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型”第一次校对述评_型世言论文

首部《型世言》校注本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注论文,述评论文,首部论文,型世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首部《型世言》校注本已于1999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取名为《型世言评注》,并标明为“名家评点名著”。

《型世言》为[明]陆人龙所著,该书共四十回,记叙了四十个颂扬忠孝节义的故事,与《三言》、《二拍》一样,重在阐发小说的社会教育功能,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作者创作的初衷就是以传统道德“树型今世”,故取名为《型世言》。但高尔基所说的“形象大于思维”确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陆人龙在主观上虽重在宣扬忠孝节义,但客观上作品也真实地反映当时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情况,诸如明代商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对人们价值观念与婚爱观念的影响与变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社会风气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撞,都有较为深入而充分的反映,故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型世言》故事的资料来源,绝大多数来自明代的笔记小说、史书,但亦有少数由作者的所见所闻经加工编写而成的,代表了明代短篇小说的另一种类型,故有《三言》、《二拍》、《一型》之称,为明代短篇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此外,《型世言》在艺术上也颇有成就,情节曲折,结构严整,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生动,文笔娴熟,时代的口语与吴、越方言时有所见,语言有一定的特色。

但《型世言》问世不久,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大变动中却淹没无闻了。历时三百余年之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陈庆浩先生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了失传的《型世信》。1992年陈先生在台湾首次影印出版,并撰写了《导言》、《〈型世言〉与〈别刻〉(指《二刻》的一种不同版本)、〈三刻〉各回关系对照表》及《校刊记》,以供同行专家研究参考。嗣后,他又将所得的一百套书寄赠给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者。1993年,《型世言》的繁体字排印本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由于《型世言》的发现轰动一时,故中华书局、海峡文艺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等,都纷纷出版了该书的排印本。但由于这些《型世言》的排印本尚有错讹,且没有注释,故陈庆浩先生决意出版第一部《型世言》校注本。该书以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所藏《型世言》为底本,参校《别刻》、《三刻》等整理校点,又请贵州大学王鍈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吴书荫教授注释,并由北京大学陈曦钟教授作《跋》。王鍈先生著有《诗词语词例释》等书,吴书荫先生著有《曲品校注》等书,两位都是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的著名专家。《型世言评注》是陈、王、吴三位先生通力合作并经数年辛勤经营才完成的力作,故陈曦钟先生在《跋》中说:“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校注本,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也是难以超越了的一部校注本。”这个评价就总体而言是相当中肯的,而这也就是称之为“名家评点名著”的由来。《型世言评注》的出版,其影响不限于国内,对此法国的《欧洲时报》近期已有简要的报导;其后,韩国、日本等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也将会有一定反响。

笔者也曾承担过一些校注工作,深知校点注释工作的艰难与辛劳。《型世言》的发现虽早已耳闻,却无暇阅读原著;又颇想领略一下名家校注的风采。本着这两种心意,认真地阅读了《型世言评注》,读后本着实事求是之意,谈谈个人的两点看法。

一、就总体而言,《型世言评注》确实不愧为名家评点名著。这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其一、校注数量多而又能正视难点。全书四十回共出校注2876条,平均每回出校注近72条。一部古代通俗小说出校注如此之多,实为罕见。本来搞过校注工作的学者都知道,搞注释比搞译文稍稍容易一些,因为译文无法回避,而注释则可遇“难”而止故意回避。但该书的注释却是遇难而进,从不躲闪回避,其中难度较大的注释多达数百条,至于实在无法查明的难点,则以“待查”标明,这种正视难点认真求实的精神是应该首肯的。

其二、校点正误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兹举四例以证:

①中华书局本第一回“叙”曰:“彼景隆之身亦死,家亦囗。”四川文艺本同。

新华本则作“彼景隆之身亦死,家亦覆。”

按:“叙”上文有:“忠,何必杀身,亦何必不杀身;忠,何必覆家,亦何必不覆家。”“杀身”与“覆家”对举至为明显,故可断定新华本补缺有据。

②中华书局本第六回“小引”曰:“使道学处此,曰:‘汝汝一死,何以丧我孝?嗟嗟似此,便死不成?’”四川文艺本作:“‘汝汝一死,何以丧我孝?’嗟嗟,似此,便死不成。”

新华本则作:“‘汶汶一死,何以丧我孝?’嗟嗟,似此便死不成。”其注③曰:“汶汶,污垢、污辱。《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此处用作状语,犹言污辱地、不清不白地。”

按:“汝汝”不辞,从《渔父》之“汶汶”,改误有据。自“嗟嗟”起,当属作者议论。“便死不成”也不该打问号。必如新华本之改误及重新标点,“小引”之言才能豁然贯通。

③中华书局本第十七回“引”曰:“只是动心忍性,识透胆雄,置身生死之外故也。刃戈前而不惊,浮仪戈挠而不动……”四川文艺本同。

新华本则作:“只是动心忍性,识透胆雄,置身生死之外,故白刃交前而不惊,浮议交挠而不动。”

