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一六医院 100000
摘要:本文从精神疾病、儿童疾病和躯体疾病三个方面,对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心理干预中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意在为研究和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个人和单位提供资料参考,并推进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一、精神疾病
1.1抑郁症
1.1.1原发性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表现为患者对事物有不准确、消极的偏见看法。CBT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认知修正过程的痛苦,重新调整对现实的想法,帮助抑郁症患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评价自己、改变认知、纠正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增强自信心。国外众多文献证实,CBT治疗抑郁症非常有效[1-2]。
1.1.2继发性抑郁症
1.1.2.1卒中后抑郁症
Lincoln等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将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CBT治疗组、空白对照、常规治疗组;CBT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脑卒中及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宣教;相关等级任务安排;日常活动计划;识别和修正无助的想法和信念;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调整干预措施。共完成10次CBT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抑郁症状、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残疾情况测评,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
1.1.2.2脑外伤后抑郁
Khan-Bourne等认为脑损伤后的抑郁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CBT可打破脑损伤患者抑郁症状的恶性循环,帮助患者关注现在,而不是过去。他应用CBT认知重建和行为学习方案干预脑损伤后抑郁患者,长期临床观察疗效肯定,患者肢体功能改善[4]。
1.1.2.3帕金森病并发抑郁
Dobkin等针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特点,应用改良的CBT为帕金森病并发抑郁患者提供每周1次CBT干预,共治疗10周,CBT干预明显降低帕金森患者抑郁症状;患者的焦虑、生活质量及帕金森病症状都得到明显的改善[5]。
1.2精神分裂症
CBT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追溯到1952年。近几年,CBT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情绪障碍及焦虑症,特别是那些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症状,并且拒绝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美国、英国,CBT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基本治疗方案[4-5]。一些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存在明显社会功能障碍,担忧并拒绝服用药物。这部分患者更愿意接受CBT治疗,通过CB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与其家庭、朋友、同事的关系。
1.3焦虑症
Stanley等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采用CBT治疗,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CBT方案包括:焦虑症相关知识、思维宣教;动机性访谈;放松训练;认知干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技巧训练;睡眠行为管理等。CBT治疗周期为3个月,共接受10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第4、7、10、13个月进行电话沟通心理支持,并分别在治疗后第6、12、15个月进行随访,分别对担忧、焦虑、抑郁症状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BT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4]。治疗强迫症,对强迫症患者采用心理教育、认知重建、暴露与反应预防等技巧训练,共15周,发现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强迫症患者的总体功能提高。同时也建议需要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ICBT模式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儿童疾病
2.1孤独症
Pardini等认为,大脑白质异常是孤独症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关键性因素,孤独症与大脑钩束完整性密切相关。他采用长期、长时间、小组式CBT联合扩大交流策略治疗孤独症儿童,平均每周进行40h干预,分为3个场所完成:康复中心每周2次,每次2h,主要进行训练并实践与同伴相处的社会技巧,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训练与同伴的交流和自我情感控制,尽可能应用缓解焦虑的技巧;学校平均每周25h,重点在于与同伴的小组活动,读写能力,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发展交流技巧;在家中每天1~2h,主要发展家庭作业、交流及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社区适应及社区活动参与。数字减影检测表明,长期、长时间、小组式CBT联合扩大交流策略治疗可以使孤独症儿童大脑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在孤独症儿童的长期康复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2.2儿童反复行为障碍
Flessner综述了CBT治疗儿童反复行为障碍:妥瑞氏综合征、慢性抽动症、拔毛发癖等常见的行为障碍。对于反复行为障碍患者的CBT治疗主要进行行为逆转训练:意识训练、基于功能的干预措施、自我监督、习惯逆转训练、厌恶感、集中练习、放松训练、社会支持、相关刺激的控制等技巧。他认为,CBT治疗这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应用前景。Connor的临床研究也证明CBT对改善反复行为障碍的有效性[37]。
三、躯体疾病
3.1恶性肿瘤
Goedendorp等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CBT、基础护理不同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活动后疲劳感的影响[3]。CBT治疗包括认知和信念的重构、宣教和行为指令、情感支持、注重患者躯体活动、疲劳的相关认识、睡眠周期管理、癌症治疗效果、与他人联系与焦虑、将来的打算与计划[39]。CBT在6个月内进行10次,每次1h,重点在于躯体活动和社会心理支持,结果显示,CBT可以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疲劳感。
3.2肠易激综合征
Lackner等和Ford采用CBT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CBT治疗方案包括:提供压力与IBS相关性信息的认知教育;学会自我检测IBS发作的诱因及结果;学会应对IBS压力源的策略;学会放松技巧,降低肠道的生理性激发;提高应对及战胜IBS症状的意识;修正对IBS,对自身生理、情感反应的错误评价,并进行认知重建。每周1次,共10周。结果CBT治疗4周时,患者不适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的即刻效应及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率90%~9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疾病、儿童疾病和躯体疾病的临床心理干预中都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该疗法目前已经被国内外医疗单位推广和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对认知行为疗法开展研究的学者和单位也很多,相信该疗法在未来将会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Lynch D,Laws KR,McKenna PJ,et al.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for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does it really work? A meta-analytical re-view of well-controlled trials[J].Psychol Med,2010,40:9-24.
[2]Tolin DF.Is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 ther-apies?[J].Clin Psychol Rev,2010,30:710-720.
[3]Lincoln NB,Flannaghan T.Cognitive behavioral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following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troke,2003,34:111-115.
[4]Khan-Bourne1 N,Brown RG.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the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brain injury[J].Neuropsy-chol Rehabil,2003,13(2):89-107.
[5]Dobkin RD,Menza M,Allen LA,et al.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J Psychiatry,2011,168(10):1066-1074.
论文作者:李春芝(通讯作者)李金平,毛建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症论文; 孤独症论文; 症状论文; 抑郁论文; 疗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