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十分显著。因此,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地域性的特殊性,从而造就了文化教学的特殊性。借此,本文就以新疆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双语教学分别从汉文化、新疆文化和中华文化这三个方面对该地区的文化教学进行详细的研究,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文化教学
引言
新疆作为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其地域性的人文地理环境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不仅能够彰显其第二门寓言的功能,而且还能够起到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谐关系的纽带作用,同时有助于形成共同文化的心理。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汉文化教学
1.1汉语是新疆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
汉文化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容之一,也作为新疆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存在。由于地域性地理文化环境差异,导致汉语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汉语和母语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有关的汉文化语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否则就会形成语言障碍,达不到学习汉语的目的。
1.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构成不仅包含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而且包含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任何民族之间的语言承载的都是该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地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地域风情、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都各有差异,因此其语言的差异性也十分显著。所以,语言教学作为双语文化教学中的一部分,其语言能力的高低主要来自于学者对于语言自身的构成和文字背后蕴含的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尤其在学习中遇到难点时,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基础的汉语知识,而遇到难度较小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其文化方面存在很多障碍,从而加大了理解难度。借此,语言教学的开展,必须要将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一些语言技巧性的训练,只有将二者同时有效的进行,那么,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是必然的结果。
1.3汉语的魅力
汉语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发展最为长久且最为灿烂的文化之一,同时五千多年文化的凝结之后,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很多的内涵。所以,其词汇、语法、语用等系统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因素,这也是汉语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西厢记》中,如果对其情节和人物,及其人物关系不了解,那么“红娘”这个词汇的理解就会存在极大的偏差;在文与可画竹的故事中,如果对其故事的内容不了解,那么“胸有成竹”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也不会理解;在中国孝道的探索中,如果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训诫不理解,那么也就不会理解小尼姑对阿Q说的 “断子绝孙”,反而将其弄迷糊了等等,这些都必须与文章结合,将其文字背后的内容了解之后,才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单纯的学习语言和单一的语言教学体系是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因为在这样的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语言能力不错,但他们到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就会变得很迷茫,无从下手。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新疆文化教学
2.1民族是文化的载体
新疆少数民族由于地域化的原因,在其进行双语教学工作中,开展新疆文化的教学。新疆这个地域本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如维吾尔族、蒙古族、满足、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等,各个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碰撞、融合,进而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社会进步,维护了祖国统一,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2新疆文化发展史
新疆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这也是新疆文化形式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疆这块土地上有十三个世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生产、实践出来的,文化各具特色,没有优劣之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其他的优秀文化,不仅可以不断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
2.3多元化发展
新疆民族文化在交融的过程中,为诸多少数民族群体筑建了共同的文化家园,而不是分散的单一群体。在双语教学中进行新疆文化教学,也有助于青少年加强对新疆发展史和新疆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加强民族荣誉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边疆建设、集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教学
3.1文化的独特性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过硬的政治,而且还需要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因为政治和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影响政治和经济。所以,文化其自身的独特性要求我们发展时,要从民族的共同文化出发,凝聚各方的民族情感,这也是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的发展之路,也是中华文化实现长久性发展的根本动力。
3.2文化心理
文化的发展可以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祥和安定的环境,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神经,也反映着一定地域性民众的心态和生活氛围。民众的情感、情绪、习惯、社会风气都是文化心理的具体性表现,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意识。只有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人们有着共同的话题,只有这样,各群体之间才能放下民族区别去进行沟通、交流。当然了,文化主要表现就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交流,在无形中形成的荣誉感、凝聚力等,这些都对民族的安定和团结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应该要着手于文化的发展, “百花齐放”的前提下尊重 “百家争鸣”, 在这个过程中“求同存异”,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3.3文化认同感
在各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也是文化认同感不断加强的一个过程。只有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了,那么民族的认同感也会不断提高,进而带动民族的和谐团结、中华文化传播等,同时,这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使命感使然。如新疆地区虽然有十三个世族在那里长久居住,但是也有其他民族的民众在那里和谐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地的民众对当地的文化家园认同感比较高,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4中国现状
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格局,这里的“元”指的就是五十六个民族,“体”指的就是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和相互联系,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发展格局,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为民众构建了和谐的精神家园,同时,也维系了各民族之间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行为,因为想要构建团结、和谐的环境,维护边疆安全,保障社会长久安定,必须要借助文化这个源泉的力量,依靠文化之间的交融,达成文化上的共识,进而不断地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共享这个精神家园。同时,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也是为了立足于新疆的长久发展,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实现汉文化、新疆文化和中华文化这三个层次方面的教学,使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功能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导双语教学更具科学化、民族化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木尼热•亚力坤.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8-11.
[2]赵江民,符冬梅. 试论双语教学评价在新疆双语教育推进中的作用——以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为例[J]. 语言与翻译,2013-04-08.
[3]陈旭,陈进.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多种“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1-07.
论文作者:库来西•巴拉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新疆论文; 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论文; 民族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论文; 双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