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指标体系论文,社会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都带有深深的转型烙印,全体社会成员都受到转型的影响和制约。这一转型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其向度直接指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把握这一转型进程,促进转型的实现,有必要对转型期的社会发展进行监测和评估。本文试图对这种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研究。
一、对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基本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社会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分化加速,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要素种类增多,规模扩大。在农村,农民职业分化明显,出现大批农民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民私营企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新型职业群体。在城市,原有社会组织迅速分化,单位体制遭到削弱,产生大批体制外人口,他们主要靠市场机制获取各类资源。与此同时,社会团体不断涌现,人们参与社会的形式和途径趋于多样化;地区差距、群体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结构分化与组织功能专化同步进行;人们观念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第二,社会成员流动加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样化职业之间的差距拉大,刺激着人们的职业流动;随着单位体制的弱化和市场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职业流动观念也大为改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大批职工下岗,转入体制外经济中寻找就业机会;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总之,社会人口在不同职业、不同体制、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迅速加快了。
第三,社会问题增多。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呈现出交叉性、连锁性、突发性等特点。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是一次利益的大调整,必然会导致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在这种调整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更是强化了部分人的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转型期新旧体制转换又造成了控制真空和控制失灵,使得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失范状态,所以,在个人与社会的不良互动中,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而转型期新旧价值观念之间以及中外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与冲突,使得社会问题的表现更为复杂化。
把握转型期的社会变化,可以有很多种角度。我们认为,可以从社会与人的互动角度来观察和把握转型期的各种社会变化。基于这种视角,我们认为,对于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评估离不开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方面和人的方面。一方面,转型期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机制转轨,体现了转型期社会“变化”的本质特征,这一方面的变化是其他社会变化的基础和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变化最终体现为促进人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了对于人的关注,离开了人之发展的考察,社会评估也就失去了其重要意义。因此,评估转型期的社会发展,不仅要注意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而且还必须考察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感受等方面,特别应注重对于人的素质、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总之,对于社会变化的评估和对于人的变化的评估,是转型期社会发展评估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这正是我们的基本评估策略。
二、转型期社会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
(一)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
评估指标的选择并非是一个随意的过程。选择哪些指标,不选择哪些指标,实际上都体现了某种理论取向。我们选择评估指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转型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1、社会转型理论。前文已述,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过程中。 这一转型在本质上具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同步进行的特点,它既具有现代化进程的一般特征,如社会结构分化、工业化、城市化、经济持续发展等,又独具中国特色,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从单一所有制形式向多元所有制形式过渡,从平均主义分配向效率型分配转变,从单位社会向单位后社会转变,从身份社会向职业社会转变,等等。同时,这一转型还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相复合。因此,评估转型期的社会发展,其评估指标应能反映这一社会转型的进程。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世纪60年代以来, 人们逐渐抛弃了那种单一追求经济发展的发展观,而逐步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新的发展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所以,社会的发展应注意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素质的提高和潜力的开发。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么现代化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也无论这个国家如何效仿最现代化的政治和行政管理,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因此,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应围绕人的发展来设计。当然,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跟单纯研究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是不一样的,它还需要评估社会结构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3、可持续发展理论。80年代以来, 鉴于传统发展方式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制约,并且存在着不可持续性,所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标志着全球各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我国在大会之后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从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规划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的思想。因此,评估转型期的社会发展,还应该注意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纯粹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转型期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是不能划等号的。
总之,我们在评估转型期社会发展时,一方面应当重视对于转型程度的评估,另一方面也应当看社会发展进程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
具体地说,我们认为,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评估应该包括经济水平、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环境状况、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以及人们的主观感受等7个领域。
1、经济领域。社会进步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推动, 经济领域里的变动会带来社会的连锁反应。转型期经济领域的变化方向不仅表现在经济总产值的提高,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升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信息、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经济领域,我们选用了人均GDP、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总值的比重、 国有经济产值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四个指标,赋权1.6。从产出角度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强的综合反映能力,它的提高能够反映整个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我们赋权0.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赋权0.4。 国有经济产值用来反映转型期国有经济影响力的变化情况,赋权0.4。 科技创新能力反映的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赋权0.4。以上四个指标具有同等的涵盖功能, 大体上能够综合反映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的情况。我们在其他评价领域,还将选择部分反映经济转型结果的指标。
