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五)论文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五)

弟吴贤者著 阿贵译注

(《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西藏 拉萨 850000)

[关键词] 赤松德赞;密法“十译”;“译法四说”;密法“八说”;毗玛拉译师;译注

[摘 要] 《弟吴宗教源流》是约成书于12世纪的重要宗教史籍,藏文原名为《弟吴贤者所著印、藏教法源流详本》。本译文为《弟吴宗教源流》第五节“吐蕃佛教史”的第四部分有关赤松德赞父子的历史,主要讲述了赤松德赞、密法“十译”“译法四说”“八说”及迎请毗玛拉译师等内容。本次译文以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2010年12月第2次印刷)为蓝本,为藏文版的第285页至第319页的内容。

(上接《西藏研究》2019年第1期)

[译文]

(十一)赤松德赞

《经》上说:“赤松德赞()父子时,曾辈出大小译师,大多善法经典译于此时。”其意为:该赞普马年生于扎玛()地方,13岁时父亡。年幼时,被王妃纳囊姆吉丁()从汉妃公主()处抢去,故出现了赤松德赞认亲事件()① 此处原文应是意为“汉甥和纳囊氏”,即意为:出现了争论赤松德赞究竟是“汉甥”还是“纳囊氏”这样的历史事件。 。在认亲场合,由舅舅认领时,(他)曾说出“我赤松德赞为‘加擦’(汉甥),纳囊氏()又能如何”这样一句话,因而未能被纳囊氏所认领② 赤松德赞认亲事件,多见于传统藏文史籍。但是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赤松德赞出生时汉妃已去世多年。 。该王是文殊菩萨之化身,手上有青莲花纹,此事曾有(天神)授记。他执政22年。

在他前半生,由钦·赤托杰塘拉巴()和角若·吉萨杰贡()任家臣。在他后半生,由韦·赛囊()③ 韦·赛囊,也称巴·赛囊,一般认为是藏文史籍《拔协》的最初作者,是吐蕃赤松德赞时期重要大臣之一。其姓氏在各种藏文史料中写法不一。韦氏是吐蕃古老氏族之一,在5—6世纪吐蕃松赞干布父亲时期,韦氏就曾参与征服森波杰小王(历史上主要活动于拉萨河以北的彭波地区)的历史事件,为吐蕃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赤桑亚拉()、钦·杰斯鲁亭()、达热鲁贡()④ 达热鲁贡,即恩兰·达扎路恭,出身于彭域(今林周县境)恩兰家族,是赤松德赞的一名重臣和统兵将领。763年与钦·杰斯秀定一起曾一度攻陷唐朝京师长安。由于对王室的忠诚和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赤松德赞特颁布命令,赏赐恩兰家族种种特权,声明该家族拥有的土地、百姓不受侵害,恩兰家族世世代代拥有卫茹禁卫军丁户的统辖权,此事见于拉萨雪碑文。根据敦煌古藏文文书P.T.1287
记载,他继钦·杰斯秀定后出任大相,其后继任者为那囊尚·结赞拉囊,时间当在779年桑耶寺建成后。他任大相一职时间不长,可能只有2—3年,因为779年桑耶寺建成时钦·杰斯秀定还在大相之任内,而783年时他的继任者那囊尚·结赞拉囊已经以大相之名统领军政大事。唐史称那囊尚·结赞拉囊为尚结赞。《拔协》各种写本中将恩兰·达扎路恭作为苯教的坚定捍卫者和虔诚的信徒加以记述。他作为苯教代表参与佛苯辩论,苯教辩输后,在桑耶寺建成前他被放逐。《贤者喜宴》记载,达热鲁贡去世后再生为鬼神,名为桂波达热,是钦普的护佑神。11世纪以后的史料,尤其是苯教史书和伏藏史书中恩兰·达扎路恭仍然被认定为苯教信徒和捍卫者。但这一对藏族史极有影响力的传统观点在《韦协》和其他史料中没有得到印证。相反,桑耶寺建成之日恩兰·达扎路恭仍然拥有显赫的地位,位居大相钦·杰斯秀定之后,为当时吐蕃政权第二位大臣。他与赞普赤松德赞、王室成员、众大臣一道立下盟誓,欢呼桑耶寺的建成和佛法在吐蕃的确立,发誓永世不弃佛法。随后,他又出任大相。桑耶寺四周所立四大佛塔也有一座黑塔被记载为由他所建。后期史料中有关恩兰·达扎路恭反佛信苯和为此受到放逐等说法很有可能是11世纪前后有人杜撰和篡改史料所为,在《拔协》各种写本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后人增删、篡改的事例。 、钦·董西直琼()等任家臣。

前半生,以武力征服四方,四方之王收于治下,故由仙女护佑。在边地划分界线,吐蕃划分为九州?),善待信佛之人。

后半生,从萨霍尔()① 萨霍尔,古印度东部一个小国,地处今孟加拉境内。 地方请来莲花生大师② 莲花生,印度高僧,8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切”“古如仁波切”“乌金仁波切”等。梵语音译为“白玛萨木巴瓦”。通称贝玛迥内,即莲花生大师。据多罗那他于1610年所著《莲花生传》所载,莲花生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仗那国(即今之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地区)王族。其诞生日为藏历六月初十。他是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西藏密宗开山祖师,常被尊称为大师、大士、古茹仁波切(意即上师仁波切)等。 ;从天竺请来阿阇黎寂护()③ 寂护(725—788年),又译为静命、禅怛罗乞答。藏文史料称之为“希瓦措”或菩提萨埵。8世纪印度佛教僧侣。将印度佛教传入吐蕃,建立了最初的藏传佛教僧团,是吐蕃前弘期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与莲花生、赤松德赞,合称师君三尊。他也是随瑜伽行中观派的主要建立者。主要的弟子为莲花戒。寂护出身孟加拉地区的王族,在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后师从中观派清辨论师,是著名的那烂陀寺佛教学者。但是他在见解上与其师清辨不同,主张综合瑜伽行唯识学派与中观学派的观点,建立了随瑜伽行中观派。寂护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邀请,自泥婆罗至吐蕃地区传法。794年,接受7位吐蕃贵族的请求,授予他们子弟出家受戒,成立僧团,史称“七觉士”,是藏传佛教僧团的雏形。这也是吐蕃僧团戒律为说一切有部不是大众部的原因。寂护大师在吐蕃的传法活动,引起了吐蕃部分贵族与苯教支持者的不满,他们借口当时发生的严重冰雹、瘟疫、雷击等灾害,认为这是因为寂护大师传入佛教,触怒了当地神明所致。赞普受到极大的压力,只能让寂护大师返回泥婆罗。寂护大师建议赞普至乌仗那地区邀精通密法的莲花生大师入藏。莲花生大师入藏之后,展现极大的神通力量,降伏了当地的神灵与苯教修行者,并且为桑耶寺洒净,让它能够顺利的开始动工。赞普再度邀请寂护大师返藏。寂护大师返藏之后,与苯教支持者展开了数次大型的辩论,辩破了他们的各项论点,佛教信仰在寂护大师与莲花生大师协力合作之下,开始流行于吐蕃地区。寂护大师以桑耶寺为基地,传播佛教。他见到当时吐蕃地区僧侣的学养不足,对佛教又有许多误解,建议赞普派人至印度那烂陀寺求学,学习梵文,并将佛教经典译成藏文。他在桑耶寺住持了13年,最后在吐蕃入灭。随着佛教的流行,吐蕃僧侣内部也发生了教义之争。其中一派的领导者,是来自汉地的摩诃衍。摩诃衍和尚教授禅宗菏泽派的思想,强调不作意、顿悟成佛。但是寂护大师门下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遵守寂护大师所教授的教法,认为修学应有次第,强调观行,以智慧分别力渐修而至成佛。为了解决纷争,赞普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辩经大会,邀请寂护大师的弟子莲花戒论师代表,与摩诃衍门下进行辩论,最后由莲花戒论师胜出。赞普下令驱逐摩诃衍大师及其门下,不允许他们继续在吐蕃传教,同时宣布此后吐蕃佛教须以寂护大师所教授的内容为准。 ;从冲()地方请来阿阇黎迦玛拉西拉();从卡切()④ 卡切,此处应该是指克什米尔地方,也译迦湿弥罗。 地方请来阿阇黎阿聂达();从泥婆罗请来阿阇黎西拉麦左();从汉地请来摩诃衍那和尚()⑤ 摩诃衍那,即摩诃衍,唐代从敦煌入吐蕃传法的禅宗和尚,是赤松德赞时期桑耶寺发生的“顿渐之争”中“顿”门派的代表。 。此时,有大小译师翻译佛经。译师贝若遮那()⑥ 贝若遮那,具体生卒年不详,为8世纪吐蕃赤松德赞时期著名译师,后世学者对其有很高的评价。他曾被派往天竺等地学经,对吐蕃佛教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关于他的历史事件史书记载各异,一说被人陷害与王妃有染而遭流放至嘉绒地区。 在世时有三位大译师,分别是尚·斯赞拉那()、拔罗达那()⑦ 拔罗达那,赤松德赞时期的七觉士之一。据说他是赤松德赞时期的首位大译师,翻译了《十万颂》等许多经文。 和秀布孔列();有三位中译师:拉隆鲁贡()、贞嘎列贡()和郭崩玉贡();有三位小译师:登玛孜芒()、郭那桑()和罗其琼()。这些译师翻译出了三藏、密宗等方面的大部分佛经。

