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亚地缘政治形势看演进中的世界新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亚论文,地缘论文,新格局论文,形势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地缘政治中,欧亚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历来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二战后近半个世纪期间,美苏两国曾是欧亚地缘政治中各霸一方的主角。苏联解体不仅导致两极格局的崩溃,也为欧亚地缘政治中力量的分化重组,尤其是各主要力量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十多年的演进,多种多边关系已然形成,且各自在欧亚地缘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预示着世界新格局向多极化演进是大势所趋。
一、欧洲地缘政治中美欧俄三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美苏两极格局的崩溃从根本上动摇了美欧之间在冷战中形成的联盟关系的基础,严重削弱了联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导致了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新型美欧俄三边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于,三者趋向相对独立与平等,既有相互合作又有相互竞争,既有相互协调又有相互制约。美欧俄之间这种相对制衡的态势使美的一超地位相对削弱,而欧俄的地位和影响力则相对增强,从而使美国更难谋取主导地位。从长远看,这种新型美欧俄三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对欧洲地缘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且对演进中的多极化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谈谈三组双边关系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拉开距离的美欧关系
两极格局结束以来,美欧之间的距离在逐渐拉开,两者由主从联盟关系向平等独立关系演变,导致美欧俄三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在政治领域,美欧关系拉开距离是由于彼此谋求政治目标不同。美在21世纪的基本政治目标是要发挥并强化它在世界政治中的“领导作用”,谋求建立由其主宰的单极世界新秩序。而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欧盟认为多极化既是当前和未来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也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这正是导致美欧政治关系拉开距离的主要原因。
在军事领域,美欧联盟关系趋向弱化是由国际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双方不同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决定的。苏联和华约的解体和本世纪初的“9·11”事件使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最深刻的变化。对这种深刻变化的不同认识导致美欧各自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想继续维持它对美欧军事联盟关系的主导地位,重塑由其主导的北约,使之成为对欧洲以外主权国家进行军事干预的工具;利用北约机制对欧盟的安全防务进行控制,防止欧盟在军事上的独立倾向。而欧盟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在于,随着欧盟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逐渐摆脱对美的军事依赖,改变美对欧洲安全防务的主导作用;谋求与美在欧洲安全防务上的平等独立的地位;加强欧盟自身军事干预能力和实现军事决策自主。美欧双方大相径庭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势必导致其军事联盟关系趋向弱化。
在经济领域,随着欧盟东扩以及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欧美经济关系中趋向竞争的一面在发展。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经济实体的崛起已具备了与美平等竞争的实力。美致力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而欧盟则致力于欧洲一体化建设,这势必导致双方的相互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增加,而欧元与美元正在形成的竞争关系以及双方对世界能源战略资源的角逐也将使美欧经济关系进一步趋向竞争。
(二)相互靠近的欧俄关系
欧俄之间政治上的共同点在于,双方都不接受美对欧俄的主导地位而谋求独立于美国的平等地位;都不接受美谋求建立的单极化的世界格局而致力于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都反对单边主义而支持多边主义。就美欧俄的实力对比而言,美占明显优势。因此,欧俄关系相互靠近既是扭转各自劣势的相互需要,又是可对美起制衡作用的最有效手段。政治上的共同点和地缘政治中的现实需要是欧俄关系相互靠近和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欧俄是默契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欧盟一直很有耐心地推行一种将俄重新纳入欧洲从而融入世界的长远战略,从经济一体化逐步延伸到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一体化。俄亦对欧此举予以积极回应,将对欧关系定位为俄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正全面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把发挥大国作用作为俄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
