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医院消化内科 福建晋江 3622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将120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0例/组。前一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后一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患者的插镜成功率(95.00%)、护理满意度(98.33%)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肛门便意感、腹胀、肠出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35-02
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病率在不断升高的肠道疾病,病情进展会导致部分癌变,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手术切除能够有效清除息肉,且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具有微创的特点,但由于存在侵入性操作,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因此还需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1,2]。从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20例,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将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听力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
观察组(n=60):男性例数为34例,女性例数为26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36岁,上限值为72岁,年龄平均值(49.33±3.3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30例。
对照组(n=60):男性例数为36例,女性例数为24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35岁,上限值为71岁,年龄平均值(49.42±3.40)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27例。
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一般资料的差距微小(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流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详细措施包括:
(1)术前护理:术前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前会对手术存在担忧,护理人员需详细告知患者疾病和手术相关情况,并向其介绍科室先进的设备和医生的高超技术,消除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和顾虑,告知患者良好情绪对手术、病情恢复的积极作用,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术前安排患者接受各项检查,保持相关手术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
(2)术中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先在肛门处适量涂抹肠镜润滑剂,之后插入肠镜,直至回肠末端,准确退镜至息肉处,期间护理人员通过交流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医生通过肠镜观察息肉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并根据观察结果选择不同的息肉切除方法。息肉切除过程中对患者的症状、面色等进行观察,多鼓励患者,予以其心理支持。
(3)术后护理干预:术后根据手术情况对患者的卧床休息时间进行适度的调整,如息肉直径小于1cm的患者需在门诊观察2~3h且无不适症状出现后,方可回家卧床休息2~3d;针对较大息肉的患者,术后需住院休息5~7d,术后6~12h需禁食,不得食用辛辣、粗纤维的食物。术后一周内进行适当的运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插镜成功率、肛门便意感、腹胀、肠出血等)。
(2)在两组患者出院前让其填写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共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将前两项概率之和计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 临床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插镜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肛门便意感、腹胀、肠出血等发生率均更低,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结肠息肉多发于男性群体,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多种因素会导致结肠息肉的发生,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腹部隐痛、便秘等突出表现。近年来医学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使得肠镜检查广泛应用在结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属于微创术式,具有诸多优势,如操作简单、安全无痛等,应用在结肠息肉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手术的侵入性操作及应激性、患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的提高,故此还需辅以护理干预[3]。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插镜成功率更高,肛门便意感、腹胀、肠出血等情况较少发生,预后效果较好,因此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本次研究实施的系统化护理,能够弥补常规护理干预存在的弊端,更具全面化、人性化、灵活性,在不同阶段全程贯彻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的担忧和顾虑,增强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而改善遵医行为,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手术效果,安全度过围术期;另外术前妥善准备、术中针对性的治疗、术后护理干预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4]。
综上所述,对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覃桂聪,黄璐,覃爱娜,等.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257例回顾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87-489.
[2]李树斌,郑丽,苏冬梅,等.2485例常规结肠镜筛查结肠息肉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5):471-474.
[3]阳光,王东,袁晓英,等.425例内镜下摘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5):4998-5000.
[4]钟红娟,曹瑞治,蒋小蓉,等.系统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6):772-775.
论文作者:李清月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息肉论文; 结肠论文; 患者论文; 肠镜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