巴·赤悉桑西达()⑧ 巴·赤悉桑西达,一般译作拔·桑希,根据巴桑旺堆研究员的考证,此人乃唐人后裔,其父亲为唐朝赴吐蕃之使者。拔·桑希,由其父送给王子赤松德赞作为儿时的玩伴,后奔赴唐朝学经。又根据《旁唐目录》记载,此人乃吐蕃人,是吐蕃著名译师之一。参见巴桑旺堆:《〈韦协〉译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2页。 从汉地回来,请来了《大乘三聚忏悔经》()、《佛说稻秆经》()和《金刚经》()三部经典,并供养三宝。依照经典,效仿“七觉士”()① 七觉士,被认为是吐蕃最早出家的7名贵族子弟。 等前人,140具有善念和告身的人出家。根据续藏经典(),命有慧根的人前去听法并修行。尊奉二内部()和修成者,取名堪布()和阿阇黎()。《三藏》翻译后,下旨告诫后人不可随意改动。

(十二)赤松德赞及其后人时期翻译密法的情况

关于密法“十译”(,主要有四种说法,加之“圆满”()一说,共为五种。赤松德赞时期,完成了“六译”,其后代子孙时期完成了“四译”。

第一译(),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② 桑耶寺,位于今山南市扎囊县境内,吐蕃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 时,曾引起吐蕃诸龙神愤怒而下起了大雪,刮起了巨风,白天建好的神殿夜里纷纷倒塌。阿阇黎寂护说:“此乃神鬼之幻化所现,需要震慑,但非我所能,需从乌仗那()地方邀请阿阇黎莲花生。我俩前世是兄弟。”于是派人前去邀请,阿阇黎应允。赞普命钦·释迦萨瓦()、秀布·白吉森格)、那囊·多吉顿迥()三人带着金子前去邀请阿阇黎,阿阇黎来到了吐蕃。此时,吐蕃之王为“突显王”()③ 突显王,意为“突然显现的王”,即吐蕃之王的来源与其他四王不同,是突然来到吐蕃后被封王的。 后人,因此,容易听信谗言;家臣为夜叉之转世,故易生嫉妒之心;庶民为赤面罗刹之种。于是,阿阇黎心想:此地之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更难度化,佛法要以密咒来守护。(他)为吐蕃赐予恩惠的情况,根据《续密精要》()和《方便法:绳莲串》(),分出四根本坛城():慈神()四十二尊;又根据《续集》,建金刚坛城()、愤怒神饮血坛城()和金刚森波十愤怒神坛城()。根据以上四坛城,分出四分支业:依靠身像愤怒阎罗(),造阎罗黑轮口业一百零一;依靠大圣知识愤怒神,造鬼女口业()一百零一;依靠白玛旺青()愤怒神,造召使口业一百零一;依靠意金刚罗刹青年,造震慑橛口业一百零一。如此,经四个一百零一业,雪域共有业四百零四。其功绩是,雪域有了诸护法神。这是十译中的第一译。

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将个人的发展路线进行了“私人定制”,也实现了组织对个人发展支持的承诺,使得组织和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组织而言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员工信任和更高程度的员工投入保障。

第二译(),为桑耶寺开光之需要,请来贤德嘎尔瓦()大师时,翻译出了一些续部和瑜伽方面的经典,这是第二译。

第三译,据说佛密论师()曾为吐蕃传送八法。当佛密论师前往朝拜冈底斯神山时,(吐蕃人)曾邀请他至吐蕃未果。后来,韦·天林()、郑嘎·木如德()和江白门左室利果恰()三人,巴草在嘎东地方修建神殿④ 嘎东寺,寺址位于今日喀则市白朗县境内。 。在白朗孜()地方曾有巴草和那囊()二人修行,故得名白朗()等。总之,此人是《圣正法念处经》()的翻译者巴草·次成坚赞(),他翻译过《大乘经》并在译师的协助下,译出了《行部》(、《现证菩提续》(、《息静大网》()、《息静小网》()、《忿怒庄严》()、《思经》)、《小经》)等,此为第三译。

第四译(),据说,曾有弘增扎波()大师赐六信使《实修经》,而本人没有前来。在邀请弘增扎波时,曾有5个比丘和一个官员前去迎请,他们是奴·朗卡宁波()、郑·杰卫洛追()、朗·白吉森格()、茹迥比加热杂()、 古古艾巴夏(和朗卓·贡觉迥乃(),他们6人仔细校勘后译出了不少佛经。

第五译(),莲花生和菩提萨埵(寂护)迎请后,传下了显、密经等因果法。对此,赞普不相信,于是(赞普)对吐蕃民众下令说:“在吐蕃传有因果之法,但是无超因果之法。在天竺,没有这种佛法是不可能的。关于秘诀之法,需寻求今世就能成佛之法。你们何人能够寻得(该法)?”据说,众臣商议后,最终落到了巴果贺顿之子嘎恰达(贝若遮那)和藏·天林之子列珠()二人头上。赞普为二人准备了斑纹马恰琼()、金子鹿皮一袋、八金勺、一金质巴扎(),命二人带着这些东西前去迎请。他们二人在新年之夜,在阿尔亚巴罗林()地方睡觉时,嘎恰达梦见:在傍晚时,一孩童剖开其腹取出心脏,并流出脓血;半夜时,自己吃了21个人的心脏;后半夜,一俗人在他头上置一藏文字母“阿”(),并且字母着火后烧死了自己;凌晨时,背着菩提树从天竺逃跑。醒来后,他对列珠说:

我的幸运朋友快起来!

昨夜做了吉祥梦:

傍晚一次薄寝时,

梦见八岁男童者,

手中持有锋利剑,

其中,带*号的变量表示变量的相对变化率,例如: 。εa 和εb分别表示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大豆供给弹性;ra 和rb 分别代表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大豆供给量占大豆总供给量的份额;εm表示进口大豆的供给弹性; 和分别代表市场价格和补贴占目标价格的比重。σ表示Armington替代弹性,反映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替代程度;wi 和wj分别代表不同产品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份额。

小六子的母亲是个大好人,她悉心照顾了我几天,却没有丝毫要我去报答她什么的意思。她等我几乎完全康复的那天,可能是看出我想走的意思了,就说,你去吧,在窑上做工,尽量小心着点,那鬼地方,每个人都被四块石头夹着,稍不留神就会把命搭上的。

(4)查询模块。该模块主要完成用户对的搜索内容的认别及对认别结果的反馈。分别制定以“内容”为主的查询规则(关键句查询)和以“主题”为主的查询规则(关键字、词查询),设定查询控制方式并与信息采集模块、索引模块的信息抓取和索引方式对应,通过对关键字、词、句进行精确解读,建立与索引文件的联系和信息比较,便于用户完成筛选和获取所需信息。

五脏之中取心脏,

一切脓血皆流出。

我想梦兆为如此:

八岁男童文殊化,

气动盾形闸系统主要由钢闸门、可充气强化橡胶气袋、埋件、气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它是利用空气压缩的原理,通过对气袋的充气与排气,驱动钢闸门升起与倒伏,以维持特定的水位高度,可在设计水位内实现任意水位高度的调节。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

