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本文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演进
引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并在后续不断探索中,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中的建设问题。因此,探讨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对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功能发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政策演进
探索成长阶段(1921至1949年)。自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开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进行探索,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了第二次修正,并明确指出:“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支部”,形成了基层党组织雏形,同年六月,在湖南韶山成立了建党以来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共湖南韶山支部,标志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式在农村地区生根发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区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颁布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不断发展党员规模,加强党支部建设。
曲折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从以往的“地下秘密状态”转变为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建党,从而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在最初几年(1949至1952年),中国共产党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采取慎重保守态度,例如在1950年,党中央在《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中明确指出,要限制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党员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一是为优化党员结构,改变城市党员与农村党员分布不均匀局面;二是保障党组织纯洁性,防止投机分子混入党组织中来。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农村党组织发展相对缓慢。
转变前进阶段(1978年至200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逐渐加大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顿力度,例如在198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的关于《关于调整和改进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农村党组织调整与改进,始终坚持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组织不动摇。在此基础之上,在1995年,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做好一九九五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从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三管齐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农村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发挥,大力弘扬民主法治精神。
创新进取阶段(2004年至今)。自2004年以来,国家对于“三农问题”关注度日益提升,连续十三年颁布中央“一号文件”,赋予了新时期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新的内涵。与此同时,党中央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方面不断积极创新求变,2005,首次提出了开展“三级联动”活动,要求县、镇(乡)村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动,开展“五个好”、“五个模范”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014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了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这一指导方针,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建科学的先进性,提高党组织的纯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认识上,没有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以经济建设成效决定党建工作好坏;队伍建设上,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本领弱化、知识贫化现象较为突出;工作场所建设上,基础设施较差,一些地方党建工作的活动经费匮乏,办公场所紧张和办公设施落后;奖惩措施上,力度不大、考核机制尚不健全;村务公开上,公开不规范;党建教育上,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组织教育活动不常态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源上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3农村基层党组织完善建议
3.1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重要的要体现在政治引领上。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团结带领农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要引领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农村基层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作用,组织动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作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发挥作用,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基层工作依法开展、基层事务依法办理、基层问题依法解决;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作用,推动农村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力、执行力、战斗力。要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在各种歪风邪气、腐败问题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旗帜鲜明作斗争,在重大任务和困难考验面前,能够冲得上去、顶得上去,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做到平常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关头豁出来,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3.2创新考评激励制度,促进党员担当作为
要通过考评激励制度的指挥棒,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表彰先进典型,鞭策后进支部和党员,稳妥有序地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在一些地方,农村的党员干部存在有任期没目标,有考核没标准,考核结果难兑现等现象,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细化乡村党员干部实绩考核方案,科学建立奖惩机制。将乡村党员干部的报酬、升迁与他们的业绩挂钩,严格兑现奖惩,以更好激发乡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3.3创新关爱帮扶制度,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些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村干部的待遇较低,有的甚至不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退职后待遇更低,家庭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家庭成员有怨言,影响了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一些地区经常会出现,党组织看好的人想让他到组织内担当重任,但是却遭遇到党员家人的阻挠,他们认为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一年到头还挣不够吃的,太不值得干了。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利益保障机制的改革,提高乡村党员干部的待遇,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政策演进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建议,推动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琛,董翀,孔祥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6):40-49.
[2]刘伟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1):51-53.
论文作者:郭明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农村论文; 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基层党组织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组织论文; 党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