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调控一体化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它并不是一般的管理模式,它是整个变电行业一个新改革的开始,无论是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还是运行维护等。它的出现实现的不只是各种设备上的变化。对于国网公司来说,一定会对其做出各种要求,只有存在好的规划才能使国网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引言
调控一体化是指:将电网调度、变动监控实现统筹设置的工作,继而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传统意义上的电网管理,主要肩负电网调度工作,以便对变电站予以监控维护。虽可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但由于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致使工作衔接出现漏洞,对系统运行安全造成威胁。而寻找适宜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成为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
1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现状
电力调控一体化是将现有的电网调度系统和电网运行遥测遥控功能实施整合,致力于构建以电网调控中心为“大脑”的集中性高效化电力系统管理体系。调控一体化建成后,系统调度将会步入新一代电网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和加快电力系统朝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互联互补方向转变。
在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方面,调度模式可以分为集中调度和分层调度。我国的调度属于分层(多级)调度控制,“分层控制系统”是指从硬件上或从系统功能应用上进行分层,由分层而来的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合作,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控制效果,并能被统一协调控制。目前在我国,由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组成的全国分层电网调度模式已经被广为采用。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传统调度工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电网运行中对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质量等多目标趋优控制的要求。
在面向电力系统监测监控的运行与管理方式方面,不同地区由于历史事件、经济、地理、电网发展等因素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模式。以往国内大型的地调电网多釆用调度与监控分别建设方式,监控采用集中监视与控制,如大连、天津电网;个别先进地区釆用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调度与监控整合为一个技术支撑系统,如杭州、北京电网,采用架构模式是服务器群、并且双套互为冗余。而变电运行目前主要存在3种模式:①传统模式;②集控站模式;③集中控制模式。集控中心模式又可分为:①调度与监控分离;②调度与监控一体化模式,简称调控一体化。
目前,国家电网系统41.1%的变电站采用传统模式和集控站模式,这2种运行模式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系统网架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深化、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当前电网集约化管理模式的矛盾日益突出。
2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系统及技术要点
2.1建模层中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二次设备的描述模型。由于新型电力设备的功能在自动化管理模式下不能被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不断提升二次描述模型的功能,运用建模技术分析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相关设备。建模一般分为站控层、设备层和间隔层,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分析主要在设备层进行,设备分析一般分为两次进行,所以设备层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现阶段,一次设备模型的应用发展较为成熟,由于二次设备被用在装置信号和关联的测试点,因此必须通过应用调控一体化开发二次设备模型,这也是调控一体化在建模层的主要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信息采集和分流
若要在电力系统中增加对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则应对信息予以采集,借助系统的高效处理能力,依据站点端信息采集和分流操作,实现信息向软报文间的转变。在此期间,主站服务器主要用于信息采集及处理工作,往往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各类业务需求实施调度集控,便于对信息信号的上传和应用。另外,若电力系统选用人机监控系统,一层设备信号为虚拟信号,而工作人员应在具体工作时,结合对信号特点的把控,加强信息信号间的统筹处理,用以在保证信息精简度的前提下,解决信号间的矛盾。
2.3人机展示层
人机展示层技术是调控一体化的又一主要技术,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继电系统在运行时,已经不能更加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显著提升,电网运行效率较以前也需要有着明显的改善。传统用的人机技术并不能更好的适用于电力继电以及自动化的应用发展中。但是,随着调控一体化的人机展示层逐渐应用到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中,使整体的运行效率进行了显著的提升。调控一体化的人机展示层对不仅保证了调控与监控的有机融合,并对系统备份、合并等工作进行了更为高效集中的处理,从而提升了电网运行以及电力继电的工作效率。
2.4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电力企业在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原则,如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与适用性原则。根据相关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由于其对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很高,并且牵涉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机械设备较多,导致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方案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风险性问题。电力企业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实施之前,要认真、谨慎地做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的施工细节,并且要求方案实施部门要按计划进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的实施,大致分成了过渡阶段、实施初期以及成熟期这三个部分。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实施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合理有效的优化和调整电力系统运行的管理组织机构。另外,电力企业要合理划分方案实施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权限以及职责,使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管理效率和运行水平。
2.5加快传统调度工作的转变
对于调度所负责的工作,主要表现在电网的安全运行方面。一旦调控一体化之后,相关的工作范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不仅是在安全运行方面,在设施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监视。除此之外,调度一体化也使部分工作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让电网更好地发展,必须要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并且要定期地进行学习培训。对调度人员的标准也要提高,调度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调度人员对调度工作的熟悉程度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培养优秀的调度人员,助力电网的发展。
结束语
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建设在技术支撑系统与组织运行管理两方面仍需开展更加积极地深入相关研究与实践。调控一体化建设对于电网发展和运行是大有裨益的,将会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提升供电服务质量。但构建调控一体化技术系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和学科交叉多,并且面临着来自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系统运行的风险。因此,对于大型或者超大型地区电网的调控一体化改造和建设,必须从方案设计开始进行科学严谨的技术研究和验证。
参考文献:
[1]魏亚莉.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5):84.
[2]孙东明.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123.
[3]赵慧杰,罗新晓,王鹏程.基于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24):156.
论文作者:高健勋,徐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电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模式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