剖腹意为除二障,

取心出水秘诀库,

脓血流尽除业障;

与重力场特征类似,本区高山岩体和宝山岩体的磁场值相当,均为-140nT左右,亦说明两岩体可能同属深部相连的同一个岩体。此外,北部边界近东西向的半椭圆形负磁异常可能为区域性构造所致。

日落之后再升起,

掏出二十一人心,

贝若遮那食人心,

喻意天竺有贤者,

所持秘诀我掌握;

说着把金粉送给了他们,士兵也为他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有一俗人持“阿”()字,

置于贝若遮那顶,

预示修成菩提身;

凌晨十分又梦见:

菩提之树被砍去,

预示我通口诀根。

梦相吉祥快回吐蕃去。

于是,二人动身返回吐蕃,在到达嘎拉山()时,遇上了大雪,斑纹马在雪中死去。当晚二人对头入睡时,贝若遮那梦见:在吐蕃之天空,自天竺方向升起日月。月亮在半空中消失;阳光普照亥波日山① 亥波日山,位于今山南桑耶寺附近,为卫藏地区佛教圣地之一。 顶后,渐渐落山,又第二次升起。醒来后,他对列珠说:

一心向佛友快起,

如此梦境请解梦!

列珠回答:

西边升起日月后,

月亮半空中坠落,

2)当水平应力比λ>1.5时:①应力比λ越大,初期出现裂隙的时间越早,随着水压增大,当进入裂隙扩展阶段时,形成的扩展方向单一,整体集中,呈现条带状;②地应力越大,控制孔导控作用越明显,如λ=1.8的模型中,控制孔充分发挥作用,裂隙最终与控制孔相互贯通。

预示半路一人死② 原文“恩布”()死于半路。从后文来看,“恩布”是吐蕃重要姓氏,其家族中有人曾于热巴坚时期成为译师,为翻译佛经作出贡献。此处,应是指“列珠”自己。 ;

日照亥波日山顶,

预示赞普得秘诀;

原来,蒋父浩德跟水仙芝的父母是同学。周末,蒋海峰拜访水家,牵起两代情愫。渐渐地,水仙芝向他敞开心扉,接受了他送的小说《伊豆的舞女》。

半夜时分又梦见:

首先,对可能产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尤其对第五缸的冷却喷嘴及燃油喷嘴进行重点检测。通过试验、检测,这些零件工作均正常。由于第五缸完全熔顶,无法观测到第五缸的活塞环的情况,而观察到第六缸的活塞环时,发现有颗粒物卡在第六缸气环的侧隙内,缸套有轻微刮痕,顶部明显有过烧痕迹。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之后,认为在维修过程中有遗留颗粒物卡在第五缸气环的端隙或侧隙上,造成拉缸进而产生熔顶。经检修更换了第五缸的缸套、活塞、活塞环及连杆。虽然故障判正确,但新安装的第五缸活塞环闭口间隙值偏小,未经有效磨合,紧接着导致第五缸的第二次活塞熔顶。

预示贝若被流放,

刀具内含能是指原材料和刀具制备过程产生的能耗[12]。调度过程中的刀具内含能Etool为车间机床加工过程的刀具内含能之和,由式(10)表示。

之后赞普通秘诀,

除去雪域众人愚。

梦为吉兆,赶快上路吧!

于是,二人继续赶路。据说,在雪山上二人曾爬行前进。

之后,二人被戍边军士()抓获。此时,贝若遮那幻化成了一把宝刀,在箱子内藏匿起来;列珠装扮成一个门地之子()。戍边军官古哈热达杜()说:“留下这个神奇之物(宝箱),把那个门地之子杀死后,抢回金粉!”此时,贝若遮那说:

于是安文浩站起身,朝伯虎他俩看了两眼,有些厌恶地回应到,“既然我当副总对你们来讲是坏事,那干脆别聘任我了。”

生死无二虚空身,

明亮除暗能变像,

世间除暗如太阳,

如此,来到了天竺之萨哈布达()地方,那里有王名叫古玛夏达嘎()。听说在班智达住地达亥那古夏()殿之菩提树旁,有名叫室利森哈()的精通密咒与梵文者,于是向王打探此人。国王说:

死与不死无分别。

我的脏腹从内剖,

若取性命是作孽,

幻化金粉作为礼,请为我们指明路!

后来半夜又梦见:

明亮虚空般躯体,

表巴交给中汕厂后,阿花预付了黄立两千块回扣。黄立潇洒地往口袋一装,说过两天请我和阿花吃饭。过了一周也没见他有行动,后来还是阿花请了他。他是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啊。不久黄立又给景花厂发来了第二批订单,十万个表把。过了一个月,中汕厂全额支付了景花厂第一批订单的加工费。

综上所述,水表是给水系统中的重要计量工具,计量准确度关系到企业和用户的合法利益。分析可知,影响水表计量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是水表质量、日常管理、供水水质、人为操作。在水表安装期间,闸门开启、倾斜程度、管道缩颈,均会影响水表正常运行。对此,应该合理选型、规范安装,加强使用管理,并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水表可靠运行,提高计量准确度。

昨做了如此梦:

雪域吐蕃之疆域,

变为黑暗愚昧时,

仁青卫巴化如意,

转生仙人具密子,

神通除去愚与暗;

大地之上两菩萨,

取走达亥那日月,

除去雪域之黑暗。

两位蕃僧寻密咒,

不可为你指明路。

贝若遮那回答说:

世间一切随自性,

未有离合大同住,

无二法界有日月,

并非前来寻密咒。

泥婆罗与门天竺① 门,指吐蕃南部之门地方。意为:“吐蕃人不了解南部泥婆罗、门与天竺的情况,所以我们前来打探情况,以便为吐蕃人介绍。” ,

蕃人不晓故前来。

据说,王向贝若遮那顶礼后介绍了达那大殿的历史。

此时,天竺地方有23位贤者。其中,比丘尼衮噶姆(),在圣地聪堆()地方向五百商人讲授如同聪堆地方的牛奶一样的佛法。据说,众班智达不悦,故把密咒藏匿于金刚座,并加了相应的印章。

此时,有被称为“后七位阿阇黎”()的人,分别是后江白西尼()、后吉氏住持()、仙人萨布西达()、妓女达尼玛()、古达衮达()、室利森哈()和比丘衮噶姆。七人精通佛法经典和密咒。他们七人集中于达亥那大殿时,吐蕃的两个僧人前来打探:“谁精通密咒?谁担任学院的阿阇黎?”之后得知室利森哈精通密咒,也是学院的阿阇黎。他们二人来到大殿大门前时,遇见了一个前来取水的老妇。向老妇打探消息时,她没有作答。嘎恰达用密咒致使老妇的水桶落地。老妇说:“吐蕃僧人神通大!你能显神通,我也能。”说着用金刀剖腹,见腹中有金刚界众神。于是,二人从她那儿接受了灌顶,故得名贝若遮那。

向老妇献上金粉后捎去了口信,内容为:“迦茹那玛坚(慈悲),菩提达摩僧迦那摩呀”(),有一精通梵文者翻译了这个内容:“圣者之圣者菩萨圣者,六道福泽人身,仁青卫巴三藏形,如来财神恩者圣贤。”通过老妇回复说:“萨马呀啊巴热”(),这句翻译出来是:“大誓言嘱咐我,无与人相见的权利。”取水的老妇说:“现在不会见的,今晚就睡在门口吧!如果有人让你们起来的话,就不要起来。如果(那人)答应你们的要求,并让你们起来的话,就请他传授密咒!”于是,他们二人按照老妇所说睡在门口,后有人叫他们起来,但他们没有起来。那人说:“如果起来,你们需要什么就可赐予。”于是献上一升金粉和巴扎后,说:“请传授一超越因果之法!”阿阇黎说:“吐蕃僧人受赞普之命而来,带着金粉,克服了种种困难,可以传授密法。但是,传授方法非常难。如果方法不对,我三人有生命危险。”说完,把二人装入一个无角母鹿皮袋之中,头插喜鹊羽毛。阿阇黎在三个石头上放置一铜器,再用石头盖顶,上面再放置一大瓷器,阿阇黎坐在里面。瓷器打洞后,阿阇黎通过一铜管对他们二人进行传法。白天传授因果法,半夜里讲授智慧杜鹃法、大神变法、入各域法、大鹏鸟飞翔法、石饰金法等后,问:“是否足够?”列珠说:“已经足够。”于是,向阿阇黎表示感谢后提前返回吐蕃,在途中被人杀害。贝若遮那说:“还不够!”于是,阿阇黎又讲授了巨空法、精妙法、密咒之海等后,又问:“是否足够?”回答:“已经足够。”白天收起白色的布帘准备出发时,阿阇黎说:“你的朋友列珠已被人杀死了,你必须修成‘快步法’()才能走。戍边人的首领有名叫古哈热达杜()和古玛热达杜()的二人,不管遇见哪一个都要献上礼物,并把他们当做朋友。赶快修炼‘快步法’吧!”给古玛热达杜献上了一勺金粉。前往古夏铁柱子山()地方修炼热玛德快步法(),一年就修成了像狗头雕劈山那样的法力。据说,此法在天竺有像霍尔巴鸟(色鹰)捕食那样的威力。之后,七位阿阇黎各自都做了一个梦。他们谈论梦境的情况被古玛热()听见后,来到了贝若遮那跟前重述了他们的梦境。

