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发展农村成人农业教育的主要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成人论文,农村论文,经验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农村成人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培养现代农民。现代农业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劳动者素质的现代农民。现代农民不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职业个性、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上都能与职业岗位相适应。这种时代特征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即为现代农民的培养。1965年美国教育总署公布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中对现代农民的素质作了如下的规定:“获得满意的工作能力;在农业职业方面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尽职业、社会和公民责任而行使和服从正确领导所需的能力与品质”等。英国农业院校60年代在教会成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很注意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交际和公关的能力、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日本农业高中的教育目标是“学习有关农业各分支的基础知识、技术、理解农业的意义和任务,同时培养促进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态度”。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发达国家的农民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现在,美国的农场主都获得过农业院校的毕业证书,“农民”在美国已成为一个荣誉极高的称号。日本的农业人员中,95%的青年农民都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农业行政人员都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在原联邦德国,3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中,70%以上受过农业教育。
2.培养各种农业技术人员。法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分为学徒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三部分,三部分都涉及农村成人教育。日本的成人农业教育很注意培养区域农业人才和农业相关产业人才。据测算,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率比英国高155%,比美国高51%, 比其它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0%,这与澳大利亚注重培养高质量的农业技术人员有关。
(二)以农业职业教育为重点,创建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发达国家在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时,始终以农业教育为重点。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美国一开始就注重对成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向农民传授实用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英国有关部门规定,年满18岁以上的成年劳动人员必须接受为期一年的农业技术培训。训练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当于农业中学的毕业证书。日本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村成人技术教育。如县农业教育中心以学习农业生产和农林行政、林业经营、营农设计等农业专科为重点;中央农业大学除学习畜产、植物营养等专业科目外,还学习社会、人文学科;农民大学专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而设。
考虑到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及农村成人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各国在发展农村成人农业职教时,都很注意层次、类型的多样性和学制的灵活性。就层次而言,发达国家的农村成人农业职教可分为初中高三级。就类型而言,各国根据本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了多种专业课程的成人农业教育。为适应成人学生的需要,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各国农村采取了全日制、半日制、隔日制、夜校、工读交替等多种形式。
(三)根据市场需要办学,与行业和工商业紧密结合,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
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村成人继续教育,这在发达国家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在美国,随着社会上游览船拥有量的不断增加,贝克塞尔农学院就利用农机化专业优势开设游艇修理专业,将原来的牛舍变成了游艇修理实验室;斯帕索特农学院则依据市场调研开办了家政常识、庭院花卉、火鸡养育等培训班。法国高级农业技术员文凭按学科可分为18类,每一类都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和实用性。
与行业和工商业结合发展成人农业教育,可以提高办学活力。如澳大利亚,为提高维多利亚西部奶牛业的生产水平,格林诺明斯邓学院与当地的奶牛农户协会、奶牛加工业互助协会及维多利亚的农业局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日本的成人农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的圈子,而是与社会各种机构联合,增加培训的社会联系。如爱知县产业教育振兴会和农业学校联合,以农业教育的振兴促进农业的发展;爱知县农业行政机关和农业学校联合,共同建设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和林业中心、农业大学、农业结合实验基地、畜产综合中心等。
突出实践教育,强化技能培训,这对成人农业职业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各国的农业职教都不仅仅满足成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更重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各种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美国的农业职教课程除教室活动外,还包括视导家庭农场作业计划,农场机具活动,参与美国未来农民会等实际操作训练或实践活动。澳大利亚的成人农业职教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短期培训,都采用模块式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重视成人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初、中级农村成人教育的同时,还很重视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更是把农村成人高等农业教育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其成果显著。
法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农业工程师、兽医师、风景学家、专业干部、企业负责人、教师、研究人员、政府公务人员等。其中,有许多人员如专业干部、企业负责人、政府公务人员、农艺师等是通过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而培养的。法国政府很重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农业教育,1998年,农副业教育经费总预算为65.29亿法郎, 接受高等农业教育的在校生为11196名。全国共有44所高等农业院校, 其中公立学校37所,私立学校7所。日本在80 年代不断扩大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高等农业教育的规模。日本的农村高等教育是在各大学里设农学部,农学部下又设农学科、综合农学科、农业经济学科、农业工学科、农艺化学科、林学科、林业经营学、酿造学科等。全国大学农学部的在校生数1987年上升到61617人,此外,短期大学、 研究生院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尤其是成人学生是学农学生。高等教育所培养和输送的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对促进战后日本农业的现代化起了重大作用。