从欧洲地缘政治上看,改变因冷战造成的东西欧分裂状态,实现欧洲大陆统一,不仅是欧盟的长远战略目标,而且也符合俄提出的建设“统一大欧洲”的设想。因此,俄对欧盟东扩和北约东扩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俄总统普京曾明确指出,俄对欧盟扩大表示“理解和尊重”,并愿意在考虑相互利益的基础上同欧盟建立睦邻关系,进一步密切各方面的合作。而俄对北约扩张的反应则不同,明确表示这有损俄的利益。欧俄的另一个重要共识是主张欧洲人的事应由欧洲人自己解决,而无需“外来大叔”的干预,更反对美主导欧洲事务。
从军事安全上看,欧俄进行合作也符合双方利益。欧盟国家处于从俄罗斯至巴尔干到地中海这一不稳定地带。欧盟认为,俄作为仅次于美的世界军事强国和核大国,在保障欧洲安全和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欧盟一贯主张加强与俄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进而与俄建立一种“稳定的、经得起考验和持久的安全伙伴关系”。而俄则希望借助与欧盟的军事安全合作减轻来自美的军事压力,增加它在北约扩张问题上与美打交道的筹码。
从经济上看,俄欧双方具有互补性和互利性。欧盟不仅是俄能源出口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俄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性将从2000年的50%上升到2020年的70%。目前,欧盟所需石油的10%和天然气的36%都从俄进口。欧盟认为,供应距离最近和最可靠的能源来自俄、中亚和里海。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统计,欧盟吸纳中东欧10国后,俄对外贸易在欧盟所占比例将上升到54%,达到1,000亿欧元,而俄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经援等方面对欧盟也有明显的依赖性。俄引进的外资中约有60%来自欧盟国家。在引进技术和经援方面,俄也主要依靠欧盟国家。因此,俄认为加强同欧盟的经贸合作和一体化是俄重振国家,实现经济稳定和高速增长,以及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唯一捷径。
(三)难以协调的美俄关系
美俄关系与美苏关系迥然不同,尤其是“9·11”事件后,美俄关系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双方均表示要结成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尤其在安全领域互有需要使然。但在政治和军事等重大领域,美俄各自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仍相互抵触,导致双方关系难以协调。
在政治领域,美谋求霸权和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而俄则谋求能成为其中一极的多极世界的战略目标。两者尖锐对立,难以协调。美为防止俄崛起后挑战其一超地位而步步推进北约扩张,产生了遏俄、压缩俄战略空间的后果。这从根本上损害了俄在欧洲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利益,使俄不得不做出应对举措,强化了它与独联体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战略协调与合作,并举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以展示俄的军事威慑能力。
在军事领域,美俄虽然达成了《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并在防扩散领域进行了协调与合作,但双方仍对对方军事战略抱有戒心和疑虑。俄仍拥有令美畏惧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战略核力量。这在客观上是对美以武力谋求霸权和强权的重大制约因素。由此,美在其《核态势评估》中仍将俄列入核打击名单。美大幅增加军事开支,扩大了对俄的军事优势。俄也不示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仍继续开发其核威慑能力,以减弱美国的军事优势。
二、亚洲地缘政治中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两极格局的崩溃不仅彻底摧毁了由美苏两超占主导地位的亚洲地缘政治的旧格局,而且为亚洲政治力量的重组和各重要力量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些多边关系中,美虽仍占一超优势地位,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起主导作用,而其他各主要力量的作用和地位则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
(一)既有协调又有牵制的中美俄日多边关系
中美俄日是两极格局结束后在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四支力量。它们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对亚洲地缘政治的发展变化而且对演进中的多极化世界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美为谋求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的主导地位而强化了与日的双边同盟关系。其战略意图有三:一是防止未来中俄崛起后挑战其一超优势地位;二是牵制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并抵消它对美产生的不利影响;三是增加美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对朝鲜和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但亚洲地缘政治中形成的多边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美靠单边主义是难以左右的,尤其是处理亚洲重大事务中,美不仅需要借重日本的作用,而且同样需要借重与中俄的协调与合作。对朝核、反恐、防扩散等重大问题的处理已印证了这一点。同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亦非针对美国,而是争取互利共赢。中美俄日之间这种既有相互协调又有相互牵制的复杂的互动性正是多边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趋向平衡发展的中美欧俄多边关系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欧盟在亚洲地缘政治中发挥自身作用和影响力提供了契机。当前欧盟对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力虽不如美国,但随着欧盟与亚洲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加深,它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必然会相应提高。尤其是由中欧俄共同参与的亚欧合作会议机制为三方在没有美干扰的条件下进行协调合作提供了重要舞台。在这种新的背景下,采取全方位外交已成为中美欧俄多边关系中对各方都有利的政策取向。
