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BIM即建筑信息化模型,一般认为BIM在建筑业成为实用技术,主要是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成熟。BIM在智能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依靠数字化基础,其中大数据技术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强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支持,未来农村智能建筑也将会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因此,正确认识智能建筑和当前施工管理的不足是保证发挥BIM正面影响的关键。
关键词:BIM;智能建筑;大数据
1.引言
上世纪80年代,智能建筑首先在美国兴起,其应用了最新的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查询、科学计算、情报资料搜索等配套服务,随后智能化设计理念和方法,推动了全球的智能建筑发展浪潮。我国的智能建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智能建筑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开发前景仍然巨大。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一方面是源自建筑业技术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因在互联网下数据应用和管理模式的跨界变革,其中以BIM和大数据应用为代表。
2.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2.1智能建筑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的结果:我国智能建筑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年增长率约20%左右,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2013年突破了千亿。截至2012年,美国和日本的智能建筑占比60%-70%,而我国智能建筑的占比只有约26%。因而,我国的智能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建筑所占比例依然偏低,市场空间巨大,大力发展智能建筑这一趋势不可逆转。
2.2 发展智能建筑得到政策支持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将发展智能建筑列为“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随后发布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文件。为了支持智能建筑发展,建设部出台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和《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安部也制定了对智能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管理规定。
2.3 智能化设计理念在不断深化
1999年,国家发布《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支持在全国范围推进智能化小区系统示范工程。近年来,智能建筑的应用形式不再局限于写字楼、酒店、医院、工厂、体育馆等商业性建筑,各省市的中高档小区也在广泛应用智能化设计理念。因为智能建筑有诸多的优势,如照明节能、电路安全、减少污染防火、智能监控等。这几年,我国智能建筑不断从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城镇扩展,智能建筑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必然会普及度更高。
3.我国智能建筑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建筑设计单位不遵循规范和标准
有一些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之初就存在短见、系统僵化和不合理等缺陷。未按照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进行设计,智能建筑的系统设计不规范,建筑内应用的各类智能设备之间不匹配,给建筑施工企业增加难度,造成建筑施工成本很难有效控制,有时会出现局部返工现象,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3.2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不科学
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进度(工期)、成本(造价)是建筑企业四个考核指标,施工设计方案和管理工作是围绕着这四个指标的最优配比而开展。在施工前,建设的预期成果要被细化,分解为设计图纸、项目管理任务书、施工组织方案、BIM模型等;在施工中,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基于整体方案实施各分步骤计划,形成一个由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组成的工程技术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企业缺乏对BIM技术的应用,偏向传统的施工方案设计和管理方式,在施工管理中对数据和信息运用不足,最终导致四个指标未实现协调统一。
3.3 中小企业对智能建筑特殊性认识不足
智能楼宇有复杂的系统和子系统,建成之后要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以发挥楼宇智能化的效用。起初的商业智能建筑应用“5A”系统,现代智能建筑已扩展到住房领域,应用了SCS、SNS和MAS等。多样化的设计使得建筑对整体系统性业务功能要求更强,其具有内部系统复杂性、设备先进性和自动化控制等特点,对工程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施工方法难以总体把握建筑结构信息,一般企业未针对智能建筑的特殊性,而应用BIM实行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其中以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最为普遍。
4.大数据时代下BIM技术对未来农村智能建筑的影响
正视BIM的影响,关系到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4.1准确认识BIM内涵有助于建筑功能实现
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教授在1975年创建了BIM理念,此理念被各方接受和传承。BIM应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效果。2017年制定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BIM是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BIM管理模型是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将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信息、资源和实施过程集成在一个模型中,以方便参与各方掌握和使用。未来农村的建筑既然按照智能化理念设计,工程施工也围绕着为了充分实现建筑功能,因此,企业和施工人员准确认识和应用BIM是科学施工的一项保障。
4.2 遵循BIM的一般原理有利于施工管理
BIM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在施工中各专业协同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制订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未来农村的智能建筑虽然大部分是小型工程项目,但其也包含智能建筑的系统和子系统,如照明、给排水、消防、布线和自动化等系统,结合智能建筑特征并按照BIM的一般原理进行施工管理,可保证四个主要指标的全面实现。
4.3应用数据信息提高智能建筑的标准化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的BIM研究和应用都有所进步,业内普遍认识到BIM对建筑业技术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的作用与意义。BIM模型主要由基础资料、BIM虚拟施工和安全管理三大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持。BIM三维现场模型,有全真模拟的效果,让建筑物结构清晰和易于标识,帮助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建设之初就能通过数据信息准确识别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系统的支持,对不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方案及时调整,以实现全程有效控制的目的。未来农村的智能建筑是政府推行的农村建筑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项目,BIM的应用是其落实的可行性管理技术。
5.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BIM建立的数据库,可以提高施工参与者的认识水平、增加学习途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标准化施工方法等。BIM应用到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具有可视化、信息完备性和反馈性等特点,对我国智能建筑健康快速发展的影响应当受到行业和企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艳华.展望中国建筑智能化行业的未来与发展[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4):35-37
[2]尹海.简要分析智能建筑工程的发展及工程监理特点[J].科技视界,2014.08
项目名称:
大数据+BIM时代下未来农村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的探究(编号:201810378277)
论文作者:夏鸣,张颖慧,杨子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智能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