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及其启示_公司收购论文

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及其启示_公司收购论文

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方式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跨国公司论文,启示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日本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采取了对现有企业的收购与参股,以及创建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无论采取何种进入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本文对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方式作了研究与比较;分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特点和影响其进入方式的诸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跨国公司在外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对外国市场的最佳进入方式,或称进入模式。在国外文献中,进入方式有时指出口、许可证交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有时指对外直接投资。本文在研究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方式时,是指对外直接投资。

一、对现有企业的收购与参股

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现有企业的股权(95%以上)而接管该企业。参股是指购买一个现有企业的部分股份,进而获得该企业的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如果股权在51%~94%,便可达到控制该企业的目的。

1.收购

50~60年代,是美国跨国公司进入欧洲的活跃时期,对欧洲现有企业的收购占据进入海外方式的绝大份额。80年代以来,日本跨国公司对美国的进入方式中,收购大型企业的案例,十分引人注目。

1986年,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以5.5亿美元收购了设在美国的世界最大级生产油墨的公司——桑卡米卡鲁公司。

1988年,日本布里切斯顿轮胎公司以26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了总部设在芝加哥的世界第4大轮胎厂家——孚阿斯顿轮胎与橡胶制品公司。

收购方式之所以受到美国、日本跨国公司的青睐,是由于它本身所具备的优点决定的。

(1)象印刷油墨那样的与客户密切联系的产业,以及轮胎生产那样成熟的产业,如要迅速地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省去新建企业所占用的时间,收购东道国的现有骨干企业是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利用被收购企业在当地的分销渠道,以及被收购企业同当地客户和供应商多年往来所建立的信誉,使跨国公司快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2)市场份额的增长同利润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份额增加导致更大规模的生产,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收购现有企业可以获得被收购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有利于跨国公司在有关市场上迅速打开局面,在竞争对手的数量上、或竞争力度上都起着减少、或缓和的作用。

(3)由于可以将被收购企业的技术、生产设备、人才、销售网、商标、经营决窍等及时转移到跨国公司,因此,比从零开始要少许多风险,能够顺利地走向海外发展的道路。

(4)收购在一般情况下比创建新企业要便宜。

然而,收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

(1)在被收购企业未公开上市的情况下,财务报告不十分公开,对资产亏损的了解十分困难。此时,很容易抬高被收购企业的售价。多数情况是基于对中介者的信任得以成交,然而,即使是熟练的经营企业合并与收购的中介者,对不公开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详细的调查也非常困难,收购价格偏高是经常出现的。

(2)如果被收购企业的设备已陈旧,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再者,对只能使用旧设备的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跨国公司对收购的评价是:最大的问题是被收购企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再培训的效果差,只有在新设备安装之后,解雇少量从业人员,才能达到日本同样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效率。

(3)对于被收购企业来说,如果有多个购买者参与竞争,其收购价格必然会大大高于适当价格,最终可能会出现高价收购的现象。

(4)主要以贷款方式筹资收购的企业,贷款利率将是沉重的负担,若收购后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将是十分危险的。

(5)如果收购的是东道国有代表性的著名企业时,则会伤害这个国家的民族情感,从而导致被收购企业形象的下降。

2.参股

若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收购某项目的风险很大,那么,便多选择参股方式。

日本钢铁企业对美国钢铁企业的投资多选择参股的方式。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钢铁企业普遍面临不景气,它决定了钢铁业海外投资的巨大风险性。而80年代又是日本汽车工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时期,为使当地生产日系汽车的企业使用到高品质的当地钢材,日本钢铁企业便选择了在美国的投资战略。钢铁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必然会给海外投资带来巨大资金负担。这就是日本钢铁企业选择参股方式的客观原因。

1984年9月,日本钢管购买了国民钢铁公司50%的股份。1986年又达成占有70%股份的协议,并决定在以后10年中,日本钢管逐步占有90%的目标。1990年6月,日本钢管掌握了国民钢铁公司的决策权。日本钢管对国民钢铁公司持股形态的过渡过程,降低了一次收购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带来的风险。

部分购买股份的参股方式的缺陷是,购买方在经营中的自由度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体现母公司的经营战略。

3.对企业部分生产部门的收购或参股、控股

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方式中,尚有对外国企业部分生产部门的收购或控股的案例。

1977年,三洋电机首次进入美国市场之际,就对美国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子公司沃奥-沃依克工厂采取控股方式,设立了SMC公司。此前,这是一家生产彩电和电子琴的工厂,由于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出现1500万美元的亏损。

三洋了解到,亏损主要来自电子琴的经营。当时,三洋没有生产电子琴的经验,而对彩电经营恢复景气是有充分信心的。收购电子琴生产部门无疑会给三洋带来沉重的包袱。于是,三洋果断决策,对生产彩电的部门采取控股的方式设立新公司,三洋持股73.5%,西尔斯为25.4%,其他为1.1%。

