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专家”陶宏开:向网瘾宣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瘾论文,专家论文,陶宏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上的事情分为三种:必须做的、不可以做的和可做可不做的。一般来说,前两种比较容易分辨,关键在第三种。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做得越少,成功概率就越高。
——陶宏开
陶宏开,美籍华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1944年生于武汉,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1984年应密歇根大学的邀请赴美国做访问学者,后定居纽约从事素质教育研究,2002年退休回国继续从事素质教育工作。2004年5月,陶宏开主动帮助《武汉晚报》头条求助信中主人公网瘾少女曲倩成功脱网,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在全国近20个省市相继开展演讲救助活动,挽救了数千个上网成瘾少年。2004年12月5日,团中央授予陶宏开教授全国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荣誉称号。
“啪——啪——”手抽打在脸上的声音,一瞬间使网吧里所有的人都放下手中的键盘,将目光投在一对母子身上。为了感化儿子,让他离开网吧回家,母亲跪在儿子身后,边抽泣着边狠狠地打自己的脸。儿子却无动于衷,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在游戏中厮杀。母亲跪了一个多小时,儿子未曾回过一次头……
有许多媒体出于新闻价值的考虑给我一个“戒网专家”的称号,其实我主要是从事素质教育的,网络成瘾只不过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还有厌学、早恋、亲子关系不和等等问题。亲身接触了一些因孩子上网成瘾而被搞得支离破碎的家庭后,我发现网瘾问题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所以决定先帮助孩子戒网瘾,先救急。
有一个问题我常被问到:“孩子们为什么会上网成瘾?”我们可以听听一些当事人的心声。“在网上,没有人问我考几分”、“游戏中,我可以统帅着千军万马,攻城拔寨”、“网上我有很多朋友,有人关心我、欣赏我”……大多数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因为在家庭、学校找不到快乐、自信,缺乏关爱,无人倾吐心里话,才会选择到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上网成瘾”不是孩子的错
孩子生来是无知的,他需要受教育,需要有人在他前行的路上给予指导,否则还要我们这些家长、做教育的人干吗?我从来不把上网成瘾的孩子当成坏孩子,因为玩瘾不是孩子的错,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
不是孩子的错,那究竟是谁的错呢?我认为,目前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问题。下面是我遇到的几个真实事例:
小时候,他只要犯点小错,即被暴打;初中迷上去网吧上网,棍棒是他的家常便饭,隔一阵就鼻青脸肿一回;十八岁的他已人高马大,一次上完网夜里回到家,面对父母的拳脚相加,他再没躲闪,而是举拳迎向父亲,将父亲打倒在地,并咆哮道:“我能搞定你们,你们今后给我小心点!”从此他肆无忌惮地主宰起父母。棍棒之下没有出孝子,反倒埋下了崇尚暴力的种子。当父母用暴力对待子女时,他们实际是在向子女声明:这个家庭中最有“力量”的人是最有“分量”的。
父母制订了“班上前十名,年级百名以内”的标准,他做了许多努力:延长学习时间,看参考书,做更多的练习题,可他的学习成绩却未见起色总处在中游。每逢考试,只要他的成绩进不了前十名,便被一顿训斥。后来他绝望了,上网、逃学,最后成绩排到全班最后一名。他的理由是:“学也是挨骂,玩也是挨骂,与其辛辛苦苦地学,不如痛痛快快地玩。”很多时候父母总是一味地责怪孩子,却很少考虑自己的问题。只重视分数,只立标准、提要求,却不去关心孩子的感受。起初孩子并非不努力、不求上进,他努力了甚至很努力,但没有结果。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非常难受。这时他最需要的是鼓励、支持,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找方法,给他打气。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在这个时候只会雪上加霜地批评、“念经”。
她从小伴随着麻将声长大。家里惟一的饭桌原本是用来让她写作业的,后来却变成了麻将桌。她平时写作业都是把椅子当桌子,一边听着麻将声,一边做作业。父母发现她迷恋上网后,要求她戒掉,她振振有词道:“你们用休息时间打麻将,我呢?白天上学,晚上做作业,不该玩一下电脑吗?”她一度以不上网为条件要求父母不打麻将,但父母却拒绝了她的要求。当父母气愤地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就比你听话,不像你这样”时,她反驳道:“人家的家长也不像你们这样啊!”言传不如身教,已是古调了。遗憾的是,有的家长却选择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每个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抵触父母。正是由于许多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与他们越来越疏远;得不到关怀、理解、肯定,孩子只好到网络里去寻找亲情、友情甚至爱情,用虚幻来填补现实中的缺失。
二是学校教育问题。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只拿单一的分数标准考量人,使许多孩子厌学,失去价值感、理想,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非常容易上瘾。
三是社会教育问题。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低级媚俗的文化产品,严重毒害着孩子们的思想。一些黑心网吧老板、游戏开发商,千方百计赚取孩子们的钱。他们往自己腰包里塞的正是孩子们的早餐费、午餐费,甚至是为了上网偷来、抢来的钱。在他们大发横财的时候,双手沾满了无数家庭的血泪。在这三类问题中,家庭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而来自学校、社会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挽救上网成瘾的孩子,重点要从家庭入手。
戒除网瘾需要的不是“神奇”
由于帮助了一些孩子成功脱网,有些人觉得我很神奇,询问我有什么秘方。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只要下决心按科学的方法做,我能做的其他父母、志愿者也能做到。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父母一定要有信心、爱心和耐心。
我和志愿者们在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孩子一旦走进他们的心扉,他们能够在第一次交流的时候,就主动承认迷恋上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而且这些孩子中不乏上网成瘾多年、对父母的血泪已经麻木的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有自知力的,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没有人会甘心沉沦,只有当自己的努力、价值总被周围的人忽视,无论努力不努力都被否定时,孩子才会自暴自弃。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在内心深处是渴望上进的。
有些家长抱怨:“我苦口婆心,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呢?”问题就出在:他们和孩子之间没有心与心的交流。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首要的是走进他们的心扉,获得他们的认同,只有这样,家长有益的建议才会被孩子所接受。有个上网成瘾的孩子跟我讲,有一次他主动想帮家人刷碗,可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结果他的父母冲他唠叨了两个多小时。他当即发誓以后再不主动干活了。如果父母看到的不是一个碎碗,而是孩子可贵的心意,结果将大不相同。真的爱孩子,就要摒弃只训斥、只提要求、不关注孩子内心感受的做法。如果家长能放下架子,真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比如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在教育上的过失,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欣赏、赞美他们的优点),孩子又怎会不把你当朋友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帮孩子戒除网瘾,绝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武汉晚报》头条求助信中网瘾少女曲倩,我和她初次见面谈了三个小时,她承诺不再上网,为了巩固这个成果,后来她母亲做了大量的工作。她天天和女儿交流,一出现反复,母女俩就一起向我电话咨询。三个月里,我们沟通了二十多次,每次都在半小时以上。现在,曲倩的情况已经非常稳定,不再上网,一心一意地学习。所以要让孩子真正转变,必须有耐心。当孩子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的时候,家长们一定会欣慰地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