(三)在协调合作中演变的中美日东(盟)多边关系
两极格局的结束不仅为东盟联合自强、摆脱美的支配提供了重要机遇,而且也为东盟发展与中日关系、共同致力于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条件,“10+1”和“10+3”等重要合作机制应运而生。此举不仅有利于提升三方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也在客观上使美中日东盟各方不得不更加重视这种合作关系,从而有利于中美日东盟多边关系的正常发展。
(四)渐趋互利务实的中美俄印多边关系
美国曾企图利用苏联解体后俄印关系弱化和中印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实现其最终主导中俄印多边关系的战略意图,通过强化美印战略合作关系以对中俄合作形成制约,从而提升自己在中美俄印多边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也曾提出建立俄中印战略轴心的构想以牵制美一超地位。但目前亚洲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说明,这种建立在冷战思维基础上的战略意图均难以实现。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对各方都互利务实的多方位平衡外交取向,即每一方在协调和发展与另一方合作关系时不针对第三方,并且兼顾与第三方关系的平衡。印中关系的调整就说明了这一点,印在加强与俄美合作关系的同时也注意发展与中的合作关系;而中俄在发展合作关系的同时也兼顾发展与美印的合作关系。这种多边关系的机制既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也对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双边关系形成制约,更重要的是对单边主义形成重大制约,使中美俄印各方在亚洲地缘政治中都处于既有协调合作,又有相互牵制的相对平等独立的地位。
三、演进中的多极化世界新格局
两极格局结束以来,欧亚地缘政治中各主要力量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反映出,当前仍在演进中的世界新格局既不是美主宰的单极格局也不是群雄相争的多极格局,而是几大主要力量共荣共存的格局。它们之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多边关系。其主要特征是既有相互合作,又有相互竞争;既有相互协调,又有相互牵制。美的一超优势地位是不争的事实,但它力图建立以它为主宰的世界单极格局不仅受到它自身力量不足的制约,而且受到地缘政治中多边关系的制约。因此,霸权地位和单极世界格局都只是美当前和未来谋求实现的战略目标而不是当前世界政治的现实。
美国新保守派认为,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在世界主要力量中的一超地位凸显,且拥有压倒之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力量,其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此,当前世界格局是单极的。但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美自身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力量不是万能的,其力量的局限性已经使美在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
在评估当前世界格局现状和预测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之时,必须考量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一)世界两极格局结束以来,欧亚地缘政治中各主要力量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已对当前演进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产生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而且还将对未来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关键而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欧亚地缘政治中各主要力量对美的独立性正在增强,它们各自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战略利益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导致欧亚地缘政治中各种力量的重组和相互关系的深化。
(二)当前世界政治的现实表明,世界和地区的主要力量几乎都不接受美国谋求建立的单极世界格局,而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这种共同立场对于演进中的多极化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削弱了美的一超地位和影响力,而且对美力图推进单极化世界格局产生了制衡作用。
(三)两极格局结束后,在美取得一超优势地位的同时,欧中印巴(西)等新兴力量也在崛起,美已难以进行有效遏制。
(四)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发展。在处理全球性、地区性重大问题上,美更需要得到其他主要力量的配合与支持,它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这又从另一个层面制约了美谋求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野心。
(五)美仰仗军事力量优势谋求建立单极世界格局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效果适得其反。美靠战争手段恃强凌弱,不仅从道义上、政治上、外交上和舆论上使美严重受损,而且经济消耗也极大。相反,世界其他重要力量都没有出现像美那样在实力上的重大损耗,并且都在利用地缘政治中力量重组而产生的各种有利因素,致力于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对演进中的多极化世界新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