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体会论文_陈立庚

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体会论文_陈立庚

陈立庚

(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 浙江嘉善 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大肠息肉病人纳入研究,均接受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观察分析息肉分布情况、病理分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大肠息肉病人均切除成功,成功率为100.00%;单发性息肉58例,多发性息肉42例;息肉分布最多是乙状结肠,占36.00%;病理分型主要为腺瘤性息肉,占75.31%;出血5例,出血率为5.00%。结论:大肠息肉应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关键词】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大肠息肉;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108-02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包括有向肠腔突出的所有赘生物总称。大肠息肉即包括两种赘生物,即肿瘤性赘生物、非肿瘤性赘生物。大肠息肉的病因与遗传因素、家族因素、环境因素、炎性增生因素、饮食因素等关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临床处理大肠息肉的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肠镜下治疗摘除大肠息肉”[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给予大肠息肉病人治疗的效果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均接受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的100例大肠息肉病人纳入研究。大肠息肉病人的一般资料:性别:男性病人有74例(占74.00%,74/100),女性病人有26例(占26.00%,26/100);年龄:年龄最小23岁,年龄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51.50±6.10)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符合大肠息肉诊断标准;所以病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均排除不符合大肠息肉诊断标准的病人;均排除伴有严重重要脏器功能疾病病人。

2.方法

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2]大肠息肉操作包括:操作者发现息肉,仔细调整内镜至肠镜下容易治疗位置;待息肉充分暴露后,将圈套器伸至内镜前端2厘米至3厘米;准确将圈套器套置于息肉根部稍上方,并将钢丝收紧(拉提悬空),息肉基底部为天幕状;操作者先凝再切,并反复性交替间断操作,持续至息肉切下(调整电凝功率、电切功率为15W~35W,每次工作时间2秒至3秒);若息肉<0.5厘米,则行热活检钳烧除;若息肉>0.5厘米且无蒂,则行热活检钳烧除联合高频电凝灼除;若息肉>0.5厘米且部分亚蒂,则行高频电切除;将切下组织送病检;若病人术后创面有渗血,则应重点关注切口情况;若手术过程中息肉组织残留部分较多或者渗血量较多,则应创面止血处理或者追加高频电切除;运用山田分类方法进行息肉形态学分类,并评估病人息肉大小。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100例大肠息肉病人的息肉分布情况、病理分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结束后作分析体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息肉分布情况

本次研究中,100例大肠息肉病人均切除成功,单发性息肉有58例(78枚)、多发性息肉有42例(84枚);息肉分布情况: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盲肠、升结肠分别有36例(36.00%)、9例(9.00%)、4例(4.00%)、30例(30.00%)、6例(6.00%)、6例(6.00%)、8例(8.00%)。

2.2 病理分型情况

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共有162枚;病理分型分别有炎症性息肉有29枚(17.90%,29/162)、增生性息肉有11枚(6.79%,11/162)、腺瘤性息肉有122枚(75.31%,122/16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接受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发生不同程度出血病人有5例,其中即时性出血、早发性出血、迟发性出血分别有2例(40.00%,2/5)、1例(20.00%,1/5)、1例(20.00%,1/5),均未发生穿孔现象。

2.4 并发症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有5例大肠息肉病人出血,出血率为5.00%(5/100),均无外科肠镜下止血治疗。

3.讨论

大肠息肉是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肠黏膜表面发生隆起性变化。大部分大肠息肉不会发生增大,不过发生结肠癌。但若是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则容易因息肉持续长大而增加恶变可能性。故此,临床需加强大肠息肉的临床早期治疗,从而减少大肠癌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3]。

本次研究中,给予100例自愿参与研究工作的大肠息肉病人纳入研究,并施行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方法。从研究结果可知,100例大肠息肉病人均成功切除,且出血率低(仅为5.00%)。电子肠镜下进行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是属于新型治疗方法。大肠息肉病人多分布在直肠及乙状结肠,一次性切除大肠息肉的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电子肠镜下实施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方法利于电热效应,局部产生高热,因而促使组织细胞水分汽化,促使蛋白凝固,因此成功切除息肉。随着电子结肠镜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给予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开辟新途径,从而提高临床更高治疗效果。由于肿瘤性息肉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密切,肿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故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治疗肿瘤性息肉,嘱咐病人按时复查,从而预防病变发生[4]。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大肠息肉病人的疾病特点,电子肠镜下施行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的效果佳,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瑞,王晓荣,张艳,等.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联合高频电圈套电凝切除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的临床安全性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8):99-101.

[2]赵才翰,刘明庆,徐红,等.无痛结肠镜切除老年大肠息肉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2980-2982.

[3]王小瑞,王晓荣,张艳,等.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联合高频电圈套电凝切除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的临床安全性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8):99-101.

[4]沈彦军,郭秀清,张宏煜,等.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4):127-128.

论文作者:陈立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体会论文_陈立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