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中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复习习惯。通过合作探究,乐于与他人一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相互融洽,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关键词: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自主学习的信心 复习习惯
在新课改中,初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会学习”的转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然后总结出知识要领,并经历强化训练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拓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该目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老师要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探讨问题时,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学生、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问、自由地说,让各种观点汇合、碰撞。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必须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去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老师做学生的朋友,用亲切的神态、有感染力的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去思维。这种“平等、双向”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营造合作互助互学的生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身上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故要利用好他们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同伴身上出现的错误,不能轻视、嘲讽,要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谈话,要真诚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处处会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时时体会到来自老师和同伴的关爱,使他们能乐于学习,积极合作交流,主动帮助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认知和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的调节。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有必要的。
2.进行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和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不错!”“真行!太棒了”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可以查漏补缺,弥补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从知识巩固来说,学生及时地复习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它新知识的掌握。此外,课后复习也是很重要的,它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的速度逐渐减慢。因此,每上完一堂课我都得要求学生及时地将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印象才会深刻,及时且适当的复习,有助巩固。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有效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把控好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醒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论文作者:邱宗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自信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习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