按:此段底本系草书,确实辨识甚难。新华本的校点者,改“也”为“白”,“戈”为“交”,“仪”为“议”,又于“生死之外”后加上逗号,形成因果句式,文理通顺,辞意畅达,确实在校点正误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④据《别刻》而补原本缺损的文字特多。仅以第十一回而言,就出校17条,共补缺损文字255字。全书出校的数百条,以补缺、正误、 改正标点为主,从而大大提高了原书的准确性与可读性,比之中华书局本、四川文艺本等有明显的改进,不愧为各种《型世言》排印本中的最佳版本。

其三、注释质量高,涉及面宽,凡人名,地名、方言、口语、用典、科举、宗教、风水、制度、礼仪及文化习俗等,无不包罗其中。略举数例,以窥一斑。

1.第二回注⑦:“贴肉揌——向地方官贴身服侍的人行贿。揌,音,sāi,同‘’,把东西填入,此指行贿。

2.第三回注(75):“逼火——成色相差,掺有大量别种金属的银子。《续金瓶梅》第六回:‘他一生得利的是放三样钱:第一,放官例钱……;又不知是一样什么天平,放银时一两少二钱,还银时一两多三钱;又好灌铅盖顶,火逼白铜造的假银色。谁敢去换?’”

3.第一回注⑩:“仔么——怎么,吴语。《醉醒石》第八回:‘过了几日,主翁问饿得仔么了,意思望他死。’”

4.第十三回238页原文“富尔谷道:‘只今日已是几乎嗅杀, 若再去,身子一定回来不成了!你只仔么为我设法弄来作妾。”该回注(22):“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纠缠不休,今西南官话中尚有此种用法。音作阳平。”又注(23):“仔么——即‘怎么’,这里是务必的意思。宋元时‘怎生’、‘怎么’都可不去疑问而去祈使,有务必,务须义。参《诗词典语辞汇释》卷二‘怎生’条、 《诗词曲语例释》(增订本)310页‘怎么’条。”

按:以上例证,均是对古代白活小说中流行口语、方言的解释,由于这些词语现在已不再流传,今人已无法或很难理解它们的意思,故非有专门研究者,难以得到确解,而《型世言评注》的注释者由于对此有深入的研究,故能详加阐述、广证搏引、深入辨析,不仅使一般读者能领悟其意,也能给较高层次的读者增加一些语言学的知识。

5.第十八回注(30):“箕裘未绍——自谦未能继承父业。《礼祀·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箕,煣制弓身。”

6.第七回“题词”:“自夷光奏沼吴之功。”注①:“‘自夷光’句——夷光,春秋时越国美女,即西施。王嘉《拾遗记》三:‘越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一名修明,以贡于吴。’沼吴,以吴为沼泽,犹言‘平吴’。《左传哀公元年》:‘伍员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杜预注:‘谓吴宫室废坏,当为污池。’”

7.第二十七回注(88):“宫墙跖——宫墙,《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以后宫墙称师门。……”

按:以上三例皆为释典,注释者不仅指出其用典的由来,而且能准确阐明用典的意思或后世用典的转化之意,足见注释者对古代文献资料之精熟。

8.第十五回注(33):“金井——指墓穴。明陆嘘云《世事通考》‘祭丧类’:‘开穴曰开金井。’《协纪辨方书》卷三十五附录引《事类总集》:‘凡金井下砖日择日与葬日同。’”

9.第九回注(39):“大限、小限、官、印、刃、杀——均算命术语。大限也称大运,主管人的一生吉凶;小限也称小运,指人当幼年未交大运前的阶段;官分偏正,指克我者;印也分偏正,指生我者;刃指羊刃,是命中的凶神恶煞之一;杀通作‘煞’,指命中所逢神煞,有‘七煞’等名目。”

10.第九回注(41):“来龙过脉, 沙水虎龙——古代风水术讲求墓地的选择,并把它与后人的兴衰祸福联系起来,要经过审龙、观沙、察水、定穴四个步骤。龙指山势的走向,也称龙脉;沙指墓穴周围的山峦土丘,在左侧的称青龙,在右侧的称白虎;水指墓穴周围的溪流湖潭;穴指墓穴,即下葬处。这要根据以上三方面的条件定在气脉的凝聚点上。”

按:以上三例,均为比较冷僻的专门术语,而注释者不回避此类难点,一一加以解释,阐述清楚明确,绝无含糊之处,足见注释者的学识广博,考查认真而细致。

综上所述,《型世言评注》有三个明显的优点:其一,校注数量特多;其二,校点精细准确,为《型世言》最佳版本;其三,注释质量高,知识面宽广。故就总体而言,不愧为名家评注名著。《型世言评注》的出版问世,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型世言》提供了一部非常成功的校注本,而且亦为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校注工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必将为学术界所注目。

二、《型世言评注》就总体而言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校注本,但也并非十全十美。该书所附的正误表,有几条是勘正排印之误,有几条则是对一些注解的修正或补充。最近又看到了王鍈、吴书荫先生《〈型世言评注〉注释订正》的底稿,对16条注释进行了修正或补充。笔者拟在此基础上,提几点意见,供该书于再版时参考。

