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干部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维度和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维度论文,路径论文,监督机制论文,干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全国各地都对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行研究并作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从公开监督、立体监督、机制监督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新的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加强对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探索与研究,用公开、透明、立体的监督机制来促进组织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
一、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内涵和维度
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应分析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内涵并对其构成要素作进一步探索。
(一)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内涵
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不是多项监督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组织部门实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总体目标、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行为和干部个人行为的总和,是监督制度、监督结构、监督机制、监督行为等的综合体,既是多因素、多层次、多途径、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开放体系,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自我调控能力较强的科学体系。因此,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是一个全局性、结构性、开放性、调节性、控制性的概念,是监督制度的健全、监督结构的合理、监督机制的科学、监督行为的协调等的总称。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要从其基础、核心、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1.科学的制度安排是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基础。作为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主要机构,组织部门特别是干部监督部门必须是一个组织严密、高效率、高要求的机构,必须有一套完备的监督制度规定,这也是其工作性质使然。因此,科学的制度安排,是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基础。
2.合理配置监督资源是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核心。干部监督工作由组织、制度、机制等诸多要素或资源构成,这些资源是否得到优化组合,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每一资源的单一功能与体系的整体功效是否联动协调,都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体系的科学与否和功效大小。因此,监督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核心。
3.运用科学技术是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条件。干部监督工作具有政治性,也具有技术性。传统监督手段尽管仍然有效,但有许多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监督形势需要的地方,特别是“人为操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将科学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财会审计技术、影像技术等运用于干部监督工作,可以为干部监督工作提供诸多方便和快捷的途径,也可以为干部监督工作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有效手段。
(二)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方向维度
在选人用人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说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大多也是因为监督不到位才发生的。因此,要明确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方向维度,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成效。
1.以预防为主,加强党内监督。要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监督中的主体作用,前移监督关口。要加强对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考察,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加强领导班子内部互相监督,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做到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出现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班子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提醒,着力解决班子成员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切实保证初始提名权公开化,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
2.扩大公开领域,加强群众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群众具有发言权。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力度,实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公示制度,让群众心里有数。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交活动,更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否则监督工作就会出现“断层”。
3.加强横向协调,形成监督合力。为了防止出现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等现象,确保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组织部门要加强与各监督职能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让腐败分子无处可藏、无处可逃。
(三)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时空维度
干部监督的内容很多,要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对腐败易发多发部门、职位、时段、事件进行监督,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提高监督成效。
1.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要加强对“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期”的监督。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主要负责人,拥有较大的权力,是监督的重点对象。要以贯彻落实规范一把手用人权为契机,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运行机制,将对一把手进行经常性管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谈话诫勉方式反馈给一把手。要通过改进对领导干部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和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做法,改变组织人事部门对一把手的静态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机制。干部选拔任用较为集中的时期是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高发时段,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时期”。对干部选拔任用重点时期,如集中换届、干部调整前后等敏感时期,要加强监督,强化管理,通过规范初始提名方式并选择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干部选拔任用过程,有效地将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作盲区。
2.在干部履职行为和个人事项方面,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事件”的监督。在“重点地区”上,对于一些容易引发干部违法乱纪的场所,如宾馆酒楼、歌厅舞厅、桑拿浴室等消费娱乐场所,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有干部社会交往复杂、消费超常及生活不检点行为和违纪苗头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病救人”。在“重点事件”上,要对容易引发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工作,如重大人事安排、重要公务活动、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岗位变动、职务升迁、新居落成、婚丧嫁娶等加强监督,防止个别干部暗中操作或借机敛财。
