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亦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与建设对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强化其施工技术管理与研究亦便十分必要。本文就其施工技术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细化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前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强化水利水电工程中各项技术不仅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良好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健进步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必须重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良好发展,尤其是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向的研究,应尽快完善相关工作的技术管理和服务管理水平,对其工作的各项重点环节作出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求。
一、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特点及意义
(一)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与其它领域的工程建设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不仅操作内容繁琐、难度大,施工环境与施工现场亦具明显的独特性。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更是各类工程技术的统一,其具体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规模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总体规模往往比其它工程建设的规模要大,这直接决定了其自身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范围亦十分广泛,从而使得整体的施工处理过程周期较长,并在施工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正因如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受的重视亦随之上升;第二,地形复杂。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往往是一些地形复杂并伴随着湍急的河流地带,在这样的施工现场进行作业不仅难度系数大,实际操作的危险性亦极高。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在此环境下进行操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第三,手段繁杂,施工难度大[1]。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手段与方式较为繁杂,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容易面临不同的难度,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被拉慢;第四,重要性要求高。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同时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实际运用周期和年限。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必须重视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切实保证其施工技术符合工程建设的标准。
(二)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的最终受益者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其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善亦以人民群众过上优质、幸福和便捷的生活为宗旨,从而不断完善基础工程建设质量,使人民群众获得更良好的服务。正因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国水利部门亦不断关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情况,并适时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帮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不断优化。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施工环节,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对其技术指导和方案规划,争取给相关工程提供最先进的施工调整方案,使得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强化和提高。在此背景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贯彻和落实:
第一,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讲,若想从根本上保证其工程建设的质量,就必须打好基础工作,将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细化分析、整合,并付诸实践行动,尽可能使整个工程的基础工作达到相关建设标准;第二,在进行基础处理施工时必须遵循维持基准灰线的切割原则,将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施工的整体轮廓进行微调,以及其水位进行调控,使得下水管的水准保证实时达标;第三,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施工环境选取要适中。在实际地基的选取工作中必须保证地基的强度和任性,从而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部门的制定标准,使其自身的重力能够达标[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相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来讲,如何切实有效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和效果必须要上升至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层面,就现阶段我国常用的一些基础施工处理技术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锚固技术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常见,其主要根据工程的施工地形进行分析而采用的方法之一。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运用不仅有效的提升了整体工程的质量,更进一步保障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效果,尤其在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抗滑性方面,更是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此外,锚固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解放一定的生产力,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成本得到有效的遏制。值得强调的是,锚固法的运用针对性较强,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中必须要考虑工程推进的地形因素,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质进行严格的勘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证工程的最佳效果[3]。
(二)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法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中比较常见,亦具有良好工程实施效果。预应力管桩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就预应力管桩技术自身而言,其具有两种技术的处理工艺。分别是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技术手段在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差异性较大,若处理使使用不当不仅不会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加固效果,更容易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沉降环节的施工阶段,其实际的施工技术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必须严格把控施工技术,最常见的有静压技术和锤击技术两种。
(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那些可塑性较强的淤泥土质,在实际施工中容易因自身抗压力的不强而发生形变,从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便可在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第一,排水法。排水法旨在将淤泥土壤中的水分进行抽离,从而强化软土地基的荷载力,使其实际抗形变能力得到良好的加强;第二,桩基法。这种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十分常见,其能够最快速的将软土地基的松软特性通过桩击进行改善,从而有效的降低土层缝隙,提高土层整体的硬度;第三,灌浆法。灌浆法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中的最佳手段,其本身亦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稳定性。该方法主要是将水泥砂浆、黏土浆等化学混合液体进行适当比例的调配,并运用相关时设备将其注入到软土层的缝隙中去,待其与空气发生接触并定型时便对软土地基起到了加固作用[4]。
结语:
综上所诉,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并规范工程的设计与安排,从而使得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并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良好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在实际技术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切实处理好锚固法、预应力管道和软土地基法的合理运用,切实保证整体的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2(24):26-27.
[2]邱峰,陆娇妍.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01):170.
[3]董权.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4,02(07):178.
[4]王文第.贵州农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6,06(23):31.
论文作者:应金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基础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锚固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