2、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包括阶级结构、职业结构、 人口结构、利益结构和社会规范结构等众多方面的转型。在这一领域,我们选用了农业从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体制外从业人员比重、社会团体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等七个指标,赋权2.0。 用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来反映三类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反映社会发展情况,分别赋权0.2。 用体制外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反映人们在就业中对单位和身份等方面看法的变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进展情况,赋权0.3。 用社会团体的数量变化表示社会转型中社会组织方面的转型的情况,赋权0.3。 用城市化水平来反映社会转型期人口城乡分布和城市发展的进展,赋权0.4。 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用以反映社会在收入方面的不平等情况,赋权0.3。 社会保障社会化是一个衡量转型中社会支持系统变化的指标,它反映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门化”的情况,赋权0.3。
3、社会稳定。社会转型会伴随一定的社会不稳定, 但是这种不稳定应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个领域里,我们选用了失业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每10万人口刑事案件数和每千人口律师数四个指标,赋权1.3。 失业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根源,失业率必须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赋权0.3。 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反映了转型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生活压力程度,赋权 0.3。每10万人口刑事案件数从一个方面反映社会转型期社会控制系统转型的情况和转型的稳定情况,赋权0.3。 每千人口律师数用来反映社会由人治转为法治的情况,赋权0.4。
4、环境状况。把环境状况纳入社会发展的评估, 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对那种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战略的反思。在这一领域我们选取几个能反映转型过程中人们各种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种影响重视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四个指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赋权1.5。前三个指标分别赋权0.4,森林覆盖率赋权0.3。
5、人口素质。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反映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来源之所在,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在对人才的竞争上。为反映转型期我国人口领域的转变情况,我们选择了人均预期寿命、成人文盲率、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R&D经费占总GDP的比重、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等6个指标,赋权1.8。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用以反映身体素质, 分别赋权0.2。 而成人文盲率和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则用来衡量文化素质,分别赋权0.3。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和R&D经费占GDP比重反映了人口素质发展潜力的大小,分别赋权0.4。
6、生活质量。转型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 最终要反映到人民生活的改善上。我们选用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休闲时间、每千人口医生数、人均收入等六个指标来测量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动情况,赋权1.8。 恩格尔系数反映了消费结构方面的情况,赋权0.3。人均居住面积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赋权0.3。人均收入的变动能很好地反映人民生活的变化情况,赋权0.3。 人均年生活用电这一指标能够用来衡量生活的现代化程度,赋权0.3。 用休闲时间来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赋权0.3。 用每千人口医生数反映转型期人们在生活保健方面的变化,赋权0.3。
7、主观方面。 把一些主观指标纳入到对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评估中来,是由主观指标的特点所决定的。主观指标能反映人们思想观念的情况,能看出人们对社会事实的评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转型期社会发展评估应当包含对人的主观方面的评估。在这一领域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第一,生活满意度。这一指标能反映人们对转型中自己生活变化情况的主观评价。第二,职业流动观。职业流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而职业流动观则是社会流动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需要社会成员改变“铁饭碗”的思想,接受流动的就业观念。第三,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力。转型期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成员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收入差距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第四,自主性。在计划体制下,人们的一切资源都是由计划来配给,人们对计划有相当大的依赖性。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在社会各类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要求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转变。因而,自主性的增强是社会转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五,社会参与意识。人们的社会参与是社会转型得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转型也应扩大人们的参与。社会参与意识是社会参与的心理基础,对它的评估是对转型期社会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六,公众安全感。转型期社会运行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人们对这种不稳定的评价相当重要。没有安全感就会导致人们社会参与的减少,最终影响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社会转型的顺利推进需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安全需要。第七,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有环境的改善。因此,公众的环保意识是评估社会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以上主观指标可以通过调查获得。
总之,我们认为通过七个领域31个客观指标和7 个主观指标的考察,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转型期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操作
(一)指标运用的几点说明
1、数据的收集。在所选的31个指标中, 有些是现有统计体系已经纳入的,有些的是没有纳入的,所以数据的收集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现有的统计资料中获取相应的数据,另一条途径就是根据所设计的指标进行社会调查,以得到相应的资料。
2、关于指标方向的说明。很明显, 我们所选择的指标是有方向性的。在所选31个客观指标中,逆指标有8个,分别是成人文盲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10万人口刑事案件数和恩格尔系数。
3、逆指标的处理。在评价中涉及到逆指标的计算, 必须对它进行反向处理,即逆指标的提高取符号为负,降低为正,这样的处理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二)社会发展评估指标的具体运算
由于指标的单位往往不一样,所以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标转换。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统计标准化法、极值标准化法、定基转换法和环比转换法。其中前两种方法更适合于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情况,后两者更适合于评价同一地区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情况。我们在评估转型期社会发展时采取定基转换法,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进行评估时间段的有关年份中选择一个作为初始年份,将该年各子领域都确定为100;
②将各项具体指标在其他年份上的实际数值除以该指标在初始年的实际数值。得出该指标在其他各年的指数值,逆指标按相反方向计算
③将各具体指标在各年份上的指数值分别乘以各指标在社会指标体系中的权数,得出各具体指标在各年社会发展指数中的份额。
④将每一年份上各具体指标在社会发展总指数中所占的份额加总,即得到各年的社会发展指数。
⑤对各年社会发展总指数进行分析,得出社会发展基本状况的结论。
当然这一办法也能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进行评价,方法也差不多,只是确定的基准不同而已,如果把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在某一时期的指标值定为100,或者把他们的平均值定为100,则用同样的方法就能得出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指数,从而可以进行地区国家的评价分析和排序。
把这一指数的变动情况同对主观指标的分析结合起来,就能够发现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从中找出不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使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