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深圳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企业大举登陆我国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深圳的企业该不该做大,要不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根据90年代下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日两国的大企业集团纷纷破产的现象,提出深圳的企业宜小不宜大。有的专家则根据深圳中小企业占优势的状况,提出深圳应以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还有的政府官员从管理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集团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是个难题,主张发展单一法人结构的大企业。笔者则认为,企业集团是一种现代企业组织的高级形式,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当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WTO背景下,市场原则进一步强化,国际经济领域里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唯有构建与深圳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才是支撑深圳经济发展的出路。
一、深圳必须追上世界企业规模扩张的趋势
从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看,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组织是沿着一条规模扩张的路径在发展的。按照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并购高潮。
第一次并购高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电力、机器等新兴工具的运用,使得建立在工场手工业基础上的工厂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由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以提高企业规模水平和市场垄断势力为特征的企业横向并购的高潮,即许多家庭或个人所拥有的小企业,合并成一个大型的企业。这次并购的结果是产生了许多垄断性的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的产生,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改变了各国的工业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推向了垄断。
第二次企业并购高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这次并购的规模比前次更大,其特点是以大集团纵向组合为主导的产业重组,即企业不只限于生产过程的组合,而是包括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联合。在这次产业重组中,各国都出现了一些在经济中占有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垄断集团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向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成为一个严密、高效的有机体,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优化了产业结构,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规模化和重型化。
第三次企业并购高潮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这次企业并购是以大公司多元产业扩张为内容的混合型跨行业并购。并购中出现了世界级的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集团,其产品不仅控制了本国市场,而且向全球市场流动。如日本的三菱集团、美国的杜邦公司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混业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多元化经营的超大型企业的产生,降低了企业单一经营带来的风险,为计算机、造船、宇航等新兴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由重工业向高加工度化转化。
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在这次并购中不仅只是大企业收购小企业,而且资质好的中小企业也购买大企业债券,这样一来,发达国家的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充。这次并购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企业规模质和量的重构,不仅造就了一批资本数额巨大的公司,而且由于高新技术的注入给这些大企业注入了更强的活力。正是由于这次并购,发达国家实现了产业向高新技术的转变。
目前,企业并购又掀起新一轮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具有着两大特征:一是知识成为生产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投入要素、知识产业逐渐成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二是由信息化催生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两大特征,直接推动了企业组织进一步向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方面演进。
从以上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规模扩张的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的组织形式,它的大小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从根源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企业规模与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推进的关系。每一次的企业并购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每一轮大企业的兴起,都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快捷稳定的实现方式,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企业规模的扩张,没有大型企业作为主导,就没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化工业社会。因此可以说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要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规模就会不断地扩大。我们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不是为了单纯追求企业大的形象,而是为了寻求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由产业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强强联合”,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深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认真贯彻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根据深圳产业发展的特点,组建一批实力雄厚,能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型企业集团,利用新一轮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深圳经济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有利于加速深圳企业的技术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斯等人对1982年美国技术创新最多的34个行业的研究表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各有优势,也各自存在着劣势。大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的收益,但等级管理模式和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又会阻碍技术创新的进行。中小企业具有摊子小,专业化程度高,动作灵活的特点,虽能激发更多技术创新的机会,但其整体经济实力不足,技术基础薄弱,使得技术创新难以在一个合理的经济规模内实现,从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看都不经济的。
上述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关系,正好是一个优劣互补的关系。如果将二者的优势统一在一个企业组织模式之中,将会大大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的能力。目前,在“强强联合”基础上所产生的大型企业集团就是一个能实现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互补的企业组织形式。大型企业集团的这一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企业集团的特殊组织结构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适应生成的制度条件。企业技术创新的发生,既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物质基础,又需要市场竞争的刺激。这两方面的条件是多层等级管理的大企业和经济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无法同时满足的,但大型集团却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是以某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组建起来的多个企业的组合,其实力比起一般单个大企业要大得多,这就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稳定的技术创新环境;另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实行的是多个法人治理的结构,集团内大多数企业处于半紧密层或松散式的合作状态。这些企业与集团的联系只是经营中的某些方面,而受外部市场的影响却很大,时刻都存在着生存的压力。为了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然会不停顿地创新、寻求企业生产中的技术突破,这就为企业集团带来了技术创新的活力。企业集团这种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使它成为目前最适应技术创新生存的企业组织形式。