江白西尼重述梦境如下:

为所想之事请起来!后六贤,① 此处原文残缺,内容不全。

时常不忍八资粮幻化,

脓水骨骼肉身色身上,

幻化心脏昨夜被取出,

金刚座② 金刚座,即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是印度佛教的圣地,位于印度东北部恒河支流帕尔古河岸,比哈尔邦中部格雅城南11公里处,东距加尔各答约150公里。这里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之地,故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据说,城内著名的佛塔寺为阿育王所建。 口诀是否已取走?

如此听闻故前来,

修成正果可离去③ 根据上下文内容,此处天竺“后七贤”的梦境可理解为:此时天竺的密法口诀埋藏于金刚座下,然吐蕃僧人已习得密法口诀,随时可以离开天竺返回吐蕃。梦的寓意与上述贝若遮那的梦境及寓意相同。 。

吉氏住持重述梦境如下:

为所思之事起身六贤者,

无法言语事我思,

一时薄寝有梦境:

佛陀身依菩提树,

从根断除运吐蕃。

金刚座口诀是否已取走?

快步成者应追回,

如此听闻故前来。

萨布西达重述梦境如下:

无住无语如此事,

不可走神住一处,

不可变化与放任,

一时薄寝有梦境:

众人所需菩提树,

根已断除树已倒,

树根虽留天竺地,

果实洒遍吐蕃域。

金刚座口诀是否已取走?

快步去探金刚座,

如何应对请商议。

如此听闻故前来。

室利森哈重述梦境如下:

无二甚密虚空之大乐,

一切不能一切皆能法,

无法言语离言之本性,

不曾公布自然存密处④ 大意:无法言语的圣法,秘密保存于金刚座之下。 。

一时薄寝有梦境:

从口所授甘露海,

无数恐怖黑牲畜,

圣法甘露传吐蕃。

金刚座口诀是否已取走?

如此听闻故前来。

古达衮达重述梦境如下:

如同虚空大乐界,

无住自始显清净,

不变自生心性处,

一时薄寝有梦境:

幻化五蕴非常住,

能显五官之心识,

皆有清澈之双眼,

吐蕃僧人夜叉头,

前额之中取双眼。

金刚座口诀是否已取走?

如此听闻故前来。

达尼玛重述梦境如下:

无思无住自性之,

无边无际自性处。

一时薄寝有梦境:

一切所愿如意宝,

吐蕃僧人罗刹面,

携带法宝去吐蕃。

金刚座口诀是否已取走?

如此听闻故前来。

衮噶姆重述梦境如下:

无名无住自性之,

心与法性亦无名,

无言自性如虚空,

清净不住自性处,

一时薄寝有梦境:

有一八岁孩童者,

一时取我七人心,

转赠吐蕃一僧人。

金刚座口诀是否已取走?

如此听闻故前来。

(吐蕃僧人)现已修成正果,应该回去了,说着就哭了起来。

贝若遮那回答说:

生为人身高一等,

愿力所致生天竺,

修成正果具幻术,

供养上师转僧人,

法统精善人皆敬,

严守戒律心事成,

除去二障获贤教,

身具九需我寻友。

身出父母命由益友救,

益友相助获得善菩萨,

为除吐蕃愚昧与黑暗,

也为度化一切众有情,

回向古玛热之善根本。

修成快步密法应离去,

请友送我至泥婆罗!

说着向朋友献上了一金质巴扎(斜棂花格),朋友也把他送到了泥婆罗境内。

之后,来到达格日()檀香木山林时,达格日国王问:“吐蕃僧人啊!何为无转生之法?”贝若遮那回答:

无住菩萨心,

不住也不持,

自显而不住,

为是无生法,

所需而如此。

王听后心生喜悦,向他献上一金质弥勒佛像。据说,他把佛像带到泥婆罗后献给了帕巴辛衮()。

古玛热把贝若遮那送到泥婆罗后,在返回的路上遇上了快步追兵,追兵向古玛热打探消息。他回答说:“未曾见到贝若遮那,但见一头戴恰秀帽,脚上倒穿藏靴之人。此时,他可能已经到了吐蕃中部了。”于是众人都返回了。

众班智达()商议后认为,通过卜卦的方式可以知道密法的来龙去脉,于是进行算卦。卦相显示如下:在三座山上有一湖,湖上有岩石。在岩石之上有一全身都是眼睛的生物,它通过长嘴向两头母鹿讲授了该密法。如此,众人没有弄明白吐蕃僧人是如何习得密法的。

前来吐蕃时,因热玛江()施咒而下起了大雪,未能顺利进入吐蕃。此时,贝若遮那念诵谛经():

有上进心的有缘者,

为唤醒心中的光明,

利用金子般的善心,

从吐蕃来到了天竺,

克服困难取来真经。

若是此经为胜义,

请立马停止大雪!

于是热玛江从云中显现红色身躯,立誓做他的仆从。

之后,来到了吐蕃,但赞普因忙于供养而三天未接见他。于是,贝若遮那捎去了一封书信,说:“重于世间幻化法之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啊!前世修成了大灌顶法而现生为王。对三宝之供养处,没有进行规范的供养,如同自己捆住自己的丝虫般,被傲慢之心所困扰。我贝若遮那,已寻得自性明理大乐口诀,自身已修成法身,接见并向我顶礼可除去王之二障。”收到书信后,王头系丝带,身穿王袍,把书信放置于头顶,在一匹斑纹马身上套上有玉装饰的金质马鞍,用金装饰的铁嚼子上套上两个银勺;一匹橙黄色马背上驮着丝绸和狼皮衣后,出来与贝若遮那相见,并与他握手()。把两匹马赐予贝若遮那后,命他说:“世间之事为幻化无住,为寻得此生有果之善法,故让你二人带着金粉去寻找(佛法)。列珠被戍边人所杀之噩耗有所耳闻,你也曾下落不明。因你捎来书信而相见。如今你带着能够消除吐蕃黑暗之如同太阳般的佛法和许多密法口诀回来,从口中伸出舌头向我传授吧!”贝若遮那说:

从口所传三藏法,

虽多其实只有一,

能断总乘与见门,

一法足矣我已有。

王非常高兴,说:

红色斑纹火虎马,

套有玉饰金马鞍,

嚼子金与宝铁造,

银勺形如四方宝,

驮于鞍上而献宝;

后有橙色马背上,

饰有金子花色鞍,

驮有丝绸狼皮衣,

贝若遮那请笑纳!

密法口诀请展示!

贝若遮那说:

不贪不贪马不贪,

修成快步密法后,

四脚马匹有何用?

不贪不贪鞍不贪,

自性广阔沙滩上,

巨大精进是马匹,

宽广智慧是马鞍,

结伴知识之鞭后,

马鞍马鞭有何用?

不贪不贪衣不贪,

修成虚空自性法,

生成大智大乐暖,

丝绸狼皮有何用?

不贪不贪勺不贪,

食用禅定之食时,

四方银勺有何用?

