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伟玲 任路通讯作者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
摘要:“心脑共主神明”理论指的是心与脑共主人体的神明活动,神明活动的正常运行是元神和识神物质与功能协调统一的体现,情志病部分表现为神明活动的异常,故从“心脑共主神明”的角度探讨情志病的病因病机,对情志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脑共主神明;元神;识神;情志病
On Direc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Shen Ming Governed by Heart and Brain for Treatment of Emotional Disease
Weiling Huangfu,Lu Re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110847,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Shen Ming governed by heart and brain is that heart and brain both controlled mental activities.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ental activities embodies the harmonization of the Yuan Shen and Shi Shen materials and functions.Because emotional disease is part of the abnormality of mental activiti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cause and pathogenesis of it based on the view above,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emotional diseases.
Key words:Shen Ming governed by heart and brain;Yuan Shen;Shi Shen;emotional disease
1心脑共主神明
“心主神明”体现了中医藏象理论对人体生命观的整体认识,自《黄帝内经》首提“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始,“心主神明”理论即贯穿中医学理论体系并体现在历代医家学术思想、遣方用药的各个方面。“心藏神,脉舍神”,故心主血脉是“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即神志活动有赖血脉的运行和濡养。心血盈足人面色红润,神气焕发,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心血不足,人就会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顿,情绪低落,呆滞迟缓等一系列神志的变化[1],由此可见人的精神意识情志思维运动与心主血脉的功能具有密切联系,即心主神明。与其相对的是“脑主神明”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是
主神明的思维器官。“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脑藏伤,则神失守”等一系列观点的提出,是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产生的新的认识,如王清任通过解剖等医学手段直观地得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结论,纵观共持此观点的学者,临床大都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理论的提出总是需要漫长的实践过程,在心、脑“谁主神明”的百家争鸣中,张锡纯提出了:“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而成。”他认为神明可分为藏于脑中的“元神”和发于心的“识神”,元神是构成人与生物体性命的本原物质,大量“遗传物质”、“遗传信息”蕴含其中,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关于感觉、记忆、运动的调节机制[2]。识神“有思有虑”,主精神、情志和思维活动,是从“任物”到“处物”即从认识到处理事物并形成观念的一系列过程。元神与识神的协调统一,是我们追求的调整身心的理想状态。神志活动产生的实质,是神明之体-脑内达于心,同时心外发显现神明之用,故“心主神明”与“脑为元神之府”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心主血脉的功能可以为脑神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脑神在心神的支配下产生和完成感觉、意识、情志、思维等神明活动[3],心与脑共主的神明活动的正常就是元神和识神物质与功能协调统一的体现。
心脑共主神明,又有所偏倚。王惠源《医学原始》指出:“五官居身上,为知觉之具。耳目口鼻聚于首,最显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导人,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象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又《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心神”足化生意志思虑智,使“心之任物”即认识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得以体现,离开了“心神”,“脑先受其象”所采集的信息便毫无意义。如临床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其性情在之后的生活中大都发生明显改变[4]。
2情志病与“心脑共主神明”活动的关系
中医对神明的定义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试图用其朴素的概念来阐释生命现象和自然的关系。正如四季昼夜的不断交替、更迭,人的生长壮老已也是神明作用的结果,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根据《中医学基础》中对神明的定义即“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反映,而且对脏腑生理活动起着主宰和调节作用”,可将神明概括为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分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以及专指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脑共主神明”以神为基础,强调人体生命活动中,心与脑的重要性 [5]。
基于《内经》中的“七情致病”学说所述“情志为五脏所主,五志太过会伤及五脏,导致形体的疾病”,可以看出情志病属于心身疾病,中医将其分属“郁证”“脏躁”“呆证”“癫证”“百合病”“狐惑病”“健忘”“不寐”“梅核气”等与神志改变有关的疾病范畴。《灵枢•本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强调心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情志活动影响人的心神,心神紊乱,神明异常,就会影响脏腑、乃至全身的机能活动。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会出现与临床慢性心衰伴发抑郁患者类似的快感缺乏,对新鲜事物兴趣下降,探索行为减少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等现象[6]。现代医学研究也已经证实,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导致脑及全身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临床上就会出现精神活动的异常,如烦躁、神昏、健忘、失眠等[7],甚至房颤还会导致认知损害和海马萎缩。可见心脑不仅在神明活动中相互联系,心脑与神在病理也是相互影响的。
3 情志病基于“心脑共主神明”理论的治疗
对情志病的治疗,历代医家持有不同的观点,陈志勇[8]认为肝失疏泄是情志致病的病机,研究发现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心脉痹阻不畅导致的胸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吴丽丽[9]等认为情志病证的病机以虚证为多,治疗以补益法为主,其次为清热法、化痰法、和解法、理气法;王洪图[10]等论述了中焦(脾胃)气机与神志的关系,启发了从脾胃入手诊治情志病的思路;临床上也有医家用“肝肾同源”理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11];王小云[12]从“肝肾同源”理论出发,认为情志疗法配合补肾中药是绝经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基于心脑在人体精神活动和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我认为情志病可以从“心脑”共同入手,心脑同治以调整脏腑气血,协调识神与元神的统一关系,安神定志,以期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治疗效果。
情志病的患者大多为肝气郁结,脏腑功能虚损,气机郁滞导致血脉运行不畅,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易形成虚中夹实的体质;同时情志病患者多为围绝经期女性,“七七之年”肾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则脑失濡养,“形不足则神不全,形坏则神伤”,心脑共主神明功能受损,无法调节元神、识神之间的协调统一,神不安而出现呆滞迟缓、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神机失用等一系列神志上的改变。从“心脑共主神明”这一角度出发,正好解释了情志病患者出现神明异常的原因,符合情志病产生的病因病机,是对情志病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创新,并为临床情志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家帮.中医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
[2]蔡向红,梁昕.“心脑共主神明”新释[J].世界中医药,2013,8(6):620-622
[3]关梓桐,徐雅.试述中医心、脑、神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9(09):1243-1246.
[4]粟周熊.心脏移植改变性格[J].科学,2006(04):10-11.
[5]翟振兴,谢忠礼.失眠须心脑同治.河南中医,2013,33(1);74-75
[6]Frey A,Popp S,Post A,et al.Experimental heart failure caus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together with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and structural genes in the brain[J].Front Behav Neurosci,2014,8:376.
[7]强世平.心主神志与西医学心脑特性之间的联系[J].中医药学刊,2005(06):1075-1076.
[8]陈志勇.从肝失疏泄论治胸痹[J].江西中医药,2009,40(01):14-15.
[9]吴丽丽,周莺,严灿,潘毅.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01):25-28.
[10]王洪图,贺娟,翟双庆,钱会南.脾胃转枢对五脏藏神调节的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02):1-4.
[11]刘琰,严灿,吴丽丽.“肝肾同源”与情志调控机制的理论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02):43-45.
[12]王小云,杨洪艳,张春玲,温泽淮,司徒仪,姜惠中,夏子煌,王玲,魏绍斌,姜坤,欧阳惠卿,成方平,赖世隆,黄绮华.补肾中药与中医情志疗法治疗绝经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06):796-798.
论文作者:皇甫伟玲 任路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神明论文; 主神论文; 神志论文; 元神论文; 理论论文; 精神论文; 脏腑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