第二,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中新技术的成本。从经济学角度看,从一种分散状态转化为集中状态,从小规模过渡到大规模,可能产生一种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产业和经济的集中度提高,可以降低平均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集团就是产业和经济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较之单个法人企业更具有生产要素的组合效应、单位资本股权放大效应以及资本运作的协调效应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创新者们能够广泛地组合人才,使用优良的先进设备,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并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正是由于企业集团所具有的这一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它成为实现技术创新的最佳企业规模。从世界技术创新竞争中的优胜者看,无一例外的都是国际上知名的企业集团。可以说,企业集团是当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
第三,企业集团的整合效应有益于分散和减少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技术创新是一种研究开发、实验性的活动,具有着不确定性,因而存在着风险。大型企业集团的整合效应,则能分散或减弱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大型企业集团的整合效应在分散风险方面的作用表现在:其一,企业集团中各个法人企业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迅速增强科研开发能力,缩短研究开发的时滞,从而减少科研开发竞争失败的风险。其二,由于有各个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使得风险分散,单个企业承担的风险减少。其三,企业集团内各个成员企业的相对独立功能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产生了一种综合互补的优势,从而减轻了失败风险的打击。某些企业的创新优势能够抵消另些企业的创新劣势,不同企业的优劣互补能够达到整体经济效益,这是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
总之,企业集团与技术创新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企业的集中、联合和向大集团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独特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和规模经济使之成为技术创新借以实现的最佳载体,推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活动将会更加频繁,企业集团作为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也将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支柱。
三、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是调整深圳经济结构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由经济组织作为运作主体实现的。由此而来,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就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合理与否的关键。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依靠单一的大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为从大企业,看庞大的组织使企业内部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主管可以随意调用资源,指令某个单位以某种价位出售某种产品,或者制定指令性的财务指标,甚至追求与公司不一致的个人目标,其结果与客观要求的经济结构必然是有矛盾的。此外,大企业还可能由于过分扩张,导致规模不经济,浪费社会经济资源。若从中小企业看,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达不到规模经济,不仅无法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投资小、管理简单,会出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单一的大、中、小型企业的集合既克服了单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弊端,又兼容了这二类企业的优势,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理想经济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在结构调整中的优越性表现在:
第一,企业集团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大规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一大批中小企业参加企业集团后,相互间逐渐形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经济网络,这就大大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人财物和技术的流动,节省了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形成了强大的集合优势。这种集合优势,一方面加强了企业集团的综合配套能力,使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中所需条件齐备,有利于实现投资省、周期短、质量好、效益高;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大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为我国引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利用国外资源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
第二,企业集团具有成本优势,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只是产业部门间的比例协调,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一些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一般来说对企业的规模经济和技术素质要求都很高。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发展程度很高,其生产规模、技术开发与应用、销售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一开始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促进产品销售。这就要求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这也只有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才能做到。大型企业集团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起着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整合国民经济。企业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这种示范带头作用体现在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的带动和改组方面。即一方面,企业集团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设备、市场份额以及广泛的联系,良好的信誉等无形资产去影响中小型企业,用委托加工、联合开发或帮助培训技术、管理企业等,使中小企业成为协作层的成员。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控股方式引导中小企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发挥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的改组和带动作用,不仅能够解决深圳产业集中度低、分工协作差、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根据市场要求整合深圳经济资源,调整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和管理素质,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组织程度,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四,企业集团能够联结宏、微观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集团具有着宏观传导和协调功能,因而成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联结的桥梁。企业集团的宏观传导与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集团提高了企业组织的集中度,使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再直接面对千百万个企业,只须面对少量的企业集团。由此,减少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加快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速度。另一方面,微观群体的利益可以通过企业集团反映到政府的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在制定政策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企业集团的信息渠道,政府和微观群体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协商。这样,微观个体在市场的行为将会趋于合理化、集约化、规范化;政府行为则会日益市场化,宏观调控政策将更加具有理性和效力,宏、微观经济之间顺畅的沟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迅速朝着合理目标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