密法口诀如虚空,

不与马等作交换。

若遇有根有缘人,

无酬我亦愿相赠。

说着把密咒口诀赠与赞普。这是第五译。

第六译()说“室利森哈为度化众生而来。”其意思是说,室利森哈为着四个目的来到了吐蕃。一是来看吐蕃有没有具业之人;二是来看过去传至吐蕃的密法对吐蕃是否起了作用;三是想若遇见有根器之人,就传授《大圆满四心法》();四是为一睹著名的桑耶寺而来。

见吐蕃赞普为有根器之人,于是翻译《大圆满四心法》并传授给了他,说:

起始就有所住事,

所示一见便足矣,

一见便能成现实,

其果自然能生成。

说着就为吐蕃赞普传授了见地大无二自性不聚金刚词;禅修大妙自性不聚金刚词;行大度自性不聚金刚词;果位大自成不聚金刚词。

赞普传给了奴·桑杰仁青()① 奴·桑杰仁青,其他史书上有奴·桑杰益西,是赤松德赞时期的大译师,也是旧译密法祖师之一。 。以上六种,于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翻译或流传。

在后代子孙时期,译传四种。

第七译(),“赤德()② 赤德,全名赤德松赞,又名赛那列,为赤松德赞之子。 父子时期,天竺贤者扎若那巴玛()等来到吐蕃,翻译了许多身、语、意方面的《续部》经典()。”其意思是说,赤松德赞之子,名叫赤德松赞(),也称赛那列(),兴建了拉萨嘎琼寺()。赤德松赞有五子,其中四位王子每人都兴建了一小神殿。天竺贤者扎若那巴玛和达那西拉()等,在父王时期派遣使者去邀请,此时到来,于是翻译了许多身、语、意方面的《续部》经典,这是第七译。

第八译(),“因热巴巾赞普()的功劳,农氏()③ 农氏,为吐蕃重要家族,曾于松赞干布及其先祖时期与娘、韦、蔡邦氏等一同协助雅砻赞普统一吐蕃中部大业。 请来阿阇黎无垢友(),译出了《心部》()、《幻化甘露》()、《五修》()、《三十一小经》()和《八十五小经》()等。”说的是,赤德松赞有五子,第吴()④ 此处所说“第吴”若是赞普之子,那么,今山南洛扎县之“第乌迥摩崖石刻”应该与他有关,此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和伦珠()过世。在热巴巾赞普时期,先祖赤松德赞命其带着一升半金粉前去迎请无垢友的使臣农·鲁益旺波()至吐蕃。此时,大译师朗卡臣瓦()⑤ 原文此处缺字。 、那·若那古玛热()⑥ 那·若那古玛热,是赤松德赞时期的著名译师。 、玛·仁青乔()⑦ 玛·仁青乔,赤松德赞时期的七觉士之一,也是一位大译师。 、恩布·杰瓦强秋()、玉扎宁波()等翻译了许多佛经,并制定译经制度。他们翻译完成了之前没有译完的佛经,兴建了温江多神殿(),在建筑工艺上比先祖的神殿多出了十三种特殊工艺。《大圆满心部后续》()、《幻化续疏》()、《妙甘露经》()等亦在此时被翻译成了藏文。

五部修行法(),是指《甘露功德》()、《橛事业》()、《莲花语》()、《妙吉祥身》()和《真实意》()。

八大法行⑧ 八大法行,是宁玛派生起次第所修出世五法和世间三法。出世五法:妙吉祥身、莲花语、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世间三法:召遣非人、猛咒詈诅、供赞世神。 中,包括召遣非人()和猛咒詈诅()。

《三十一细法》,是《幻化法》之分支。从十续分类,反映此见地之口诀有《见串》()、《玉塘塞古》()、《十七地》()、《见灯》()及《慧开眼》()5部;无贪持行口诀有《行灯》()、《金刚怙主》()、《朵玛文》()3部,至此共为8部;坛城口诀有《光次第下》()和《金刚业次第上》(),以上共为10部;加之《金刚业次第下》()、《分大小灌顶》()及《灌顶初业》()共为13部;誓言口诀有《二十八经》()、《细分经》()、《晶球法》()及《围棋图》()5部,共为18部;享业口诀有《胜地法》()、《空燃法》()及《三身三宝串》(),共为21部;修业口诀有《生次第》()和《圆满次第》(),其中《生次第》再分静、怒2部,《静部》包括《光次第上》《大小僧》《似镜》()及《印禅》(),至此共为25部;《怒部》包括《贤庄严》()和《一禅》(),共为27部;《圆满次第》包括《秘密解脱道》()、《明点法》()、《妙滴法》()、《说道》()4部,共为31部。

《不动法》和《禅定》()归类于《二勺法》()部。《系解密咒》()和《手印》口诀中,《系》()是指《手印》();《解》是指《密咒》,归于《生次第》。胜地供养口诀,归于静、怒二者之业部。如此,《三十一细法》以十续分类。

《七十二小经》()属于《经藏》部,包括《四藏》()和《总经》()。《总经》之要义有《七业疏》()。《四藏》各有其注释。《随行见》()有10部小经;《随义不解修》()包括28种《度母》(修法,概括起来有10部小经,以上共为20部;《随文坛城》()修法有11部小经;《三十一坛城》()有9部小经,以上共为40部;《次第行》()和《灌顶》()有15部小经(以上共为55部);《誓言》()有10部小经(共为65部);《享业》()有7部小经。以上72小经,属于《阿奴瑜伽》()。

以上《五修》《三十一细法》及《七十二小经》属于第八译。

第九译(),被称之为“康区()之乌茹强钦()所译。”意思是,位于康区的乌茹强钦,迎请后阿阇黎毗商弥札()等,由贝若遮那在擦瓦绒)地方作翻译,译出了《正修》)。之后,因达摩赞普()① 达摩赞普,吐蕃末代赞普,又称达摩乌东赞。因施行禁佛运动而被拉隆白多弑杀。 禁佛之故,致使佛教徒被杀。一部分人开始进行伏藏;一部分人逃亡北方之下部地区()② “一部分人逃亡北下部地区”,是指“三贤者”(玛·释迦牟尼、藏·绕赛、尧·格迥)途经北部于阗等地逃亡河湟地区丹斗寺的历史事件。 。热巴巾赞普被杀后,其弟藏玛()被流放至门地()③ 藏玛作为王子被流放后,前往门地,所经之处修建神殿且传有后人,然多数藏文史籍未提及有关藏玛的详细历史。 。达摩自己也被拉隆白多()所弑④ 拉隆白多,一般认为此人弑杀了吐蕃末代赞普达摩。 ,吐蕃分裂瓦解。在此之后,阿杂热达那达拉()到来,给云旦嘉措()赐予许多《守食法》()等佛经并进行了翻译。天竺阿阇黎赞达热格尔底()到来时,赐予乌贞洛追旺秋()《阎罗经》()等并进行翻译。此为“第九译传”。

第十译()曰:“桑杰()不满旧译,天竺、泥婆罗及勃律()的阿阇黎到来,译出了医药、修行等方面的殊胜经典。”关于奴·桑杰仁波切()翻译佛经的历史,此人父名奴·尼古(),母为右萨江梅(),本名赤松多吉()。因他皈依佛法而得名桑杰益西仁波切⑤ 奴·桑杰益西,据藏文史料记载,奴·桑杰益西大师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人物,出生于奴氏家族,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著名大师之一,也是历史上出生于扎囊境内的5位取名“益西”的历史人物之一。奴·桑杰益西大师的故居,位于扎囊县阿扎乡扎达村。目前,扎达村中有座帮久拉康神殿(亦称白琼拉康),据说神殿由隆钦若强巴大师所建,奴·桑杰益西大师就出生在此地。根据《司徒古迹志》记载:扎达白琼拉康神殿,内供隆钦大师亲手建造的自身塑像。另有后来苏康所建造的晋美林巴大师、图钦杜阿让追及白玛林巴大师塑像,央德历代大师塑像,桑杰热巴大师灵塔等。参见司徒·确吉加措:《司徒古迹志》,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目前,神殿主题建筑为一层,坐东朝西。北侧靠墙有棵柏树,传说是神殿护法之一的星耀遍入天之体毛所化生。南侧山坡上有一处岩洞,据传是隆钦若强巴的修行洞。大殿内主供有佛祖释迦牟尼,其左边依次供有莲花生大师和隆钦若强巴;右边为桑杰益西和仁增晋美林巴塑像。北侧护法殿内东面佛龛里供有星耀编入天、护法多吉列巴、艾嘎杂德塑像;北侧佛龛内供有一尊古旧的星耀编入天泥塑像,像身稍有破损。殿门两侧,左边有莲花生大师塑像;右边有一佛塔。据悉现存的神殿是于2010年在原有基础上重修的。 。他的根本上师为阿阇黎索波·白吉益西()。因不满从上师所学,又拜那·若那古玛热为师。后又不满从上师所学,于是于54岁时,从泥婆罗人巴素达热()学经。巴素达热对他说:“在天竺有一600多岁的名叫阿杂热赛列()的人,到他那里去学习吧!”于是前往天竺,从十位贤者上师学经。从绒波古亚阿阇黎()学习了密咒。他前后7次前往天竺和泥婆罗学经,其中6次寻找佛法,一次做了笔录。之后,听说天竺兴佛王到了勃律()而去了那里,见那里盛兴政与教。据说,他在吐火罗亲见了大译师齐赞吉(),也从他那里学经,自勃律翻译了《思想精要》()传入吐蕃。

