混合然后放入混泥土里面,这样最有利的地方就是能改变混泥土的性能,如果可以吧减水剂慢慢的加入大体积混泥土里面,就可以起到让混凝土缓凝的作用,还可以让混凝土里面浇筑实现峰延的作用,混泥土的主要特点是:非常的厚,而且还有较大的水化热问题,建筑施工为了完全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温度,就要把水管放进混泥土的内部,这样就能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有效的把控。
3.4养护技术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以制定的施工方案为基点,进行合理化的布置,动态检测温点布设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保护混凝土的对策,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损坏,明确测温点的初始值。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的建筑物的施工完成以后,必须还要长时间的去养护混凝土,原因就是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的凝结,还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后期才可以达到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降低的作用,知道混凝土完全凝结为止,如果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还要用一些布袋,或者一些草覆盖到混凝土的表面,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被太阳晒了之后脱水的原因覆盖这些草或者布带的原因是就是为了隔热,这样就可以达到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小的作用。在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中,施工人员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随时动态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变化情况,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差,一旦发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差在二十度以上,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调整其温差,防止温差进一步升高,此外,施工企业要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比如:骨料的选配、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将其落到实处,有效指导工程项目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建筑项目整体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明确施工要点及关键技术,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对结构裂缝的出现做好积极的应对和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的严格把控,做好质量监督和保温养护工作,有效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邱爽.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1):21-22.
[2]李明昊.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19(04):193-194.
[3]许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03):54-55.
[4]贾学礼.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关键探索[J].门窗,2019(06):55+57.
[5]项光森.试论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居舍,2019(08):40
论文作者:苏海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