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疑",让低年级语文课堂充满"读"味儿论文_袁泽静

重"疑",让低年级语文课堂充满"读"味儿论文_袁泽静

(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学校 四川 德阳 618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5-0088-02

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可见,我国古代教育十分强调读书要"存疑"。《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孩子们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也就是从小培养孩子们质疑、解疑的能力。但对于目前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重的识字任务往往让我们忽视了课堂阅读教学,让低年级语文课堂读声琅琅却"读"味儿甚乏。(这里的"读"味儿,是指学生能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而非盲目地、枯燥地、反复地诵读。)于是,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充分鼓励,激发质疑的欲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可见,"疑"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敢提问、都能提问、都会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进行积极的、有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1、鼓励多问。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最终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11、我们成功了》一课时,学生在预习时产生了"'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事成功了? '我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课文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我欣喜万分,并积极鼓励了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这些孩子,充分肯定了他们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于是,我及时让孩子们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迫切想寻求答案,自然读文认真。让这篇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很"长"的课文,在几个问题的逐一解决中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也可以看出,较长课文的学习,没必要非得斟字酌句,引导孩子们质疑并抓住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提纲挈领,突破难点,效果更好。

2、敢于发问。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活跃、奇特,而且急于表达。在他们想表达的时候,我们要尽力满足他们。我班上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已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只要对老师的讲述、课文的描述、同学的陈述有不懂的地方,即刻举手,而我也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提供宽松的质疑平台。因为通过多次尝试,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提出的多数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课文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我在执教公开课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9、欢庆》时,我正在激情范读时,几个孩子纷纷举手,迫不及待想发表意见,我即刻停止,听他们的意见,其中有两个孩子提到这两个问题:"(1)不明白为什么诗中有'--'(破折号);(2)'十三亿孩子'指谁?"问题十分有价值。当孩子发表意见后,我再一次范读,这次教室里很安静,他们听得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任务--边聆听边思考问题。可见,我们要多关注课堂上这些生成的闪光点,他们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当然,这样的质疑首先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需要老师充分预设、合理组织。另外,也有些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的问题,我们教师就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将孩子们引导到课文教学中来。

其次,积极引导,体验释疑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勤于动脑、思维活跃的表现。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还要引导他们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自己释疑。我在教学中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释疑。

如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12、看雪》中,孩子们对台湾在哪,台湾为什么没雪等不了解。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到课外大胆查阅资料、孩子们有的去图书室借书,有的去询问他人,还有的通过与家长一起上网查阅……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最后孩子们不仅能在地图上清楚地找到台湾的具体位置,还知道了台湾地处祖国南方,天气较热,不易下雪的知识。这样地理知识、天气知识以及我国国情一概了解,早已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谓受益匪浅。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释疑。

大语文观提出"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已有地生活经验为基础。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最直接、最不可忽视的认识捷径。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并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自己释疑的目的。如:在教学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一分钟》时,孩子们知道的就是"1分钟=60秒"这一数据,但对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能做些什么并不了解。所以孩子们很奇怪--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我根据孩子们的质疑设计了几个课前小游戏:一分钟工整写字、一分钟阅读、一分钟看动画片。通过几个游戏,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要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一分钟。

3、通过讨论释疑。

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辨析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相互间的交流形式。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释疑解惑,达到真正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花费"一词时,要理解"花"的意思,学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花就是植物。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我出了一道练习题: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内容为:爷爷眼睛花了,钱花光了,这朵花真漂亮。让学生讨论每句中的"花"究竟是什么意思。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花"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会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出现的疑问通过思考、讨论、辨析中自然而然的得以解决。

4、通过观察、操作释疑。

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具的直观作用,充分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引导他们在操作活动中观察、思考,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例如:在人教新课标版《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孩子们对水位为什么会上升认知不足。于是我准备了教学实验,让孩子们依次往瓶子里放石子,人人参与,看着瓶子里的水位不断上升,课前的质疑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释疑过程生动、有趣,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极高,既真切感受到了实验的过程,更体验到了自己释疑的乐趣,整个课堂其乐融融。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疑",教给学生质疑、释疑的方法,真正让他们从学会变为会学!的确,通过以上的这些尝试,我的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重复的说教,而是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读"味儿。

论文作者:袁泽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重"疑",让低年级语文课堂充满"读"味儿论文_袁泽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