以上是密法的传承或第十期的译著。

(十三)译经4种说

如此,翻译佛经的情况有四种说法:依据经典讲授、普遍领悟后讲授、依据注释续授和零散续授。

依据经典讲授法,精通这部分译经内容的译师有玛·仁青乔()① 玛·仁青乔,8世纪人,吐蕃时期的译师,也是七觉士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有《不可思议功德赞》等,有后人的注释本流传。 和那·若那古玛热② 那·若那古玛热,8世纪人,吐蕃时期的译师和大成就者之一,生于约茹境内。他的作品主要有《文殊菩萨名称经注》等,见于大藏经《丹珠尔》内。他有不少弟子,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人。 。那氏有三敌,为了挫败三敌而有了3个聪慧的弟子:增·敖巴德赛热仁青()、塘桑·白吉多吉()和措那·益西白()。

经典和密咒之主有4人:卓·白吉宁波()、季·帕巴西热()、白布·乔格西热()和索波·白吉益西();精通《度法》()者,有乌郑·白吉迅奴()。

玛氏有4个弟子:岗释迦()、吉日乔几()③ 此人的名字有“生于吉日地方”的意思,今拉萨河流域有吉日寺,是否与此有关?待考。 、结·萨达巴尔()和囊麦·达瓦多吉()。

他们的弟子有库久卫()和琼波·叶吉卫()。

他们2人也去了天竺求法。后来,与玛、那2人的弟子们失和。库氏()曾说:“密宗是法脉不间断之根本。”于是,传授了《甘露功德》《橛事业》《莲花语》和《妙吉祥身》等。

琼波氏主要以基本经典为依据。其弟子中有许多有思想者和自私者,向他们传授了《宁》和《夏》()、《月密》和《杂合》()、《后橛》和《发心》()以及《六续》()七法,又普遍传授《三十一细法》《七十二小经》和《六正修法》等。

他们的传人有库久卫之子库隆班觉()和角若·杰布当巴(2人。他们2人的弟子有尚·杰卫云旦()。

玛氏的弟子为吉日乔几,他的弟子为祖茹·仁青迅奴(),他的弟子有精通幻化术的果邦·强秋次成()和角若·杰卫洛追())2人,此2人相互教学。果邦把法脉传授给了道杰江白()和联松迅奴()。联松把法脉传授给了迅奴辛杰()和欧·格列强秋()。此时,出现了零散的《笔录》()。道杰把法脉传授给了强秋迥乃()、且乔强秋奴()、帕昂仁青强秋()和韦杰·杰卫益西()4人。其中,3人在青普()地方修行,形成了青普一派。后来,前往绒()地方,传授给了其子洛追嘉措()和弟子强秋扎巴()二人。此时,兴起了《笔录》的传承。角若和尚·杰卫云旦在青普修行时,被噶尔氏()请至娘若隆()④ 娘若,吐蕃历史地名,指年楚河流域。 地方,为色那·云旦桑波()传授佛法。此人又把法脉传授给了尚·强秋迥乃()、萨日·益西帕巴()和结·云旦帕巴()3人。萨日又传授给了奴·朗青恰宁()和贝·色擦玛茹()等人。奴氏传授给了玛尔玛·贡青恰次()、素·西热迥乃()和结·隋桑()等人,于是,在后藏地区开始兴起了佛法。

普遍的传承,琼波之子有琼波格德(),其父之弟子有达乔·贝吉益西(),此人传授给了被称之为普遍法主的切氏()。他与尚·杰瓦云旦()互换法统,向尚氏学法。之后,出现了尚云琼玛()和尼宁白琼竹解()二人。在此二人时期,分出了经典()和普遍()两个法脉,从此有了两个不同的传承。

此法在康区也有许多传承人,其中有被称之为贤者的奴·巴西达钦波()。他有3个贤者弟子,分别是奴·强秋坚赞、敖擦·巴卫坚赞()和琼波·森格坚赞。琼波·森格坚赞,传授给了娘堆()地方的琼波·帕达白()和尚·蔡邦松阿()二人。

琼波继承了普遍法脉;尚继承了经典法脉后,向多人请教:向唐桑·白吉多吉()学习《桑杰娘觉》();向觉垂·多吉英()学习《密集》();向增·欧巴德赛热仁青()学习《方法·膝宝串》);向辛吉·乔格西热()学习密法《月密》();向果瓦·强秋次成()学习《密要》()体系和《幻网》();向措那·益西白()学习《三十一细法》之根本。从康区传入吐蕃中部以后,有后藏6人()和一官人学习此法。以上7人分别是,娘堆 ()地方的桑·云旦迥乃(所学为《善法口诀》)、秀布·吉朗几江()、郭巴·库巴郑()、色·多吉增()、隆()地方的衮顿·多吉仁青()、鲁·多吉坚赞()和角若直仓()地方的名人多吉仁青强秋()。

所讲解、修行之《续部》经典,为传自贝若遮那的“中传”和“后传”法脉。此法由贝若遮那传给了王玉扎宁波()。玉扎有5个弟子分别是索波·白吉益西()、巴,布·乔格西热()、扎·白吉宁波()、格·恰卫西热()和乌贞·白吉迅奴()。他们的弟子,把经典和口诀传授给了桑杰仁青(),他在扎央宗()① 扎央宗,一修行洞名,位于今山南扎囊县境内。 地方修行时,亲见江白辛杰(阎王),接受八修行灌顶。于是便说:

获得妙果了要义,

获得密咒受灌顶,

有缘指路为己任,

一切有缘众有情,

请前来拜师学经!

因受到了亲属与乡民的嫉恨,故他想把经文送往天竺。骑着驮有经书的骡子上路时,据说人们称:“佛骑在佛上走了!”来到奴峡谷(今后藏仁布县境内)时,在亚森本顿家借宿。此时,有索·益西旺秋()在自己家里喝酒时,被亚森本顿()请来做客,并告诉他自己家里有位尊贵的客人。索氏要求与客人相见并讨论佛法。他说:“是去年的吉祥鸟,布谷鸟到来了!”说着向桑杰仁青学习佛法,后来他有了4个弟子和一个密徒。4个弟子是索·益西旺秋、巴果·帕巴林钦()、典·云旦乔()和苏·列白卓玛();密徒是库隆·云旦嘉措()。他对索·益西旺秋宣讲《见地》();对巴果·帕巴以辩论的形式讲解《破谬见》();对典·云旦乔采取了破解疑难的讲解方法;对苏·列白卓玛,结合术语进行讲解;对库隆·云旦嘉措,讲解隐秘之法。在后藏之上部地方,对3个名叫仁青(仁波切)的人也讲授了佛法。3人分别是董曹强秋仁波切()、奴·白迥仁波切()及琼波·英格仁波切()。密徒库隆·云旦嘉措,传授给了弟子益西嘉措()和娘米·西热嘉措()。四大弟子的法脉被娘米·西热迥乃()所传承,后他传授给了素波切·释迦迥乃 ()① 素波切·释迦迥乃(1002—1062年),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创始人之一。宁玛派历史上曾出现过3位著名的大师,皆属“素尔”家族,史称宁玛派“三素尔”,他名列“三素尔”之首。 。他有4个顶尖的弟子,分别是精通见修的顶尖人物素琼·西热扎巴()② 素琼·西热扎巴(1014—1074年),藏传佛教宁玛派师祖“三素尔”之一,也是素波切的养子和4大弟子之一。据说此人学识渊博,有不少知名弟子。 ;精通经典的顶尖人物米那迥扎(;精通八业的顶尖人物桑·西热桑波();精通各乘的顶尖人物杰波果琼()。以上4位被称之为四柱()③ “四柱”,是指四根房柱。藏文史籍中,常以房屋之梁柱比喻高僧大德之弟子,其中“四柱”者为4个主要弟子;“八梁”者为八个较次要弟子。 弟子。另外,还有六梁()弟子,分别是素琼·西热扎巴、贡布·吉顿夏叶()、木日()地方的德纳米日()、曲巴()地方的林·娘切巴()、央催()地方的央康喇嘛()和郭琼()的益西喇嘛()。他们传给了昂顿·强秋嘉措(),昂顿传给了吗托格强瓦(),吗托传给了米那迥扎()。这个传承体系有娘派()和藏派()两个传承,合称为“果派”()。

