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考试改革纳入素质教育轨道_数学论文

把数学考试改革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轨道论文,数学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改革考试方法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课题。考试方法改革涉及因素很多,改革难度较大。江苏省江宁县教研室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这项改革实验。经过六年的艰苦探索,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考试及成绩评定办法。尽管在实际运用中,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但他们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现将他们的做法刊发于后,供各地研究、借鉴。希望能有更优越、更完备、更便于操作的考试改革方案尽早问世。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达到以上目的,除了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外,还要改革考试和成绩评定的方法,构建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否则传统的考试方法和评价体系将严重地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1991年9月我们从分析传统的教学要求和考试方法入手, 制定教学目标,研究实施方案,在丹阳、龙都、方山三个乡镇的20所学校定点实验,对小学数学考试办法进行了五项改革:①改单一的数学成绩考试为学习数学素质的全面测评;②改终端考查为重视平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③改考结论为重视考过程;④改单一的笔试为笔试与口试、操作相结合;⑤改单纯的为了考学生为师生共同评分,相互促进。1993年适逢省教委在我县进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教委“制定小学语、数学习标准及教学质量监测”的课题研究,借此机会我们又将数学考试方法的改革在全县推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学习标准体系

传统的考试方法,实际上就是一张试卷定优劣。它缺乏明确的学习标准,所以往往是只重结果,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只重知识,忽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的考查,难以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真实成绩。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成绩,首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建立起一个学习标准体系,否则不仅难以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和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而且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以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考虑小学生学习数学素质的内涵,从双基、智能、情意三方面着手,建立了学习标准体系。学习标准是指:根据大纲的要求在某一年级、某一阶段,期望一般学生达到的学习水平。从实效考虑我们建立了四级学习标准:①小学阶段总的学习标准;②年级学习标准;③单元学习标准;④课时学习标准。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习标准既能体现整体性,又体现基础性,各层次之间系统有序,既能统观全局又能层层落实,不仅为改革考试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教学质量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而且使标准、过程、检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

二、实施考试改革方案

(一)改革考试的结构和形式

1、考试形式由单纯的笔试改为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

2、取消期中考试,加大平时考查的权重。平时考查由口试、 操作、书面作业、形成性检测等项目组成与期末考试的比例如下表:

(二)改革考试内容

通过改革考试内容,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在的智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考试内容由原来的只考知识改为既考知识,又考智能,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进行测评。

1、对双基、智能的检测

通过口试、笔试、操作、形成性检测,对学生的双基、智能进行考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口试

不采取期末让一个个学生当众回答问题,搞“人人过关”的终端显示,而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新授前的复习及教学过程中的回答问题进行检测,及时记载成绩(每节课的检测6—8名学生,一学期下来,每人大致被检测6—8次)。这样既实现了师生有效的反馈、监控,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标准如下:

(2)对操作能力的检测

操作能力的检测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一般根据教材内容及形式进行。

①概念、计算教学:根据教材要求进行动手操作,如摆小棒、圆片、三角等学具演示;②应用题教学:画示意图、线段图;③几何知识教学:a.画几何图形;b.拼摆图形;c.自制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d.测量给定的长度及度量角的度数;e.进行实地测量等。④统计初步知识:整理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评分标准如下:

(3)书面作业

学生课堂作业的正确率,是学习标准达成度的重要体现。课堂作业要切实做到当堂完成,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和减轻课外过重的课业负担。评分标准如下:

(4)笔试

①检测内容:

a.知识分项测查:数的概念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代数的初步知识;应用题;统计初步知识。

b.能力分项测查:计算能力;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含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②检测的题型:

口算(5分钟内完成);笔算;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填空; 判断选择;操作及图形计算;文字题;应用题(含20项思维训练检测题型)。

③命题来源:

根据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在经验型题库中抽样组合。

2、对德育(含情意)的检测

(1)检测内容:

长期以来,对数学教学中德育情感的检测感到无从着手,因为对它既无法作出客观量化的评价,也难以制定出检测的标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遵循大纲的要求,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德育情感的因素,重点进行三方面的教育:

①爱祖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

②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态度、方法、习惯;

③初步的辩证唯物观念启蒙教育。

(2)制定数学课时标准德育目标的层次分类表。

由于大纲中对德育情感的要求,不象对双基的要求那样明确具体、层次清楚,我们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修改,初步制定了数学课时标准德育情感目标的层次分类表,供老师实施时参考使用:

(3)对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进行定性检测

对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进行问卷定性检测,经过自评、他评、教师再综合给出等第。通过自评和他评让学生从被动者转为主动者,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卷检测表如下:

续表

三、坚持“五个结合”

学习标准的建立不仅对教师和学生起到导向作用,而且也是检测教学质量的“尺子”。因此我们在进行考试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五个结合”。

