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生态风景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营造良好环境,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具体执行环节都可能出现技术上的失误,比如设计图细节不明确,技术人员水平有限或操作不严格,由此导致种种隐患危及工程质量,有必要对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有效保证施工整体质量。
关键词:施工技术 生态风景园林 问题
1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重要性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作为当今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部分,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其设计和施工活动中的主要理念。生态风景园林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植被资源利用率,极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2.园林施工概述
2.1 园林施工的基本概况
园林施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居住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平衡,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其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绿化栽培、道路修葺、河流整顿,以及相关的一些建设与改造工程。园林施工的重要原则是在现有生态环境和绿地景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上的对城市生态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
2.2 园林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快速发展,在为园林建设施工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园林施工管理对策,是保障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园林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信誉程度,因此说,园林施工管理对于现代园林施工建设领域的蓬勃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3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现状
3.1 设计图缺乏细节规划
设计图是整个工程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相当于具体施工活动“定位坐标”。对于生态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图,普遍存在细节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直接妨碍了施工管理的效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难以充分领会设计者的意图,园林也就不能真正展现设计的精髓;另一方面将使得工程验收失去准确的参考依据,验收人员的判断标准模糊不清,更大程度地依赖主观“心判”。
3.2 尚未建立植物移栽和种植过程风险管控机制
绿植是园林景观建设的根本,但许多园林工程所采用的植物在移栽运输过程中都不能得到合适的养护,应当根据具体植物品种,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其运输过程,包括从植物选择把控到栽种的一系列程序。
3.3 土壤质量亟待改善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存的基础,土壤改良不到位将会对植物存活和生长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然而这方面的具体技术涉及到地理、物理、生物等多门学科综合知识,当下行业内严重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技术人员;长期以来,生态景观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疏忽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大量园林景观所用的种植土壤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不能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4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施工前准备
园林绿化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图纸设计与会审,由于园林绿化自身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创作的方式,融入设计理念、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园林绿化施工要点,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如植物高低、倾斜度、叶子形状与颜色等,都要充分设计,展现出美感。
园林施工不是单一的种植植物,而是涵盖多种单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施工前组织安排部门和领导,统一协调,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有序开展。具体来讲需要在确定工程施工项目之后,先根据需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工程预算,并准备妥当施工场地、材料、设备、施工人员等。计划好施工进度,按照施工进度施工,从而实现预期目标。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做好分工,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养护工作的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力求设计图科学性
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考虑建设地点的实际生态情况,因地制宜选择能够与环境相融合,促进生态可持续的方案。在方案落地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尤其应当重视细节部分审核,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于方案细节部分的设计考量,确保达到可切实操作的细致程度,同时满足行业施工标准;另外,也必须注重体现生态绿化的概念,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设计的基本主题。
4.3植物移栽季节选择
绿化苗木在南方地区一年四季都可移栽,春秋季节最好,夏季移栽成活率最低,成本最高。但无论是哪个季节移栽,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可以让苗木的成活率得到大大提高。春秋季节这两个时期苗木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不大,且树体内储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并有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力,有利于根系伤口的愈合和新根的再生。夏季叶片蒸腾作用大,移栽后的根部还未愈合,不能给苗木供给足够的水份,而冬季移栽苗木容易被冻伤,也不是适合的季节。春天土壤解冻至苗木萌芽前,这一时期植物处于休眠期,蒸发量小,树体消耗水分少,栽植容易达到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理平衡。
4.4植物苗木移栽放线技术
一般通行的苗木移栽技术方法是采用定点放线,包括方格网放线法和平板仪联合法,两种方法都是在现场测出施工设计图要求的苗木间的株行距和位置,其中方格网放线法较为粗略,仅仅估算出大概的位置,在现场地域较为宽广、地形较为复杂的地方,方格网放线法不能作为准确结果,只有在小范围内,利用简单设备完全放线,才是这种技术方法的优势;另外,平板仪联合法主要通过平板仪完成目标点定位,再以测量设备划定点与点的间距,这项方法无疑在平面地形测量中能快速测出所要求的距离,但也与方格网放线法一样,无法完全克服复杂地形带来的不利影响,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会更有效果。
4.5 植物的保护和储存
对于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的栽种需要对其进行特别的重视,这里的重视主要是指在植物的运输和起苗,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在挖出植被的幼苗时,为了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散落变形,需要对其进行打捆的包扎,对其根部要进行特殊的处理,为了不让植物幼苗被冻伤或者被热死,需要保持植物根部的潮湿,并且还要仔细标明植物的品种和数量,对于不能及时栽种的植物,要对其进行保护措施,将其放置在较为潮湿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晒,提高其存活率,也可实行假种的策略。
4.6施工中的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技术追求的大方向,应当围绕所要栽种植物的原生环境,尽力做到还原原生环境的土质。①关注不同土壤间的差异性,根据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对土壤进行相应实验检测,详细记录各项数据,作为设计时参考样本;②完全模仿原生土质仍未必能适应移栽过后的植被,应当通过消毒、客土、施肥等措施进一步调整土壤。如果园林移植环境过于复杂,或者与原生环境差异度过大,可以在借鉴已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建立客土质量、翻挖深度、基肥的腐熟程度、施入度等相关措施数据的参考指标,这类指标甚至可以反向调节设计工作,在景观园林设计之初就参考此类数据增强细节部分的可行性。
4.7 后期持续养护和管理
生态园林景观保持的时间较长,甚至植物生长时间也是景观成型的一部分,因此建设结束后的维护管理工作也应当纳入施工范围。不断更新后期管养人员知识体系,管养技术人员至少要做到根据生物生长和活动周期进行除草、杀虫,对植被花卉定期修剪、施肥。另外,在园林景观周边积极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周边居民综合环保素质,也可以从侧面起到维护景观植被生态环境的作用。
结 语
促进园林技术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价值,更能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但如何克服设计图“纸上谈兵”的问题、植被运输技术问题和土壤质量问题,使景观园林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促进质量管控工作提高效率,从而实现最优的社会效益,是施工中各个环节人员都要努力进行科学的思考分析,并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尝试的难点。
参考文献:
[1]张以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437.
[2]刘源源.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探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5(z2):427.
论文作者:胡德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园林施工论文; 植物论文; 生态论文; 土壤论文; 园林论文; 设计图论文; 苗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