桑杰益西()仁波切到了泥婆罗后,由于不解深邃之经义,故以伏藏的形式传下了《九深法》()等。又因没有能够找到遵从王命传承经文的人,他于112岁时,又传下三部伏藏经文。经典包括有题记的密法口诀8部:1.一部历算题记();2.一部泥婆罗诸法();3.一部八十恶咒();4.一部实修四法和续法等();5.一部实修三法();6.一部六法轮();7.一部黑修行法()。(译者注:少一部)

他祈求护法神护佑其法脉传承:

吾已年老体亦弱,

庶民反上失疆土,

心想前往泥婆罗,

因业所致未如愿。

云旦嘉措懒散人,

多次传唤未前来。

沟壑之内埋经书,

后辈中有菩萨种,

肤色淡黄且卷发,

如同海螺洁白牙,

身材矮小龙年生,

若遇此人请护法!

玛哈嘎拉黑护法,

请作圣法护持者!

如此,把经书埋藏于地下后离开了人世。

零散的聂派()传承有许多,其中准、尼、夏三氏()传授给了聂钦白松(),他传给了拉钦·贡巴热赛()④ 拉钦·贡巴热赛(892—975年),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鼻祖。他生于青海循化宗喀德康地方,本名穆苏赛巴。15岁时,师从来自吐蕃中部的藏·饶赛、玛·释迦牟尼和右·格迥3位大师在丹斗寺受沙弥戒出家。20岁时受比丘戒,并前往甘州,师从绒僧格扎巴学法。后来回到丹斗并建立丹斗寺传教弘法,颇有名望。当时桑耶地方领主查兰·益西坚赞派遣鲁梅·次陈西热等人来丹斗寺向他学法。975年他在青海玛藏岩(今互助县白马寺)圆寂。其弟子鲁梅等人则回到卫藏弘法,使佛教再度复兴,史称“下路弘法”,因而贡巴热赛也被尊为下路弘法的始祖。 ,有如此传承史。也有阿阇黎莲花生传给那朗·多吉顿迥()等8人的传承史,8人是卡钦·白吉旺秋()、敖·阿热白多()、卓·多吉迅奴()、象雄·顿扎()、绒本·云旦仁青()、绒本·仁青次成()、绒巴·曲桑()① 绒巴·曲桑,10世纪人,吐蕃著名学者,生于后藏荣地方(应是今日喀则市仁布县境内)。师从印度高僧学经,译有《胜乐根本续》等多部密法经典。 和那朗·多吉顿迥()。贝若遮那传给了王玉扎宁波,后传给了拉钦·贡巴热赛(),后传给了仲辛·拉坚(),后传给了奴·白登(),后传给了亚森本顿(),后传给了绒巴·曲桑。

如此,阿阇黎无垢友()传授给娘·丁增桑波(),或无垢友传给他的普通弟子仁青乔()和那坚古玛热(),此2人传给了库·强秋卫()和琼波·英格卫(),2人又传授给了杰布当巴()和弟子库隆·白迥(),从这2人又传至尚·杰卫云旦。此外,角若氏()不仅传承了这个法脉,而且还拜塘桑·白吉多吉()等许多人为师,最终担任了住持一职。阿若·益西迥乃()传给了角若·卡尊库()。如此,聂派零散传承甚多,但皆被绒巴·曲桑所传承。

(十四)8种佛法讲授法

“佛法有8种讲授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大圆满法》如何讲解,从天竺传至吐蕃的部分有7种讲法,加之吐蕃一大成就者的讲法,共为8种。

这八种分别是观点总说()、思想泛说()、隐藏争说()、胜法总说()、不乱总说()、分四大派系说()、四口诀说()及以门和锁作比喻的解说方法()。

观点总说,以天空作比喻,由天竺住持赛杰()将有手印的传至吐蕃的经文,传授给了东·帕巴西热()和东参强秋2人()。

思想泛说,以天空作比喻,由天竺住持室利森哈将有手印的传至吐蕃的经文,传给了那·结古玛热()和努·鲁益旺秋()2人。

隐藏争说,以各种宝物堆积作比喻,由天竺住持无垢友()和比丘尼衮嘎姆()将传至吐蕃的经文,传授给了尚·若那西热(),被认为是修行法之最。

胜法总说,以宝物洒满地板作比喻,由天竺住持布达古达()将手印法之《瑜伽智慧》()等传至吐蕃,并由索·益西旺秋()来传承,被认为是《大圆满》()之根本。

不乱总说,以天空中日出作比喻,天竺住持室利森哈,仙人萨布西达(),将手印法之《室利森哈小疏》()和《注释》()传至吐蕃,并由通·西热益西()等人传承。

分六大(四大)派系说,以从大海流出小溪作比喻,由天竺住持室利森哈和江白白桑()所传手印法有四,分别为《见法》()、《隐法》()、《破除法》()和《辩说法》()。传至吐蕃的经文由桑杰益西仁布切()传承。

四口诀说,以如意宝作比喻,由天竺住持室利森哈和泥婆罗论师达热孜扎玛尼()所传。四印口诀()是:《外历算印》()、《破见》()、《乘辩》()和《解析》()。(保存密法经典的箱子)上有772颗钉子,被视作大法()。

关于内密法,包括使未入心变为入心法、入心变为永固法、永固变为发展法、若未发展则显邪见法和镇众敌法等。最后介绍法之体系。此法有77种不同修法,被认为是大修法。《密法》()被视作修行者之法,是针对修行者而作的法,有777种,是秘密之法。

密咒对象是,修行无害,有自然智慧显现;不修行也无害,具有自然相之性。总之,是一种修与不修无别之法,有160种观点,被视作瑜伽母法。在吐蕃由娘顿·孜色()传承。

以门和锁作比喻的解说方法,以富人宝库作比喻,若无天竺住持,吐蕃人不懂此法,是由强瓦(粲DV)以智慧地板形式创作。手印法有《钥匙》(),被视作一种大的讲解方法。

(十五)迎请阿阇黎无垢友

另外,关于《大圆满法》后来的译本,贝若遮那被流放后,为了弥补他的空缺,赞普赤松德赞命巴·赛囊()、角若·鲁益坚赞()及那·坚古玛热()3人带着金子前往天竺。天竺法王尼拉古拉()有班智达500,其中为吐蕃迎请一位精通佛法之贤者。此时,在所有班智达当中,前座的人往后看,后座的人往前看,中间看到有无垢友,故认为无垢友得到了500班智达的灌顶。得知要去吐蕃后,阿阇黎无垢友说:“喜悦是为喜悦之事,不悦也要为传法之事。”说着他发出了一种叫做“阿迦玛夏尼”()的声音。对此,吐蕃之3译师有3种不同的理解:

巴·赛囊理解为:

漂浮江中舟,

双桨是依靠,

船夫有技术,

便能达彼岸。

角若·鲁益坚赞理解为:

置于弓上箭,

条件成熟时,

能够射对岸。

那·坚古玛热理解:

具有智慧人,

依靠大知识,

可以达对岸。

3人向阿阇黎无垢友请教时,阿阇黎说:

