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干扰因素分析_美术论文

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干扰因素分析_美术论文

中学美术素质教育扰动因素的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因素论文,美术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后,学校美术教育被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许多学校、部分领导和美术课教师开始注重美术教育,并加重美术教育的分量,美术教育在学校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各种级别的美术大赛,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美术活动的规模化进行,美术教育迎来了盎然的春天。但是,在我们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因素制约或干扰着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进行,使素质教育的效果受到了影响。这种干扰正常美术教学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归结为外部扰动因素和内部扰动因素两种。

二、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扰动因素剖析

(一)外部扰动因素

1.社会因素的扰动

学校是社会的学校,学校培养的是社会的人。社会的各种因素直接反映或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任科教师的思想以及价值取向,也反映在课堂上,反映在对待美术课的态度上,反映在教学方法上。社会外围的扰动,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和教研效果。

(1)市场经济冲击的因素

近年来,社会的价值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切向“钱”看,以拥有财富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成功和地位,使得整个社会变得异常浮躁。在这种大的环境影响下,一部分美术教师不安心教学,辞职去搞平面设计或从事装潢设计;另一部分教师则兼职搞美术学校等第二职业。这种辞职的“显性流失”与在岗而兼职的“隐性流失”,直接影响了学校美术教学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即使在岗,亦无心思搞专业,更无耐心搞教学。无论是“显性流失”还是“隐性流失”都干扰着美术素质教育的完成和效果。而且“隐性流失”的教师,人虽在岗,但心在外,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增加了很多难度。

(2)社会认识的偏向因素

在以高考和中考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评判标准的今天,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考科目作为学校的重点学科,而美术、音乐、体育则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好了语数外等课程,就能考上“985”、“211”等好大学,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而学习美术没有什么用途。即使有的家长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迫于升学的无奈,也不得不放弃孩子对于美术的学习。

家长或学校只重视学生统考科目的成绩,无心或无意于艺术方面的投入,造成了对艺术教育在心理上重视不够,更别说物质的投入和时间上的给予。学校和家长更关心与孩子升学考试科目有关的学习,只重视对各主课教师的投入,包括物质、时间和精力上的支持,这种现象在私立学校显得尤为突出。当然,除去个别想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之外,很少有家长在孩子进入中学后再在美术上投入。学校不重视美术素质教育,是因为学校要考虑升学率;家长不重视美术素质教育,是因为学习副课会直接占用主课学习时间,会影响到学生考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

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淡化了美术教育,也冷落了美术教师,影响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诸多中学校长对艺术教育也采取应付态度,许多学校都备有两份课表,一份列有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美术课程,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另外一份课表则是实际运行的教学计划,没有安排美术课程。

2.自然外因的扰动

美术课区别于其他学科,它要求严格的教学设施和自然条件。如室外写生课,则对天气、地理环境、设施、学习用具等都有要求。刮风、下雨虽可以画,但室外教学就有了难度。室内写生则对光源、道具要求比较严格,如无稳定的室外天光,或专业灯光等,都迫使美术课无法正常进行。另外,教材内容安排到树木、花草造型写生练习时,恰是冬季,要求表现或绘制冬雪情景时,又逢夏季。动物写生练习对城市小孩来说则有难度,而建筑写生,中国城市的楼房则无任何线条美感。时令与天气的变化,环境与条件的制约,都影响到了美术课的完整性与逻辑性。

3.学校内部的外因扰动

(1)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认知因素

由于美术教育受到了轻视,造成了美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无足轻重,这直接导致专业美术教师流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后果是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的农村学校仍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学校为了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通常安排或老、或弱、或病的其他专业教师去上课,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一部分学校,美术课上成意愿课,老师会什么,上课就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目的,没有技法,没有方向,不考虑对象,不考虑后果,任其自然。

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教师则无可非议地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万金油”,学校日常活动、庆典、节日等标语制作、板报宣传、环境布置,均由美术教师义不容辞地“承包”下来。这些工作量需要教师加班加点的完成,而且这种结论是非纯体力性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是艺术的创作,有的甚至比上课还要有难度,但领导看见的是有“强度”或可界定的劳动成果,这些劳动是美术教师分内的事,是没有成绩的。这些苦而无功的劳动,无论在评职称或业务考核时,很难归类到加分项中去。

(2)教学设施不足的因素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多数学校对美术教学的常规设施投入不够,甚至没有像样的教学工具,更不用说专业画室和多媒体设备。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和偏远农村学校,很多教师没摸过多媒体,就连实物投影仪也没见过。教师上课时仅靠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即便有颜料,也只不过是一盒水彩笔,从开学初用到学期末。然而现在使用的新教材,一些内容是需要借助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电视等设备来完成的。教师无法按要求上课,学生没有直观性的感受,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循环下去,吃了亏的学生不但不明白,反而觉得少了一些负担,可以在美术课上做其他作业。长此以往,美术课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3)学校评价美术教学质量的偏移因素

