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语言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刘吉美

浅谈非语言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刘吉美

刘吉美 山东省东营市体育运动学校 257000

作为教师,运用有声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传授知识,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教育形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无声语言如眼神、表情、仪表姿态等非语言形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在课堂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运用目光交流沟通

目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一个人的眼神就能窥视他的内心世界,教师不仅要用敏锐的目光透视学生的心灵,更要充分运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感化教育学生。

亲切和蔼、信任期待的目光,能使上进的学生受到鼓舞,继续努力;使受挫处于困境的学生得到温暖,增强信心和力量。反之,埋怨责怪、轻蔑鄙视的目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破罐破摔,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位女孩因母亲的离世,性格变得孤僻、沉闷,上课常常低头不语,很少抬头看老师、看黑板、不回答问题,也不互相交流,学习成绩急剧下滑。为了尽快让孩子从失去母爱的悲痛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她,及时捕捉她的视线,并投以柔和、可亲的目光与之对视,在一次次无声的目光交流中,她感知到了老师对她的希望与期盼,行为悄悄发生了变化,从低头不语到抬头听课、从小声附和到举手示意回答问题,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上来了,话也多了,性格也活泼开朗了,一个充满活力与自信的阳光少女又回来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目光交流的无穷魅力。

二、善用表情传情达意

教师的情态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和蔼可亲的面容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有节律的环境下,思维变得敏锐、情绪变得激昂,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会得到加强;而面无表情、铁板面孔,会使学生避而远之、望而生畏,思维变得僵化、课堂变得沉闷。教师面部表情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有一次,我正在黑板上写字,两位同学用自制“小手机”通话,引起周围同学的轰笑,我控制住情绪,没有训斥、没有说教,而是以一种慈善的表情默默注视他们,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位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下课后主动找老师承认了错误。可见教师的面部表情,切不可随自己情绪或学生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有一定的自控力,即使对不听话、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能面露怒容,要用耐心来等待他们的醒悟。

“眉展颜舒、悦色不倦”几乎是所有学生内心渴求的理想仁师,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和修养,才能使学生陶醉于你的教学,接受你的教育。

三、注重仪表感染熏陶

教师的仪表装束、举止言行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审美、品行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穿着适宜、打扮得体、仪表端庄,会给学生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很容易与学生融为一体,营造一种宽松、舒适、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相反,穿着奇异、时尚新潮,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扰乱正常课堂秩序。曾有一位年轻女教师,穿了一件时髦、艳丽的服装上课,一进教室,学生先是表情惊讶、之后便叽叽喳喳、议论纷纷,好长时间静不下来,课间竟有一位爱美女生,不自觉站起来大声问“老师你的衣服哪儿买的?多少钱?”,全班同学哗然,老师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可见,教师仪表对学生审美、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什么样,就会把学生带成什么样。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这就是为师者的榜样力量。

总之,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准确、恰当、自然地运用非语言行为,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扩大师生间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刘吉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浅谈非语言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刘吉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