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入分配论文,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当前我国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和分配是人类社会中紧密相连的两大根本性的问题。正如,阿特金森所指出,生产和分配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既不能离开生产讨论分配,也不能离开分配来讨论生产(Atkinson and Bourguignon,2000)。除了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之外,分配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收入分配不平等,那么就会是部分社会成员处于贫困之中,进而贫困又会引发众多其他的社会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收入分配问题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表明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程永宏的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4(程永宏,2007)。李实利用2007年CHIP调查数据估算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大约为0.48~0.49(李实,2010)。以上研究者所计算出的全国总体基尼系数都大大超过了国际所公认0.4的警戒线水平,这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非常不平等。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高,它的收入差距问题并不严重。1984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大约仅为0.26(王小鲁、樊纲,2005)。假定当前全国总体基尼系数为0.45,那么当前全国总体基尼系数是1984年的173%,年均增长约2.1%。从1984年到2004年短短20年的时间内,我国已经由收入分配比较平等的国家进入到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行列之中,由此可见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之快。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它们必将对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重要影响。例如,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冲击,而这必将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杨宜勇和池振合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会降低行业间和地区间收入不平等(杨宜勇、池振合等,2009)。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行调解的政策,它们的实施势必会对收入分配现状产生影响(杨宜勇、池振合,2010)。然而,对于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研究较少,这不利于把握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因而,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居民收入数据对我国当前的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居民收入原始数据的可得性不强,这极大地限制了有关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即使能够获得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也存在抽样样本小、时间不连续的问题,这也限制了对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如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采用统计局所公布的居民家庭收入分布数据作为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数据。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国家统计局将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数据分别汇总与公布,所以无法通过它获得全国居民家庭收入分布数据,也就无法计算出全国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与此同时,本文选取大岛指数作为反映我国城镇居民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它是在居民收入五等分中最高20%居民的收入总和与最低20%居民收入总和之比,也可以表示为最高20%居民平均收入与最低20%居民平均收入之比(陈心苹,2003)。本文使用大岛指数而不使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作为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无法获得有关居民收入的原始调查数据,所以不能直接计算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如中国居民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第二,如果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计算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那么就需要根据收入分组数据拟合出居民收入分布函数。在拟合过程中必然存在误差,它会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精确性产生影响,而大岛指数则可以直接根据收入分组数据计算,所以就避免了由于拟合收入分配函数而造成的误差。鉴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大岛指数作为反映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指标。
(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逐渐增加(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1985~2009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不断增加,它由1985年的2.33增加到2009年的5.61,这说明我国城镇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在2002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由前一年的4.64迅速上升到6.33,并且突破了大岛指数为6.0的警戒水平,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尽管近年来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出现了下降趋势,然而这一数值也在6.0附近,这说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仍然非常高。例如2009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为5.61。尽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总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然而在不同的时期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化速度并不相同。如从2007年开始,城镇大岛指数开始下降,这说明我国城镇收入差距缩小。到目前为止,我国城镇差距变化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平稳演进、逐渐扩大、急速扩大、下降(见图1)。1985~1991年期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它的值由1985年的2.33增长到1991年的2.38。1985~1991年期间,大岛指数保持稳定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处于平稳状态。然而,从1992年开始城镇大岛指数出现了上升趋势。到2000年为止,城镇大岛指数已经由1991年的2.38上升到了3.62。1991~2000年期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的上升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扩大。尽管在这一期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增加,但是年均增长速度仅为4.77%,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从2001年开始,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增加速度明显增加。特别是2001年和2002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分别达到4.54和6.33,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5.4%和39.4%,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迅速扩大。随后几年,尽管大岛指数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它仍然处于不断增长之中。截至2005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达到7.23的最高值。2000~2005年期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由3.62上升到7.23,年均增长14.8%,所以这一阶段是我国城镇收入差距急速扩大的阶段。从2005年开始,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开始下降,到2009年已经由2005年的7.23下降到5.61,这说明我国城镇收入差距开始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图1 1985~2009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
