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市场流通工作的新局面--浅谈国家经贸委制度下的市场流通会议_市场营销论文

开创市场流通工作的新局面--浅谈国家经贸委制度下的市场流通会议_市场营销论文

开创市场流通工作新局面——全国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会议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侧记论文,市场论文,工作会议论文,经贸委论文,工作新局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19日至21日,国家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到会并做重要讲话,副主任俞晓松作了总结讲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市场流通工作的同志共计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并总结了1996年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分析了当前市场流通工作所面临的宏观形势,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市场流通工作势在必行

1995年以来,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宏观形势总体好转,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水平不高。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现阶段向国有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多种经济成份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已开始显示威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正视市场问题、勇于面对市场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第二,国内市场国际化,许多外国厂商已直接进入国内市场开展竞争,众多的“三资”企业也已成为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主体;加上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以及各种渠道进口,使国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竞争压力。市场形势的变化使市场需求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对加强产销衔接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国家经贸委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和协调部门,必须紧紧抓住主管经济运行、工业生产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职能和综合协调优势,把引导企业进入市场、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经贸委市场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生产与流通、内贸与外贸的结合,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好市场竞争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缓解国有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引导和促进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围绕“五个攻坚战”确定1997年工作部署

当前,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不高的原因,从市场流通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竞争力弱,使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产品市场萎缩。国家经贸委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五个攻坚战,安排、部署市场流通工作,就是要重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扭转经营亏损和效益下滑等方面有所突破,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

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务,即引导企业进入市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帮助国有企业建立销售网络,促进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1997年集中抓好国家重点联系512户企业的销售网络和营销体系建设。这一工作将采取地区负责与国家经贸委重点联系、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生产与流通企业相结合,坚持重点扶持与一般引导相结合,努力实现名牌产品、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

第二,培育和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组织形式尚待发育、健全。培育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正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从宏观上建设市场经济的流通渠道和流通体系,从微观上建立和规范企业销售网络的需要。1997年,培育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将被引入到市场流通的各项工作中去。连锁经营和代理制试点工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配送制工作将重点抓好煤炭配送中心建设。

第三,建立市场运行分析制度。市场运行分析是揭示、掌握市场运行规律,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对市场进行监测、调控,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重要手段。因此,1997年,要在经贸委系统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运行分析网络,并向地市延伸,特别是向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延伸,并与结构调整、扭亏增盈和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把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工作做好。

第四,加强重要商品的市场整顿与管理。加强重要商品的市场整顿与管理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1997年,国家经贸委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搞好钢材、煤炭、汽车市场整顿与管理;对成品油市场整顿与管理要从业务范围与制度建设方面加以充实和完善。

第五,以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为主导,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必须着眼于发展农村经济,要与促进城乡交流和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既是一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流通组织形式;它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和农产品积压、滞销、买难卖难等问题,而且可以带动一部分村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市场的有效需求。因此,国家经贸委要把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作为开拓农村市场的主要形式,要求省市区经贸委要以地市为基础,抓好贸工农一体化建设,逐级推荐一、两个项目作为分类指导项目。在抓好推荐项目工作的同时,各地经贸委要抓好自己的项目,逐步形成以地市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金字塔群体。

抓好市场流通任重道远

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流通体系为目标,以引导企业进入市场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己任。而目前,由于流通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生产领域的改革,市场流通的宏观机制和企业营销的微观机制均待确立和规范,这就决定了经贸系统市场流通工作必将经历一个开拓性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排除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克服自身队伍建设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又要选择恰当的出发点,把握好立足点和切入点,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一过程,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为此,会议提出要重点研究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首先,要充分重视观念的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流通工作的需要。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既要完成由小流通向大流通的转变,又要实现生产与流通的紧密结合,而这两方面都要触及到几十年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因此,要推进经贸系统市场流通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

第二,充分重视业务知识更新,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经贸系统主管市场流通工作的业务干部受过系统的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的人很少,这是开拓经贸系统市场流通工作新局面、较好完成1997年工作部署的一个较突出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以推进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规范化发展。

第三,充分重视地市经贸委的基础作用,健全并完善经贸系统市场流通工作业务网络。地市经贸委贴近企业、了解企业,可以定期不定期召集企业,甚至采取会诊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营销中的问题。因此,地市一级业务网络的建设是实现1997年工作部署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四,充分重视企业经验,要善于运用少数企业的典型经验引导大多数企业。加强营销工作是以企业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营销工作经验是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探索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和需要的运行机制的具体实践。在大多数国有企业经营亏损、效益滑坡的情况下,成功的经验是具有典型先导意义的。

第五,充分重视生产与流通企业的结合。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出发,发挥国家经贸委综合协调的优势,把帮助企业建立销售网络、促进营销工作开展作为企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把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结合体,共同走出困境。

市场流通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会议相信,只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经贸委系统广大市场流通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一定能够开创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的新局面。

标签:;  ;  ;  ;  

开创市场流通工作的新局面--浅谈国家经贸委制度下的市场流通会议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