[1]第三十七回648页注(31):“美玉倚兼葭——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兼葭依玉树。”’兼葭,即芦苇,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按:该注正确无误。但鉴于该书第七回121 页已用此典故:“兼葭玉树,穹庐中老上醉明妃。”故就注释安排而言,应在第七回中出注,而不宜在第三十七回中出注。

[2]宜注而未注者。如第八回139页:有声拟作朝阳凤”。

按:此句宜注,因“朝阳”一词在此非指早晨的太阳,而是指山的东面。《尔雅·释山》:“山东曰朝阳。”《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注:“山东曰朝阳。”故宜补注,指明“朝阳”一词的特殊意义及其出典。

[3]第十三回238页注⑦:“同气——《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按:此注稍嫌粗略。《易经·乾卦》的卦辞与爻辞无此语,此乃“十翼”之一的《文言》阐释《乾卦》九五爻辞之语。宜更细致一些。

[4]第十一回207页注(40):“子都——冯殷,字子都,为汉昭帝时大臣霍光的奴仆头目,颇受宠幸,霍光死后,他的妻子与子都私通。这个典故一般用以喻指豪门恶奴的飞扬跋扈,这里则只作美男子的代称。

按:此注亦不误,但“子都”的出典在时间上宜上移。《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子都,世之美好者也。”《孟子·告子上》:“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且《型世言》之第十一回之前,亦引用过“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的诗句,故“子都”出典宜上移。

[5]第三十一回551页注(24):“冲牛——即‘气冲牛斗’形容志气超迈。牛,牵牛星;斗,北斗星。”

按:“斗,北斗星。”误。斗、牛二宿相连,同属北方七宿。北方七宿之斗宿,由六颗星所组成,指南斗星。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与二十八宿无涉,其星位置偏北,故称北斗星。《中国文化史词典·天文历法》之“斗宿”条说:“二十八宿之,又名南斗,是北方七宿的第一宿。”又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所附的“天文阁”,亦明确标明北斗星不属二十八宿之列。故“气冲牛斗”之“斗”,指南斗。

[6]第二十四回418页原文:“地埒禹服,德并尧天。烈与汤武而齐驱,仁并唐虞而首出。”425页注(117):“尧天——称颂帝王的盛德和太平盛世。”

按:此注稍感疏略。“尧天”之出典,见《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从原文四句来看,实际只有三层意思,即疆域宽广如禹平九州,仁德浩荡如唐尧虞舜,功业宏大如商汤、周武。作者之所以用《论语》“尧天”之典,意在与“禹”地相对而已。该注总体意思是对的,如能注明“尧天”出典,则更完备些。

[7]第九回156页原文:“哀哀父母,生我够劳;父母之恩,昊天罔极。”172页注③:“哀哀’四句——我深深哀痛老父老母, 生我养我历尽辛劳。父母的恩大如天,我报恩的心愿无终无极。语本《诗经·小雅·蓼莪》。”

按: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父母之恩,昊天罔极。”《诗经》原文是“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文字与诗意均有所不同。且“欲报”二句属第四章,与第一章的“哀哀”二句不直接相连。对此注释宜有所说明。其二、对“昊天罔极”的释义亦似有再思之必要。《郑笺》释此句为:“言欲报父母是德,昊天乎我心无极。”孔颖达《毛诗正义》释义与郑玄略同。朱熹《诗集传》释曰:“言父母之恩如此,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王引之《经义述闻》释曰:“言我欲报此德,而昊天无极,降此鞠凶,使我不得终养也。昊天无极,犹言‘昊天不傭’、‘昊天不惠’(指《诗经·小雅·节南山》之句)。……《汉司棣校尉鲁峻碑》:‘悲蓼义(同莪)之不报,痛昊天之靡嘉。’得诗人之意矣。”王氏之说得到当代著名学者的一致赞同,如高亨的《诗经今译》、程俊英的《诗经译注》、陈子展的《诗经直解》,他们释“欲报”二句之义,均沿用王氏之说。他们释“罔极”,均释为“没有准则”、“没有定准。”

按:王氏之说,有《节南山》的内证。“罔极”一词,《氓》诗有“士也罔极”、《青蝇》诗有“谗人罔极”,均作“没有准则”解。又《蓼莪》诗的五、注章尚有诗人“我独何害”、“我独不卒”的激愤与悲叹。据上述三点理由,当以王氏之释为是。注③的释义,虽与朱熹之见部分有类同之处,不可谓无据。但释义当择善而从,以提高注释的精确性。当然“诗无达诂”,笔者无意强求一致,只是提供再版时参考而已。

以上7条意见,其中涉及到误差的仅二、三条, 误差率只是千份之一,可谓微不足道。之所以提出一些意见,无非是期望该书再版后能达到精品更精的目的。

标签:;  ;  ;  ;  

“石艳型”第一次校对述评_型世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