二、构建公开立体监督机制的路径选择
要构建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公开立体监督机制,使之适应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路径。
(一)完善组织部门内部监督协调机制
组织部门内部各职能处室在干部管理监督方面都负有重要职责,应明确各职能处室的管理监督职责范围,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配合和信息交流,真正把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干部监督倍增效应。
1.提升干部监管层次,建立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干部监督协调会机制。要定期召开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干部监督协调会议,就干部监督工作有关情况进行研究,对一些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勤政廉政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干部监督工作重点进行研讨,明确工作重点。同时,健全干部监督处室负责人列席研究干部的部务会制度。部务会听取干部监督处室负责人对干部任免方案和干部个人情况的意见,并将意见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为选贤任能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2.发挥干部监督成效,建立干部工作机构与干部监督机构配合机制。干部监督机构在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选人用人和干部履职的违法违纪问题,特别是举报电话和来信来访等情况要建立详尽的干部监督信息库,并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例如,在干部任前考察和年度考核时,将干部监督信息反馈至考察组,发挥考察组在考察考核时的检验监督作用,重点印证干部监督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在酝酿确定考察对象、拟订干部任用方案及实施干部考察、任前公示、任用备案前,及时就干部监督信息库中相关内容与干部监督机构进行沟通,共同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3.注重教育引领功能的发挥,建立教育与监督的共建机制。“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一些干部犯错误,根源在世界观出了问题。要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党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形势教育,注意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努力强化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培养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从而使干部监督机构与干部教育机构共同建立和完善包括思想教育、谈话教育及自我教育等在内的教育引导制度体系。
(二)建立组织部门上下协调机制
要拓宽监督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建立上下级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实施干部监督信息动态报告制度,使党委组织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有关干部在履行职责、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信息,为全面、科学、准确地考察、识别和评价干部提供有力的支持。
1.建立和完善信息预报制度体系。推行信息预报,构建上下级组织部门紧密联系的信息网络。一是建立民主测评信息预报制度。每年要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集中了解群众的公认度,掌握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对评议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重点查核并向党员干部通报民主评议情况。二是建立民主生活会信息预报制度。对民主生活会中反映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要及时梳理上报上级组织部门并反馈给干部本人,督促其整改到位。三是建立干部监督条线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工作例会,对近期的干部监督重点任务、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梳理、汇总、通报,形成上下级组织部门密切配合的监督网络。
2.建立和完善督察警示制度体系。由上级组织部门设立干部督察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部门及时展开督察、警示。一方面,建立诫勉制度。对党员干部在公务活动和个人生活中所发生的构不成党纪、政纪处分的问题或错误,干部督察员采取谈话提醒、诫勉等措施和方法,给予及时告诫或劝勉。另一方面,建立督促整改制度。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的错误和问题,干部督察员定期或不定期到有关单位进行巡视,深入群众了解情况。重点巡察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情况,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廉洁自律情况,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3.建立交叉调处制度。交叉调处主要是对同级监督发现的却又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的领导干部履职行为或者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或者是上级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等监督手段中发现的问题,由上级干部监督机构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问题调处专门工作机构,对有关问题进行交叉调查。建立交叉调处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同级难以监督的问题。
(三)建立组织部门外部协调机制
为了保证干部监督的实效性和公开性,组织部门应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新闻宣传部门监督资源的作用。
1.整合执纪执法部门监督资源,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开发利用共享机制。加强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机关的合作,是加强干部监督的有效途径。组织部门与执法执纪机关合作监督,从合作对象上讲,重点是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从工作内容的指向上,重点是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由组织部门牵头,召集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相通报各职能部门掌握的情况,分析干部队伍现状,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二是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根据考察对象及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从执法执纪机关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以使考察结果全面客观。三是执法执纪部门要及时反馈信息,对自身获取的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组织部门通报,使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干部使用作出相应的决定。
2.整合经济部门监督资源,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监管。对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完善干部考察工作的一项很好的措施。一方面,要与财政部门联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干部出现经济问题。要将干部监督关口向财政部门前移,通过严格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零户统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让干部群众了解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实行项目和大项开支集体审批制度,大项开支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在发票核销上,建立由经办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分别审核签字的“三审制”,健全财务管理上的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与审计部门联手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预防监督。要在任期中和离任时进行印证性监督,通过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3.整合新闻宣传部门监督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和公开性、快捷性的特点,积极支持新闻宣传部门开展舆论监督,加大干部监督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在宣传先进典型、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并通过剖析具体实在、生动形象的反面典型,开展广泛多样的群众监督活动。
(注:该课题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2009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课题组成员:白云萍、张卫东、李启旺、胡蓉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