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论文_赵景娥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论文_赵景娥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 256805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学习地理知识并很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结合,并能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突破教材涉及范围的水平。

在地理教学中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必须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引导学生的:

一、鼓励学生提问,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关系密切,但是从教师心目中还要相信学生,鼓励提问。只有在经常的循循善诱、使学生豁然顿悟之下,学生体会到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们持续不断地喜欢探求知识、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帮助他们一步步整理思路,揭示解题线索。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希望了解什么,要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中想到自己的责任。学生喜欢思考,养成思维习惯,遇事爱动脑筋,而且愿意独立获取知识去解答困惑,这应该是教师的成功。

二、利用感性材料,培养训练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生抽象思维刚刚发展,能力有限,而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利用感性信息,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出来。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可以独立对其知识点进行表述,提升表达能力。例如《河流》教学中讲到黄河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图片,学生经过对教材的阅读,发现下游面积明显减小。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便成了学生训练抽象思维的方法。然后继续观察,黄河中游经过黄土高原,在下游区域产生大量的泥沙,逐渐在华北平原沉积,抬高河床,变成地上河,这样一来高出地面的河床不再接纳支流。其中“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学生们都知道,但是在地图中不能观察到,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抽象思维。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令学生直观感受,将复杂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学生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紧扣学科特点,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各种教学模式。如在教学开始前针对教学内容,利用讨论、历史事件讲解和地理趣事等方面进行导入,激起学生探究本节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地理教学就是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展开思考,将看似复杂的概念、现象等利用内部逻辑关系联系起来,这就需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长江大堤上为什么有的塔基在很深的地下?”在人们常识中,塔基应该建在高出河面的江堤上,但是受建筑年代长久的原因,长江受泥沙沉淀影响河床增高,逐渐超过了塔基,这时为了保护塔基不受江水腐蚀,四周堆积砖土,长此以往,堆积的砖块越来越多,就造成塔基越来越深的错觉。这道题目解决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方面的思考,进而深化学生该方面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四、利用生活经验,培养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课堂和实际生活越相近,学生理解效果就越好,活跃大脑思维,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中,学生经常对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产生混淆,阻碍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效果就不一样了,教师带领学生到公园探索,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联系到一起,有的学生本对自然资源方面的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户外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将其串联起来,方便学生记忆,充分扩散了思维。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就越好。在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及水产业等章节教学过程中,水产品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及珍稀动物,学生往往会出现颠三倒四、张冠李戴的现象,教学中如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结合,效果就大有改观。例如: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如,把野生动物分布情况与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生活经验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学生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从理论上讲,思维可以分为许多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各种思维活动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再加上学科属性,地理课是和政治、历史、生物甚至和语文相交叉的边沿学科。教师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板块构造、生物的地理分布等章节教学中,可以结合海原地震、汶川地震、印尼大海啸及化石知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有方,学生自然会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解决诸如喜马拉雅山地层中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化石、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澳洲大陆上为什么有独特的生物,以及红海为什么会消失、地中海会变成新的大洋等繁难地理问题。

综上所述,地理思维能力的建立不只是提升教学效率,还要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结合,并能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突破教材涉及范围的水平。

论文作者:赵景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论文_赵景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