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自信心。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老人因年龄大,文化程度相对不高,无法辅导孩子,很难与孩子沟通思想;老人抗风险能力弱,便过度保护孩子,这样不给做,那样不能干,生怕有什么闪失,不好向其父母交代,儿童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孩子的学习无人督促,心情无人分享,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有说有笑,自己形单影只,油然生出孤独感,或许在想,如果自己家里有钱的话,父母也不会外出打工,从而产生难以排遣的自卑感,感觉像被父母遗弃一样,情绪低落,做事不自信,胆量不足。有的孩子,去年由外婆带,今年变成了爷爷管,各家管教尺度悬殊,宽严不一,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变得自暴自弃,精神萎靡,学习意志力薄弱。
2、自闭心理严重。今年11岁的杨明,在我校读五年级,个子不比同龄人矮,平时不太爱说话,上课的时候人在教室,心却不知在哪里。看着他目光游移,注意力不大集中,真不知他是在想爸爸还是念妈妈。课间,他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不与同学交流,好像没有几个真朋友。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噘着嘴,虎着脸,不搭理人,好摔东西出气。通过家访得知,在杨小明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打工,丢给奶奶照看。家里农活多,奶奶忙着干农活,经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一锁就是七八年,孩子的幼年几乎无人陪伴。
3、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逆反心理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常表现为不听话,恶作剧或与师长对着干。去年冬天寒风飕飕,大家都穿羽绒服等棉衣御寒,我班陈康铭却穿着春秋装,手冰凉的,还经常拧开教室里电风扇,刮得作业本翻飞,弄得其他同学叫苦不迭、无可奈何。发大水的季节,丁校长嘱咐大家不能去危险的河边,可中午放学,我远远地看到陈康铭站在浑水涨平河坝的岸边,吓得我魂都飞了。这种故意对抗老师管教的行为,在他身上屡次发生,有时真想,班上没有他的存在,不知要清静几多。
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是多果一因,只缘于他们在成长阶段少了该有的管教爱抚,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才造成他们性情冷漠,对自己的期望值低,认同感不强。但是,他们占学生的比重大,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发育健全与否,往小的方面说,影响自身的人格发展家庭幸福,往大的方面说,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息息相关。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尽已所能给他们送去关爱,发动一些父母都在身边,家庭条件好、学习好的同学在生活、学习上多帮帮他们,以真诚的爱心和具体的爱举帮助他们,扫除他们心灵上的障碍,让他们体验来自大家庭的关心与温暖,恢复阳光和自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更好的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每年都派老师外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培训过后的老师,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多是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差异。而心理学认为,培养自信的方法,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对自己的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罗伯特安东尼说过: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我们班的留守儿童小芳,她原是一个胆小自卑的孩子。我鼓励她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健康教育课老师建议她每天回家对着镜子跟自己说:“我是真的很不错,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错,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一次的强调,一次次的加大自我心理暗示的程度,加上积极暗示的话语,以及平时取得的进步,让小芳变得敢在课堂上大声诵读课文,举手回答老师抛出的提问,放学路上遇到老师不再绕着走,而是抬起头,笑着与老师打招呼。看着他抬头挺胸走路的样子,我的心里乐滋滋的。她已经走出了自卑的泥淖,迎着阳光阔步向前,将影子甩在身后。
2、开展家访、谈心、辅导作业等活动,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实到实处。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定期开展家访、心理咨询、学习上优先辅导等帮扶活动,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体做法有: ①深入到他们的家庭,适时的进行家访活动,全面的了解家庭情况。昭潭小学202班祝子涵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但凡他上课认真听讲的时候,他都能快而妙的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但他有个不好的习惯: 回家几乎不写作业!老师家访后才知,他从小没妈妈,爸爸开大货常年在外。他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在街道上一家服装厂做活。嘈杂而吵闹的服装厂几乎就是祝子涵全部的生活空间。每天一放学,他就在厂里厂外玩耍打闹,没有做作业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与祝奶奶谈心,孩子在厂房里外玩耍都存在安全隐患;再者孩子大了,要尽可能地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每天留出一小时左右的时间督促孩子学习。祝奶奶接受了我的建议。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祝子涵学习环境、不做作业的习惯均有所改善。②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情绪、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交流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另外,针对留守儿童中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儿童比较多,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庭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③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每位留守儿童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3、建立女职工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儿童制度。一个爱心妈妈与三四个留守儿童结对,用慈母般的爱去弥补他们缺失的爱。调皮捣蛋的陈康铭同学是我结对的学生之一。我天天把他带在身边,哪怕不在身边,我的目光基本没有离开过他,从教他按季节穿衣到整理书包、清洁抽屉等日常小事入手,并教他学习怎样得体地与同学相处,尊重别人,凡事多替别人着想,不能一味只从自身的角度想问题,用赏识的眼光去肯定同学的优点,多找出自己的优点,慢慢培养他的好习惯。当他有了一点点进步,哪怕在别的同学身上不值得表扬的小事,我都大讲特讲,让他觉得老师的爱洋溢在他的身上。我安排班上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与他交往,发挥“鲇鱼效应”,激发他内在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与关爱,陈康铭的破坏行为少了些,还常为班级做好事。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将长期存在,身为教育者必须正视这种现象,与时俱进地想对策,用爱心善举去引导他们,使社会更加和谐,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刘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父母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家访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