学校对美术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存在很大的偏差,许多学校的管理者不懂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仍在用评价数理化等课程的方法来评价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对其他功课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评价美术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有别于其他课程,好的美术教师的成绩是隐性的,尤其在普通中学。

(二)内部扰动因素

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雷切尔·梅森(Rachel Mason)教授在她的《师范教育的新气象》一文中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能根据新的观念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的能力;把工作计划变为在课堂中的行为;发展和使用新的教材;了解最新的课程动态;具有专业学会的会员资格;参观其他学校;参与学校专业教师的讨论;对实践的分析;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并乐于探索;研究课程和教法;阅读;自学。而不合格的教师具体表现为:对日常管理、合理的建议只是按要求以少量的方式改变;对提出决定性的改变建议持观望态度;抵制变革;求稳,不冒险;超过一学年没有安排学生考试、练习;不修订工作计划;不寻找发展自身的技巧与知识;不参加地方当局组织的课程;对实施变革反应被动;对专业杂志或出版物不了解、不感兴趣;不是专业组织中的会员;不参与学校或校际讨论。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因素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美术教师对美术素质教育的干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素质的因素

钱初熹认为:“教师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科学研究水平能力和整体素质高低,是直接衡量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准。”[1]因此,教师队伍的高学历化是教师结构优化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之一。目前,中学美术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美术教师年龄趋向于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市区与城乡美术教师的学历层次差别更大,市区中学美术教师本科学历占大部分,但县城中学、乡镇村中的中学美术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极少数。在一些中学中,由于学校在编教师编制饱和,一部分非美术专业的教师担任了美术教学。这对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美术师范教育一贯偏重绘画技法教学,忽视了对大学生教育理论和人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毕业后的大学生一心只想当画家,不愿做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人只会画画,不懂教学,只会技法,不会讲课,既不懂教育学,也不懂心理学。在思想品德方面,不从教师的身份出发,标新立异,一味追求表面的“艺术家”派头。部分教师自认为大材小用,瞧不起中学美术教学,不安心美术教育工作,要么上课敷衍了事,挖空心思去校外挣钱,要么上课不按计划教学随心所欲,根本不管授课对象,不管教学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2.课堂教学诸因素的扰动

(1)教法误导的干扰。教师对所授内容不熟悉,不对教材做认真分析,更谈不上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目的不明确,造成教师课堂示范没有典型性。在新教材中,中学美术课加重了艺术欣赏内容的分量,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按传统美术的教学方法,着重技法的传授。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绘画临摹课。上课后,老师告诉学生,今天画什么,书之第几页;然后,学生自己画。老师或品茶,或看书读报,怡然自乐。学生“天高任鸟飞”,美术课实则成为“自由娱乐课”。抑或上课后,老师示范演示,学生“照猫画虎”。久而久之,学生兴趣索然。

罗恩菲尔德认为:“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2]因此,中学阶段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感觉和知觉的感受性,而非像培养成人画家那样,从科学性极强的“素描石膏”开始。

创造意识是一种好奇、发现、进取、探索未知的品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前提。中学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异常活跃,若中学生在美术教师指导下一味的被动临摹和技法练习,忽视他们兴趣、爱好和心智方面的发展需求,就会限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使他们在绘画中很难体验到快乐和愉悦,必然视美术课如“天外之物”,深不可及,迫使他们过早地放弃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发展埋下了“祸根”。

(2)业务水平的干扰。部分美术教师,业务水平有限,且又不虚心学习,不参与听课、评课,不交流授课经验,不做社会调查,不学习其他学校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关心美术教育的最新信息,不阅读相关的书报杂志,不关心同学,不了解环境对象,只按自己的意愿上课。课程内容重复,讲课方法单调,信息来源有限,教具媒体应用不当,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的片面性

美术教师的教育思想、指导方法和评价方式共同影响着学生美术学习的行为和最终的表现形式。目前,中学美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水平轻创造能力,重甄别轻体验。

美术是一门发散性思维很强的课程,许多教师用不变的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更有甚者用“像与不像”、“对与错”的标准评价学生的作品。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严厉的批评学生,致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学生的作品,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和潜力的挖掘。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或教师个人的喜好和审美观评价学生的作品,就会误导他们思维创作的方向。

评价不单单是美术教师给学生一份作业成绩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维护学生的自尊,进而鼓励学生在美术课上积极求索,大胆创造方是美术教师的内在责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应采用多标准、多主体、情景化等评价方式,不能用单一标准、相同的尺度来评价不同的学生,要确立多个标准、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且评价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发展、教育者的教育观,特别是被评者需求的变化而做出应对,对于美术作品而言,因为美术的主观性很强,感性大于理性,所以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如果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显得就不够全面。

中学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中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加强素质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不应冷落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更应把美术教育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重视起来,把握好每个环节,使艺术教育健康成长,为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而显其职、尽其能。

标签:;  ;  ;  ;  ;  ;  ;  ;  ;  

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干扰因素分析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