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龙应台散文之语言艺术特点
武警警官学院 李炜乐 钟海亮 610000
摘要:龙应台作为如今华语文坛上最重要的台湾女性作家,并在八十年代风靡大陆。本文探讨了龙应台在散文中应用的静物动写和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手法和龙应台的散文语言风格形成特点,龙应台的文字,有充满理性和智慧的风貌,她的散文的文字魅力和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有待学界钻坚求通,钩深取极。
关键词:龙应台;散文;语言艺术特点
一、引言
龙应台对台湾和大陆甚至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龙应台的亲情散文的主题非常的常见,那就是“亲情”。但即使这个“主题”不是很新颖,一样会牵动着读者的心、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这和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是分不开的。她文章特殊的行文风格,独特的语言风格一直以来都被学者们关注。本文将尝试在这二方面进行探索,第一部分分析龙应台经常在散文中应用的静物动写和寻常词语的艺术化等写作手法,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这样的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通过这两部分分析龙应台散文独特的语言艺术。
二、在散文中应用的静物动写和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手法
与此同时,龙应台的散文中也有很多包含着作者独特感受的复合词。作家在刻画事物时,或者加入了主观的个体体验,或者与熟悉的事物产生了联想,她细心的用笔调着试色板,为的只是选出更能传情达意的颜色。所以在她的笔下,“黄”“绿”“青”“红”都不再是单纯的颜色,它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比如“葱绿”、“粉红”这些词语,是把熟悉的事物的颜色融入进去的,既生动形象,又贴近生活。比如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一个秋天的午后,阳光懒懒的照进窗来,浓浓的花生油似的黄色阳光。所以那么金黄,是因为窗外木兰树的叶子金黄了,落了一地,好像有人用黄色的毯子将草地盖了起来。”我们常见的描写阳光的颜色,一般都用“金黄”或“灿烂”等词语,但是龙应台却把黄色细细的描摹了出来,这黄色是像花生油一般的颜色,而且是“浓浓”的花生油,所以可以想象到那天秋日阳光的温暖。在此之后又把这种黄色简单的概括为“油黄”,搭配新颖别致,但并不违和,别有一番风味。在这样温暖的秋天的午后阳光下,木兰的叶子才会像金子一样闪着光,因此“金黄”二字用得恰到好处。
其次是龙应台的语言往往具有超常化的特点。如果一部作品语言平平,读起来像喝白开水一般,那么读者就会觉得无聊乏味,很难被吸引。但是龙应台的散文读起来十分有趣,但是语言的运用一点也不突兀,这就是她散文中语言“超常化”的力量。所谓语言的超常化,即陌生化,是一种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它是指摆脱人们习惯化的规约,用有意识的创造去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在龙应台的散文创作中,处处可见她不守常规,用奇异新鲜的语言来表达的尝试。无论多么常见的场景,在她的笔下都会看起来不同以往所见。她的散文中的超常化主要是体现在不同寻常的语言搭配上,她能把最寻常、最普通的字词放入特定的情境,使它们发挥出不同以往的艺术魅力,使读者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
三、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龙应台的散文语言风格还具有夸张化的特征,一方面善于利用词的本意,更好的渲染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你知道不是闹着玩的,截稿期到了,天打雷劈都得写的。”“然后太阳出来了,炎热毒辣的阳光照在开肠破肚的阴沟上”。像“天打雷劈”和“开肠破肚”这种词语,只从字面去看的话,是冰冷无情的,甚至令人心寒生畏,但是放在这种语境中,竟然显得俏皮。“天打雷劈”显示出了按时交稿的必要性和紧急性,“开膛破肚”则是写出了台风过后的惨烈场景。夸张化的表述,也体现了程度上的感悟。比如“头发狠狠的束在耳边,翘起来那么短短的一把......”“狠狠”一词生动的表现出了标新立异的少女追求与众不同把头发扎得紧紧的。“狠狠”这个词把作者的外观感受和心理写的淋漓尽致。
除了善用色彩词之外,龙应台还特别擅长使用叠词。色彩词的使用,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冲击,叠词的使用,则可以给读者带来听觉享受。因为叠词比较富于音乐的美感,使得散文的语言更有节奏性和韵律性,即使语言身没有诗意,叠词也会为它平添几分诗意。使用叠词为文章增加了情韵循环的美感。
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艺术效果,龙应台往往加入自己的主体经验来创造出更符合语境的搭配。比如为了表现出杜鹃的凄惨,龙应台这样描写:“杜鹃哭得一嘴湿淋淋的鲜血”。一般来说,“湿淋淋”是用来形容被雨淋透的湿漉漉的状态,在这个语境下,龙应台把它和鲜血联系到一起,让人产生一种血流不止的想象,画面冲击感非常强烈。表现出了杜鹃哀啼时的悲情之深,使人心生怜悯,平添愁绪。
在龙应台的笔下,叠词是有感情有温度的。比如,“那香香软软的娃娃开始长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鬈毛”。“香香软软”和“白白胖胖”既写出了孩子可爱的肉嘟嘟的模样,又写出了作者身为母亲的温暖幸福之感。“娃娃”一次蕴含着无限温情。这是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爱意。除此之外,叠词的使用也充满诗意。比如在《1964》中她这样写道:“人生是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人生百年,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不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平凡的人和琐碎的事围绕左右。因此悲伤是“淡淡”的,幸福也是“淡淡”的,因此期待也是“小小”的。这一系列的叠词写出了平凡真是的人生状态。仔细读来,有一种哲思蕴含其中。
四、总结
龙应台的文字,有充满理性和智慧的风貌,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有和读者保持亲切对话的平等。这些都是她的作品畅销的原因。她的散文的文字魅力和价值是不可忽略的。由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有限,对这位大家的语言风格的探析多听述载,无多述作,而且龙应台的亲情散文中语言艺术,还和哲学、美学、心理学领域相关。有待学界钻坚求通,钩深取极。
参考文献
[1]陈欣.激烈批判到柔性反思——从《野火集》和《目送》看龙应台散文风格的变化[J].芒种,2018,(14):69-70.
[2]张瑾怡.龙应台《目送》中的刚性与柔情[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8,(11):23.
[3]周艺.浅析龙应台《目送》中的生命哲学[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10):38.
[4]彭孝干.基于时代背景下的林语堂和龙应台作品风格比较[J].课外语文(上),2018,(6):177,179.
论文作者:李炜乐,钟海亮,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龙应台论文; 语言论文; 散文论文; 风格论文; 词语论文; 读者论文; 艺术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