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者如何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论文_杨芳琴

护理管理者如何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论文_杨芳琴

甘肃省泾川县中医医院 甘肃 泾川 744300

【摘要】护理人员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快速发展的护理事业给她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竞争,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具备健康的心理。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病员的康复。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有超前的管理理念,掌握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策并举,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保护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达到并保持最佳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8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288-01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科学的发展,当代护理人员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和超负荷工作等给护理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作为护理管理者,要高度关注本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保证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

1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1社会支持不足,长期形成的社会偏见,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敬、职称评定工作的不合理、更多的付出用经济效益无法体现、报酬分配不公等现状,使护理人员不能从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1.2来自职业的压力,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护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情况复杂,责任重大,在工作中不能出半点差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生物钟节律的改变,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等,造成护理人员心力和体力的同时支出。

1.3特殊环境的压力,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应对生离死别的场面,易导致心理负荷的加重和身体疲劳。

1.4心理承受能力低和自我调节能力差,在工作中受挫时不善于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解,情绪易激动,面对紧张刺激时,常常欲冲动,因职业需要将其压抑,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健康处于不良状态。

1.5社会因素 目前大多数医务人员对于自己的收入和目前的待遇不满意,尤其是护士。与同年资的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护士进修学习、晋升机会少,职称多处于中低水平,工资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与他们付出和承担的风险压力没有成正比,无法体现出他们的劳动价值,工作成就感、自我实现很难得到满足;而且收入水平还决定生活质量,收入低者会遇到更多困境,对工作产生不满,这些都会极大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的压力增加,因此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的措施

2.1更新观念,长期以来在不断的加大职业道德教育,但还不能解决工作中护患间的冲突和纠纷。其原因由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护理管理者要更新观念,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的基础上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压力,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给予关怀和鼓励;通过各种沟通途径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机会得以释放,使其保持心理平衡。同时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选择适当的时机将护理工作面向社会宣传,形成全社会尊重护士的良好风尚,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2.2将教育管理与关心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对于肩负着“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护士来说,她们也是普通人,同样需要人文关怀。护士与病人发生冲突时,管理者处理前,首先确定其导致矛盾的性质,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将批评惩处放在首位。管理者应经常设身处地去体验护理人员的日常感受,化解她们的难堪和困惑。多一些关切和理解,少一些责备和训斥,帮助护理人员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这样护理人员会以管理者为榜样,学会关心、理解,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2.3根据不同心态对护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由于人的心理总是在变化的动态发展中,有时良好,有时欠佳。要求护理管理者要及时掌握每个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动态,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对策,以便使每一项管理对策都有针对性,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较好时,可采用不同形式提高对职业性应激的心理承受能力;身心状态欠佳时,多采取“倾听宣泄,帮助分析”的方法,协助她们尽快地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2.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管理者在护理群体中创造一种和谐文明,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如对护士在工作,学习,训练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护士有才能和特长者要及时发现,并给她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减轻她们在工作中的满足感和兴趣。

2.5合理安排缓解护士的心身疲劳,实行弹性排班,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明确班内与班外的界限,使其工作内全身心投入,工作外完全放松,恢复工作期间的疲惫,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加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2.6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努力学习,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勤奋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平和心态,合理饮食,加强运动。

3讨论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科学的发展,要求当代护理人员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然而,由于专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和超负荷工作等给护理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护理工作质量和病员的康复。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注重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通过正确的管理和疏导转化不良的心理状态,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增强患者满意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迎,马毓芬,米娜瓦尔.乌鲁木齐市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及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10):71-74.

[2]贝志红,江乙,陈杏,等.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24-25.

[3]陈黔,庄永春,席阳.不同学历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12):2371-2372.

[4]王金玲,孙雅博,张建梅,等.不同学历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2):112-114.

论文作者:杨芳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护理管理者如何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论文_杨芳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