(一)标准的实施和贯彻大纲相结合,使学生双基、智能、情意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学习大纲,研究标准;依据大纲,调整标准;贯彻大纲,落实标准;质量检测,依据标准。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我们遵循大纲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践等活动,使操作与思维、语言表达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特点,紧密结合所教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样通过学习标准的实施,在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既培养了能力、发展智力,又进行了养成教育,使学生的双基、智能、情意得到了统一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与形成性检测相结合,充分发挥检测的反馈调节作用。

教学过程存在着一条因果关系的自动选择链,即“教学——反馈”的调节机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观察、讨论、提问、作业等形成性检测的手段,随时作出评价,来调节教学的快慢和深浅,变换教学方法和形式,促使学生的自我调节。在与学习标准的不断比较中,有意识地减小与学习标准的差距,为达到学习标准而努力。

(三)离散性检测与终结性检测相结合,客观真实地考查与评定学生的成绩。

教学质量监测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只有把离散性检测与终结性检测结合起来,才能客观真实地考查与评定学生的成绩。为此,我们依据制定的学习标准,按册、分单元制定出各个教学阶段的检测题,如单元自测题。命题时力图既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又注意重点突出,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把这些离散性与终结性的成绩,进行整体地、综合地分析,评定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使考查和评定学生的成绩更客观、更真实、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检测的方法力求笔试与口试、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教学质量检测的方法对数学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通过改进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师改革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测评的方法除笔试外,还要注意口试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不但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了解自己在总体数学学习素质方面的情况,以实现自我调节,发挥主观能动性。

目前,测评的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操作三种。我们认为数学质量检测的成绩评定应力求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通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初步认为,口试占10%,操作占10%,单元检测占20%,书面作业占10%,期末笔试占50%。这样,综合考查评定学生成绩,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五)评定成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为建立等级常模,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考试成绩能量化的就量化,如口算。我们通过调查测试,已初步得出低、中、高三个年级的常模。对有些不能量化的我们采用定性的方法来记载成绩,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如对智能、情意进行检测确实是一件难事,不仅无法作出客观量化的评价,而且也难以规定应达到的具体标准。因此,根据我县总结出的应用题20项思维训练的形式分成五个等级,分散在形成性检测题里。对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进行定性检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我们设计了问卷式定性检测表,五年来在全县的完小及中心校使用,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师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四、收获与思考

(一)收获

1.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根据素质教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初步完成了义务教材1—8册的四级学习标准,其中1—4册已编印成册,发至全县各小学使用。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教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克服了以前只重知识不重智能,只关心少数优生不重视转化后进生的错误做法。课堂上教师为全体学生创设了脑想、口说、笔练、操作的机会,把着眼点放在提高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整体素质上,使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2.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考试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益。好课率已由原来的15%上升到现在的19%,提高了四个百分点;差课率由原来的12%下降到现在的5%,降低了七个百分点。 作业做到了当堂完成,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大面积教学质量也逐年上升。如龙都镇数学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原来处于全县的中等水平,通过考试改革的课题实验,全镇成绩三年提高三大步,1996年数学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是全县最好的四个乡镇之一。再如全县小学数学毕业考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也逐年上升。

3.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考试改革课题实验以来我们要求全面地、合理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生理心理等素质状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认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进行考试改革以来,全国举办了第四、第五届数学《华罗庚金杯赛》,南京市经过层层选拔派出代表参加全国决赛,连续两届小学组的最高分都是我县的。去年由省教委发文,小学数学报组织命题,全国15个省市小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我县20名学生参赛有17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是省内外成绩最好的五个区县之一。今年刚结束的第六届华杯赛,我县69名学生分别获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名学生获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

4.教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坚持把考试改革实验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几年来,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进行该项实验以来我县小学数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发表或出版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有178篇,在市级以上获得教学论文奖的30人;我县有10 名老师的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被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国内外播放,在省内外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5.促进了校内考试方法的整体改革。

中国教育学会考试研究分会和《考试研究》杂志,对我县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进行考试改革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先后发表了我们的六篇文章。在进行数学考试改革的同时,又进行了语文、思品、社会、自然等学科的考试改革实验,形成了校内考试方法的整体改革。

(二)思考

在进行考试改革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1.要建立题库和等级常模。

要进行考试改革,客观、公正、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就要提高命题的信度、效度,为此必需建立题库;为了看出学生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又要建立起检测的等级常模。这两项工作虽然要耗费很多精力,但完成后不仅可以为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保证,而且能少走弯路。

2.要力争做到“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

考试改革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肯定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在一旦定型形成模式时,要力争做到“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这样的考试改革才有生命力,才能受到老师的普遍欢迎。

标签:;  ;  ;  ;  

把数学考试改革纳入素质教育轨道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