此地非归我,

有善知识者,

依靠诸译师,

使其变白色。

阿阇黎无垢友来到吐蕃一年后,听闻贝若遮那被流放至擦瓦绒地方。贝若遮那在3个绒区有3个弟子,在比波擦瓦绒地方()有邦米旁工布();在门木擦瓦绒地方()有奴·朗卡宁波();在嘉木擦瓦绒地方()有王子玉扎宁波()。在3个弟子中,玉扎宁波最精通佛法,他给赤松德赞赞普讲解《赐灵法》()和《断念法》(),此为《续》()之上部。《续》之下部由佛子米旁工布所传授。

玉扎宁波从贝若遮那学习了13种语言。贝若遮那对玉扎宁波说:“你前去吐蕃,让阿阇黎无垢友来辨别我的密咒究竟是恶咒还是善咒。”玉扎宁波到达桑耶寺时,发现阿阇黎无垢友正在讲解《八部法》(),于是,托人向他捎去口信。阿阇黎邀请玉扎宁波参加法会,但被他拒绝了。玉扎宁波走进阿阇黎家中,看着阿阇黎说:“迦迦萨里”(我很羡慕你!)阿阇黎回答说:“达腾达腾!”(众法平等!)于是坐于其头下方。

去面见赞普时说:

吐蕃领主王与众,

无生圆满菩提法,

印度二十三人造,

口诀大乐无上咒,

词义能得解脱果,

密咒位于擦瓦绒① 意思是,掌握了密法口诀的贝若遮那目前在嘉绒地方。 。

又看着僧人说:

法界若无智慧转,

仅转佛塔不成佛;

未见自己清净心,

漱口净手不成道;

未见一面法之身,

塑像壁画不成道;

不食禅修之食物,

空腹守食不成道。

你们很羡慕我吧?

说着就走了出去。

于是众庶民问:“何为迦迦萨里?”阿阇黎无垢友回答说:“他在羡慕我。”问为何,阿阇黎曰:

狐狸和猴子的叫嚣,

能成为狮子吼声吗?

乌鸦虽能速飞,

能够转三界吗?

愚钝孩童说法,

能得无上菩提吗?

我回答说:“达腾达腾!”意思是说:“众法平等。”

于是,向阿阇黎行礼(互碰手指尖)。那·若那古玛热向阿阇黎学法,在领会法要方面超过了玉扎宁波,对根本经典的熟悉程度达到了阿阇黎的水平。之后,无垢友、玉扎宁波、那·若那古玛热和吐蕃之贤者、僧人等聚集一处,赞颂贝若遮那,说他具备11个“正行”:1.贝若遮那预知前世后世,具有神通;2.寻得使王心喜的密咒,并所得密咒皆记于心中,为菩萨化身;3.15岁时,熟悉吐蕃与印度之间的道路,具备慧眼;4.在凶险有野人、野兽出没的道路上,来去自如,不被野兽伤害;5.能在蛙洞、虱洞中,忍受叮咬;6.略闻善法就能领会其要,略修禅定就能获得正果;7.能通四边所有语言;8.迎请印度二十三贤者之九大善法经典,丰富吐蕃之密咒,9.精通大小乘之法,乃佛祖之使者,10.具备幻化十力,为十地之菩萨。(译者注:少一个)

之后,玉扎宁波向阿阇黎学法,在《隐幻法》()当中,除了《密印 ()以外,后期翻译的经典都从阿阇黎那里学得。玉扎宁波回到擦瓦绒地方,把学法的详细情况告知贝若遮那。贝若遮那非常高兴,并说:

名为贝若遮那者,

具有十一正行相,

修满十地达十一,

无生慈悲转吐蕃。

天竺取来大圆满,

王臣王妃皆商议,

恶子流放擦瓦绒,

升起菩提之太阳。

贝若遮那去吐蕃,

幻化躯体应离弃,

法身无生如虚空。

说着来到了吐蕃,在吐蕃度众后离世。据说,其法身葬于亥波日山佛塔()。

玉扎宁波在擦瓦绒地方有弟子赛热()、赛珠()2人,一个来到了吐蕃,另一个留在了擦瓦绒。如此,两地都兴起了佛法。

诸《隐密大圆满法》(),在阿阇黎无垢友去世前埋藏于地下。对那·若那古玛热进行不像天竺法王那样深奥的讲解,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桑耶钦普金刚岩石底下,埋藏《破见续》()、《仙人乘辩续》()、《能破象续》()、《外历算》()、《内密财》()、《秘密小集》()、《密咒对说》()等。过了一年后,有那·鲁旺嘎()晚年转变观念以金孔雀伞引领300种宝物,向那·若那古玛热取经,说:“阿阇黎啊!一是我已成年迈的老人;二是请看在我这份彩礼上赐予我一深奥密咒;三是虽然我还不是一个将死之人,但也请赐予我一深奥密咒!”阿阇黎认为其是有缘人而带其前去掘藏,但因引起飞天母之嫉妒而未果。阿阇黎古玛热举行大型的伏藏仪式后,给飞天母留下了3部《续经》,将《密咒对说经》()掘出,传授给了那·鲁益旺秋()。那·鲁益旺秋传给了娘波·鲁益坚赞(),娘波传给了贝波·帕巴西热(),见波传给了郭贡·次成坚赞(),郭贡传给了亚达尚·若那西热()。亚达尚·若那西热在曲沃日山()① 曲沃日山,吐蕃中部著名神山之一,位于拉萨市曲水县达噶乡境内。 传给了来自康区的喇嘛益西次成(),益西传给了当宁仲地方()的喇嘛巴草东扎(),巴草传给了北方那雪地方()的喇嘛益西宁波()和北方桑桑地方()的强贡仁青桑波()二人。喇嘛益西宁波因没有经书而前去加乌那玛地方()修行实践。强贡仁青桑波将经书装入一牛皮袋,来到了后藏拉堆地方)② 拉堆,地名,位于后藏。过去拉堆分南北,南部位于协噶尔(今定日县)一带;北部位于拉孜一带。 化缘。回来的路上,在巴塘扎瓦地方()化缘并在一峡谷里晒太阳时,遇见了索贡江白。索贡问喇嘛来自何地,喇嘛回答自己来自强麦(北方下部地区)。又问去了何地,则回答自己去了拉堆地方化缘。继续问道:“有没有向后藏的格西学习佛法?”回答说:“已经掌握了上师的深邃密咒,无需再学习其他法门。”索贡心想,这个乞丐在说大话,于是与他进行辩论,结果索贡败北。索贡感到很是惊奇,就问佛经在何处?(乞丐)答:“佛经在此。”说着把牛皮袋打开,发现里面装满了经书。于是索贡供养他一年,并向他学习佛法。对聂派()所传法脉做了笔录,其余经典内容学会后传授给了娘顿·孜色()。

(未完待续)

Translation and Annotation of the Lde’u Chronicle:Tibetan kingdom(Part Five)

Written by mKhas Pa lDe’u,Translated by Ngag dKon
(Tibetan University,Lhasa,Tibet 850000,China)

Keywords: King Trisong Detsan;Ten Translation of Tantrism;Four Translation;Eight Translation of Tantrism;Translator Pima-Lha;Annotation

Abstract: Lde’u Chronicle is an important Tibetan religious history text which was written in the 12th century.The original name was mkhas ba ldea’u mdzad ba’i rgya bod chos’byung rgyas ba(overall religious history of India and Tibet by Lde’u).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and annotate of the history of King Trisong Detsan and his prince.The text mainly describes on the King Trisong Detsan and Tantric translation text,such as Ten Translation of Tantrism,Four Translation,and Eight Translation of Tantrism.It is translated according to the version published by Tibet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June 1987(reprint in December 2010),This part is translated from the first edition by Tibet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June 1987,and second one in December,2010,and it corresponding to page 285-319 in the Tibetan version.

[中图分类号] B94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003(2019)03-0041-17

[收稿日期] 2018-07-1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发现藏文史籍《王统日月宝串》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7XZJ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阿贵(阿旺贡觉)(1975—),藏族,西藏察隅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藏族历史文献研究。

[责任编辑:刘乃秀]

[责任校对:王 雷]

标签:;  ;  ;  ;  ;  ;  ;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