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丰霞

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究ICU临床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ICU病区收治的5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比较50例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SAS评分为(33.18±4.65)分,抑郁SDS评分为(37.85±6.20)分,睡眠质量评分为(8.66±0.92)分,观察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为9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给予ICU患者的更多的理解与关心,在加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精神慰藉,引导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疾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护理配合能力。

【关键词】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ICU;护理;应用

ICU病区是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科室,许多患者由于病情较重,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给ICU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ICU患者病情多样复杂且伴随有不同程度抵制治疗的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强化护理技能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尊重患者。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护理人员以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态度开展工作,维护患者自尊,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ICU患者作为医院的特殊群体,需要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人文护理责任意识,优化护理流程,促进患者康复。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案例,探究在不同护理方式对ICU患者情绪、睡眠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ICU病区收治的50例患者,其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32—85岁,平均(59.40±7.69)岁,所有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护理情况,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生预防护理及机械通气护理等内容,在护理过程遵守护理规程和无菌操作要求开展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给予患者人性化的理解与关爱,在强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环境护理和关怀护理。(1)环境护理。在ICU病房中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患者ICU病房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在ICU病区的卫生间、走廊等区域张贴各类温馨提醒,督促护理人员和家属的行为。在护理操作上,医院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强化各类急救护理、仪器操作、用药情况等知识,强化关怀患者、团结协作的意识,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有效保障。(2)关怀护理。关怀护理包含了人性化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患者入住ICU前,护理人员要主动向转运科室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情,热情接待患者,做好患者的ICU转运交接工作。ICU患者病情重,在治疗中需要连接各类监测仪器、导管、引流管等,剧烈生理疼痛及不适症状可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压力,患者的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害怕面对死亡,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教育,对患者耐心解释,及时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的配合做好自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要避免提及患者的敏感问题,尊重患者隐私。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开展健康教育,根据不同患者的,用温和的态度交流沟通,不呵斥、不大声说话,认真记录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护理质量标准和指南。同时,关怀护理也要延伸至患者家属,解答各类问题,消除疑惑,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充满信心,减少家属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给患者以最好的精神慰藉。在患者离开ICU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病房,仔细叮嘱患者,做好交接工作,分别在患者入住ICU病房前、中、后各阶段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系统化的人文关爱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情绪状态、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纠纷率。情绪状态采用焦虑SAS评分及抑郁SDS评分进行评定,分值越高,焦虑及抑郁倾向越明显。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SAS评分为(33.18±4.65)分,抑郁SDS评分为(37.85±6.20)分,睡眠质量评分为(8.66±0.92)分,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比较 分

3 讨论

在ICU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将监测患者病情、急救护理等维持患者生理功能的护理工作为日常工作的重心。在护理工作中,缺乏与患者的交接,单纯以护理指南作为衡量标准,缺乏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是导致ICU护理纠纷高发生率的主要因素。ICU患者病症重,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在生理功能受到损伤的同时,心理也并发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等,临床护理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对ICU护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性认为关怀理念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紧紧围绕患者开展护理工作,从护理环境、护理沟通、护理引导等各方面融入人文关怀,给患者以强大的精神慰藉,缓解对疾病的恐惧,提高护理配合能力,增加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与理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为96.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中,护理人员进行对位思考,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开展工作,以温和的口吻和态度耐心解释病情治疗情况及预后,积极鼓励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过程提出疑问,并进行耐心的解答。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围绕患者的中心的同时,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属,在患者出现病情危重时,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以面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效降低家属的不满,避免护理纠纷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诉,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给予ICU患者的更多的理解与关心,在加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精神慰藉,引导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疾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护理配合能力,在ICU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高伟伟.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0.

[2]曹淑芬.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4):100-101.

论文作者:陈丰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丰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