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对概念教学的作用
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中学 512736
摘 要:在概念课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满足概念高度概括性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概念之间联系, 适应概念整体性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在概念课中主体地位。用“学习单”式教学法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提高了概念课教学有效性,激活了概念课教学。
关键词:自主互助 激活 概念教学
“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自学质疑为主体,以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为方法,以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以迁移运用为巩固方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学案”就是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先编写好学案,具体内容包括这节课学生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迁移运用等几部分组成。采用“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笔者以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满足概念高度概括性的教学需求
“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提供了全体学生学习概念概括的机会。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课前没有结合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仅利用上课几分钟时间直接让学生概括,个别优秀学生可能会概括出概念中包含的某部分的特点。但是,大多数成绩中等或者后40%学生是难以在课堂短时间内概括出来的。这样,很多学生都失去了概念概括的机会,失去了思维能力训练的机会。采用“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之后,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个体学习,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概括,这对于大多数需要充分时间考虑概括问题的学生来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同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结合学案预习情况先进行评价,及时发现还有多数后40%学生概括不出概念的特点这一学情之后,就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对概念概括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了概念课教学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概念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概念间关系的考察,从概念的联系中把握概念的核心所在,这是在概念系统中认识概念,结果是概念得到充分的整合,概念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将概念组织为具有层次性、立体化的结构体系,概念的灵活迁移能力得到加强。
三、适应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要求
概念具有一定的系统结构,学习概念也要在知识体系中不断加深认识。所以,学习概念有必要采取整体性教学。所谓整体性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一定的教学策略呈现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结构,形成知识整体系统,并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去分析各知识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采用“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自主集中复习概念,会积极主动发现概念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出概念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分散安排。采用“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模式进行概念教学,变教师在课堂上自己讲解概念为学生主动复习概念的系统结构,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效果好。“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适应概念整体性教学要求。
四、充分体现学生在概念课中的主体地位
“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都来探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问题的研究、讨论,最后准确解答,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概念课中的主体地位。
“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它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它的思维渠道是开放的、发散的,是迁移发展式的。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使得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成了积极思维的王国。所以,采用“自主互助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了概念课教学有效性,激活了概念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鹤群 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有效合作的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161。
[2]姜晖 “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J].吉林教育,2014,(34):17。
[3]黎淑华 浅谈“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J].吉林教育,2011,(16):30-31。
[4]王永民 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
论文作者:毛永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概念论文; 自主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学生论文; 环节论文; 整体性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