川崎制铁向美国的进入也是采取了对部分生产部门的参股方式。1988年11月,川崎与阿姆科公司达成合同:a.普通钢生产部门脱离阿姆科公司,与川崎合资建立阿姆科钢铁伙伴公司。b.主要生产汽车用冷轧板和表面处理钢板。c.出资比例为,川崎40%,阿姆科60%(1989年7月,川崎追加了出资比例,达到50%)。这家企业由于采取了川崎的技术,并更新了陈旧设备,使钢板的质量和产量均已提高。虽然川崎没有达到多数控股,但因它技术实力所在,实际上在公司的经营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采取对部分生产部门的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的优点如下:

(1)比建立新厂节省资金。

(2)与收购整个企业相比,可以回避被收购企业亏损部门带来的风险。

缺点如下:

(1)如果被收购或控股、参股的生产部门的设备已经陈旧,进行技术改造的费用和时间并不比建立新企业少很多。

(2)如果被收购或控股、参股的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士气低落,干劲缺乏,从亏损转为盈利也是非常困难的。

二、新企业的创建:独资与合资

1.创建独资企业

日本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的进入方式,多选择创建独资企业的方式,并且十分注意规模,以达规模经济的效应。因此,创建独资大型子公司,构成日本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投资的基本原则。创建独资子公司的优点是显著的。

(1)可以将母公司积累的最新技术在新企业建设中加以应用,使其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作用。

(2)有效地防止包括技术诀窍在内的企业秘密泄露给第三者。

(3)作为为海外子公司的未来发展而进行的先行投资,可以使母公司的经营战略自由地展开。

(4)母公司可以自由地处置海外子公司的收益。而在合资的情况下,东道国伙伴往往主张增加收益的分配比例,母公司则主张尽量扩大再投资,形成对立局面。

(5)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母公司“企业内国际分工战略”。

2.创建合资企业

60年代至70年代前半期,日本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新设企业的投资中,合资企业居大多数。但这不能得出结论,认为日本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对创办合资企业存有偏好,而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普遍规定,外资不可以独资方式进入,必须与东道国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

70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跨国公司投资重点向发达国家的转移,新设企业的投资以独资为主,但还存在少量的合资企业。对合资企业应作客观的评价,它的优点如下:

(1)与独资企业比较,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2)如能寻找到东道国优秀的合作伙伴,就容易得到东道国的商业情报,便于确立在东道国的营销策略。

(3)在跨国公司打算进一步扩大在东道国的事业时,可以从合作伙伴那里得到重要的相关信息和忠告。

另外,合资企业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1)在半出资的情况下,便容易发生决策权的争执现象,尤其在经营出现问题时,又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2)即使在日本方面持有51%以上股权的情况下,对收益的安排、投资战略,也存在同东道国伙伴之间产生意见分歧的可能性。

(3)从日本母公司的立场出发,所考虑的是全球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而东道国的合作伙伴则较多地考虑合资企业本身利润的最大化。

为了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日本跨国公司通常采取的措施是:a.在合作伙伴同意的前提下,规定日方有经营的主导权。b.或明确规定双方各自所承担的职能。

例如,丰田与通用对半出资在美国设立合资企业时,于合同中明确规定:丰田承担车辆生产的全部责任,产品的销售由通用承担全部责任。因此,并未发生主导权的争议,在相互协调中,合资企业顺利发展。

三、启示

1.我国跨国公司的特点和影响其进入方式的诸因素

在分析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方式对我国跨国公司的启示时,应对我国跨国公司的特点和影响进入方式的诸因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借鉴日本跨国公司的经验。

(1)一般认为,我国跨国公司发起于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中后期,即中信、中化、首钢等大型企业步入海外投资之时。目前,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整体规模小,单项额度也不大。到1993年底,我国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197家合资、独资和合作生产海外企业,而投资额仅为18.5亿美元;其中非贸易企业1658家,占海外企业总数的36.9%,单项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95家。

(2)我国处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时期,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实现,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都决定着我国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经验的不足,以及海外投资时资金的相对不足。

(3)在技术方面,我国企业具备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大量的适用及少量可以满足发达国家需求的先进技术。

(4)多数企业不具备有世界竞争力的商标,及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的企业形象。

2.启示

(1)一般情况下,我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时,无论是采取收购方式,还是采取创建方式,如能筹集到资金,应尽可能采取全资控股的策略。这是日本跨国公司和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的成熟经验。首钢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购买秘鲁铁矿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2)鉴于我国企业只有少量先进技术的事实,也可通过购买现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的方式,获得先进技术。首钢通过购买美国麦斯塔公司70%的股份,从而获得了世界领先的冶金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和著名商标,为我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获得先进技术探索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3)日本跨国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选择好合作伙伴,可以尽快地进入当地市场,全面地获得各类信息。因此,采取合资方式又是处于资金不足的中国企业进入海外的不可忽视的策略。中信在加拿大与当地企业合作收购塞尔加纸浆厂,后又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便是有力的证明。

(4)借助中国企业的大量适用技术,以合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创建企业也是不容回避的重要策略,在这方面应借鉴日本跨国公司划分经营权的经验。即使是对等出资,如具备高超的谈判能力,完全可以使某些关键的经营权掌握在中国企业一方。

(5)以合资方式在发达国家收购现有企业,或创建新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选择国际著名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也是扩大我国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

标签:;  ;  ;  

日本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及其启示_公司收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