纵观各发达国家的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发现,在农村成人教育方面,各国的培养目标都强调培养为地区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高级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和科研人员;在学科性质上强调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在学科方向上则既注意传统优势产业,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在办学机构上,则是公立、私立学校并存,社会的和学校的并重;此外,在办学形式、教师、学生等方面都很注意成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以法国的农村成人高等农业教育为例,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重视教学的实践性。第二,办学形式灵活多样。第三,组建农业科研教育联合体。第四,私立学校数量可观。第五,教师队伍精干,师生比例少则1∶5~6,多则1∶10。第六,成人学生进入大部分农业院校学习也得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录取,或已获得某种资格证书,因而他们是成人中的优秀分子。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教学一般都很灵活,如实行学分制,多校上课,进行远距离函授等。在职学生的进修假多是带薪的,政府还为有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或无息教育贷款。
三、重视农业科研、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科研是农业知识和技术的重要生长点和扩散形式之一,农业科研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反过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又为新的农业知识、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条件和提出了要求。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农业科研生产和扩散最新农业科技知识的作用的发挥。战后日本政府在农林省设农林水产科学技术会议,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农林大臣制定全国性的科研计划,加强对国家、地方、大学、民间的农业科研的统一领导。法国建立了一个国家、地方、农场三级农业科研体系。高等农业院校也建有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并逐步形成重要的独立的农业科研力量。
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活动的同时,也很注意对科研成果的推广。法国的农业研究机构除专职研究人员外,还配有45—70名农业技术推广顾问。农业科研机构不仅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还组织农业技术咨询、成果展览活动以及农业知识培训班。在乡村、农庄建立农业科学知识普及推广站,在全体劳动者中进行科学扫盲运动。目前每个镇都有一个推广站,每一站负责5—6个村或数十个农庄的农业知识推广工作。国家每年拨出5亿法郎给推广站,用于机构建设,现场示范, 筹建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实施农业技术培训。美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也有一个庞大的体系——联邦、州、县和基层构成的农业推广网络。在美国,从事推广活动的核心力量是各州农业大学或农学院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是教学人员,又是各实验站和科研中心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从事推广工作的骨干力量。
农业教育的发展与农业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农业自身不断进步,农业教育的发展才有推动力。为此,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大力投资扶持农业,对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对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实行补贴与优惠的税收政策,建立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韩美等国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的研究工作,重视农产品品种改良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丹麦虽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但其农业及产品加工水平很高,2/3的农产品出口, 销往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的农业无疑是对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家规定,一个立志务农的青年必须至少经过9年义务教育、6个月的农业基础教育,同时又具备起码在两个农户的务农实践经验,再加上9个月的农业经营课程,经考试合格才能领到证书, 这才有资格当农民。
四、加强制度建设,政府和社会通力协作,为农村成人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的规定,在发达国家是很普遍的。法国在农村职教中实行五种证书制度:农业专业技术证书、农业职业教育证书、BTA证书、BAC文凭、高级农副业技术员证书。英国政府规定,凡年满18岁的农民,从业前都必须接受为期1 年的技术培训并获得相当于中学的合格证书。1967年颁布的《农业教育法》对农业经营者的资格及文化程度又作了更为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在丹麦,就业要文凭、务农凭证书。在美国,农场主的儿子没有获得农业院校毕业证书和在他人农场受雇而获得实际本领,也不能天然地继承父业。
各发达国家在解决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时,都很注重政府拨款所起的主渠道作用。但同时注意多渠道筹集经费。五、六十年代,英国在农村普及农业教育中,曾采用集资的方式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法国政府一方面对农业进行补助扶持,以促进农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资助农业科研活动及其技术推广活动,如目前全国农艺研究所的年度预算为3104亿法郎,费用的一部分用于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活动。另一方面,政府直接对农业教育进行大量投资。日本在战后对农业实行大量投资和长期低息贷款,同时舍得在农业教育上下本钱。
用教育法规的形式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的保障,这在发达国家已普遍成为一种制度。关于农村成人教育,一些国家虽没有专门的教育法规,但在其它法规或文件中有相关的规定。如美国1887年《哈肯法》保证了州农业试验站所需费用;1963年《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的对象不限于在校生而必须扩大到包括渴求职业者、需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者以及失学失业者,满足他们的教育和再教育要求。1978年《成人教育法案》规定,成人教育的目标是:使所有成年人学到社会中必要的基本技能;使渴望继续受教育的成年人至少提高到中学毕业的水平;英国1967年的《农业教育法》对农业经营者的资格和文化技术程度作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要求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教育。日本的《教育基本法》、《社会教育法》、《职业训练法》等教育法律中渗透有关于农业教育的内容,在其它法律或文件中也有体现。
在发展农村成人农业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有关法律、建立相应机构和财政资助等措施来监督、管理、推进农村成人农村教育;社会各方面如农业企业、农业组织等则从各自角度积极开展在职农民培训工作或为农民的教育培训提供资助。如英国政府通过颁布各种教育法令对农村成人的农业教育给予法律和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在美国,联邦和州政府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来影响农村成人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