资料来源: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并计算获得。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总体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期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处于平稳演进阶段,在这一阶段城镇收入差距没有实质变化。从1992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城镇大岛指数开始缓慢增加;城镇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说明体制转换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特别是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快速增加;城镇收入差距急速扩大,这说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城镇收入差距可能有实质性影响。与此同时,几年来我国城镇大岛指数的下降表明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的趋势,这表明城镇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严重。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农村地区大岛指数为6.88,这已经超过了国际上所公认大岛指数的警戒水平。2009年,农村大岛指数更是达到了7.95,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非常高。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化趋势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变化趋势不同。从2002年开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体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从图2中可以看出,尽管2004年农村大岛指数与2002年的大岛指数持平,但是从2004年之后,它便逐渐增大。2002~2009年期间,我国农村大岛指数增长了15.55%,年均增长约2.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收入差距问题正在进一步恶化。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要大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2年、2003年农村大岛指数分别为6.88和7.33,而相应年份城镇大岛指数分别为6.33和6.68。2002年和2003年我国农村大岛指数要大于城镇大岛指数,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农村和城镇的大岛指数差距微小。例如,2005年农村大岛指数为7.26,而城镇大岛指数则为7.23。大岛指数的细微差别说明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基本相同,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问题严重程度基本相同。然而,从2005年开始,城镇大岛指数下降,而农村大岛指数则继续上升,两者不同的变化趋势导致农村大岛指数远远大于城镇大岛指数。例如,2009年农村大岛指数为7.95,而城镇大岛指数则只有5.61,两者相差2.34。农村和城镇大岛指数的巨大差距说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要远远大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这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比城镇收入差距问题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继续上升,而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则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出台调节收入差距政策在城镇地区效果明显,而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调节效果细微。
图2 2002~2009年农村大岛指数
资料来源: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获得。
图3 2002~2009年城乡大岛指数
资料来源: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获得。
(三)城乡收入差距。
按照城乡分解之后,我国总体收入差距可以划分为城镇收入差距、农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除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之外,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影响我国总体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198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86,而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经增加到3.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现出扩大趋势。然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一段时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2002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1,而2009年这一值仅上升到3.33。2002~2009年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的均增长率为0.98%,而1997~2003年间它的增长率高达4.5%。由此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这表明我国政府出台的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效果。尽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引起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并没有根除,所以我国城乡扩大的趋势不会在短期内发挥根本改变。从图4中可以看出,尽管从2002年起部分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略有下降,但是总体上它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例如,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007年的3.33下降到3.31,而到2008年又上升到3.33。
总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经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则继续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快速上升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没有根除,所以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因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会缓慢增加。从城乡分解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我国目前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政策建议
我国已经出台的收入分配相关政策在抑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方面已经发挥作用。例如,由于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的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距过快增长的趋势也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继续上涨的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推动全国总体收入差距上涨的主要原因。因而,如何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任务。
1.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当前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首要原因是收入分配秩序混乱,而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根源则在于政府行政权力涉入收入分配领域,所以要继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收入分配制度。要继续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政府人员,缩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要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公益性的企业要由国家所有、经营,而非公益性的国有企业要逐渐转变为由社会资本经营。
图4 1985~2009年城乡收入比
资料来源: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获得。
2.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按性别来看,在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占53.2%;从年龄结构来看,51岁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最高,为32.5%;从文化程度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约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5.7%。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从业人员具有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女性居多的特点。因此,如何增加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解决的急迫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特别要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标准,这样才能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
3.建立公正合理的劳资关系,为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创造环境。只有通过建立起真正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弱势地位,才能为企业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创造条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样才能扭转单个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弱势地位,才能为劳动者争取到合理、公正的劳动报酬形成机制。
注释:
①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qgnypcgb/t20080222_402463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