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党现代化_现代性论文

论政党现代化_现代性论文

论政党的现代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性论文,政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也可以看作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转型。国际环境变了,历史方位变了,党的建设的任务也要跟着进行调整。在新时期,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推进党的现代化,增强党的现代性。

一、现代化与现代性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沟通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这两大极之间的桥梁是现代化的伟大过程。”① 他还概括了现代化的九个特征,即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复杂的过程、系统的过程、全球的过程、长期的过程、有阶段的过程、同质的过程、不可逆转的过程、进步的过程。“概括起来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②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就是一个社会传统性不断减少,现代性持续增加的过程。“所谓传统性是指某个社会或社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制度和观念。”③ 关于“现代性”,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哲学家认为,现代性主要指的是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其观念的核心是理性和主体性,其根本价值是自由,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世俗化的、“祛魅”的过程;经济学家认为,现代性可以由三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衡量;社会学家认为,“现代性指的是社会系统中维持系统的潜在功能,处理紧张关系的功能,选择目标的功能,适应和整合的功能”④;政治学家认为,现代性指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和政治体系的制度化;心理学家则认为,现代性是人的心理特征或行为制约模式,提出了“现代人”、“行为调适”等理论。“按照布莱克教授的观点,现代性和传统性并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极端状态,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存在纯粹的现代性和纯粹的传统性。相反,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传统性不断削弱和现代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每个社会的传统性内部都有发展出现代性的可能,因此,现代化是传统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功能上对现代性的要求不断适应的过程。”⑤ 综上所述,现代性可以定义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大到民族、国家,小至社团、个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诸领域反映出来的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性。在后现代化国家,现代性遭遇了激烈的批评,哈贝马斯为现代性进行了辩护,他指出,理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为了推进现代性,启蒙的缺陷应由进一步的启蒙来克服。⑥

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彻底的社会变迁过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变迁。而且,现在已经出现了后现代化的社会形态,也有了所谓“后现代性”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后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高级阶段,也可以把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的高级形态。“如同我们在经济领域里需要建立起民主与法治的制度一样,我们在观念上同样需要有与之相关的主体的意识,包括权利、法制、契约、自由、民主等意识,并使之内化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如同经济与社会领域中这一阶段的时间差是不可逾越的一样,思想观念方面的这些基本的现代性意识也是不可逾越的。”⑦

“现代性总是和稳定性相偕而行。”⑧“事实上,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产生政治混乱并非由于没有现代性,而是由于要实现这种现代性而进行的努力。如果说穷国显得不稳定的话,并不是因为它们穷,而是因为它们想致富。”⑨ 由此可见,现代化不一定当然地带来现代性。后发展国家在政治现代化方面,遭遇了中央集权化、国家一体化、社会动员、经济发展、政治参与,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的同时涌现,使其政治稳定遭受严峻的考验。正因为如此,政治现代化才显得十分必要。“亨廷顿指出,只有现代化对国家政治生活所产生的积极的后果,才是政治现代化。”⑩ 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的内容包含权威合理化、结构区分化和参政扩大化。权威的合理化,即以单一的、世俗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和种族的政治权威;结构的区分化,指政治职能的区分化,以及创立各种专门机构来履行那些职能;参政的扩大化,使政府对人民的控制与人民对政府的控制都得到加强。现代国家和传统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民在大规模的政治单元中参与政治和受到政治影响的程度扩大了。“现代政治体系与传统政治体系的差别在于拥有权力的大小,而不在于权力的分配。不论在传统政治体系还是现代政治体系中,其权力既有可能集中,也有可能分散。不过,现代体系与传统体系相比,社会中有更多部分卷入更多的权力关系中;参与政治的人也更多。现代政体仅仅是比传统政体拥有更多的权力。”(11) 也就是说,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体制现代性的标准。政党是民众进行政治参与的工具,因此,政党的现代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政党现代化和政党现代性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政党现代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热烈关注,出现了大量著作和文章,最具权威的可能是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的论著《政党现代化论》。什么是政党现代化呢?王教授认为,政党与现代化关系密切,没有现代化,就没有政党;在很大程度上又可以说,没有政党,就没有现代化。“当各社会阶级和集团之间的政治竞争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竞争时,政党便应运而生。”(12) 只有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有可能产生政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政党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工具出现。在“外源性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政党直接领导现代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么,什么是政党的现代化呢?他指出:“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13)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党现代性”这个术语,并认为执政合法性和执政科学性是政党现代性的两个支点。“政党政治要追求的目标,应当是执政的合法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政党的现代化,归根结底,就是政党通过对自身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使执政后的合法性和科学性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同时又指出,“作为一般政党的现代性和作为执政党的现代性,还不完全是一回事。”(14) 政党的现代性目标大体上包括以下方面:1、有广泛包容性的意识形态,即力求反映各方面的利益,同时对其他思想观念持宽容态度;2、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即具有开放的组织结构和思维方式;3、比较强大的制度化功能,即制度本身的运行以及和政治体系其他主体的关系均有规范化的制度安排;4、充当社会整合的力量,即把社会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王教授上述观点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美中不足的是,他并没有给出“政党现代性”的定义。在他看来,政党现代性因为制度本身的特性和它在社会政治体制中的作用而变得难以把握:

首先,政党的现代化与政党所在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水平相联系,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标准,政党要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这个观点站得住脚。可是,接下来的论证就不能让人十分满意。“例如,与政党的寡头政治倾向相比,政党的民主化应当是一种进步。但是,在专制制度中,严密等级制的政党显然更加适应,而推行党内民主,对政党来说则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危险。”(15) 如果仅从政党生存的角度看,这个论证没有问题。但是,专制是传统政体的特征,在这种政治生态中生存的政党,能否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政党,就大为可疑了。

其次,政党的状态还与政党所在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文化相联系。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在考虑文化差异性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在文明多样性与同质性并存的今天。

再次,政党的现代性会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出现变动。因此,政党现代性是极端复杂的。

王教授由此推论,以上三种情况大大强化了政党现代性标准的不确定性。“毫无疑问,静态地考察政党的现代性,设立一个绝对的、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现代政党标准,肯定是不科学的。这是政党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点。”(16) 基于这种认识,他没有给出“政党现代性”的定义,因此,对政党现代性的目标也只能是一种经验性的描述。

(二)何谓政党现代性

政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政党的现代性则是政党现代化的目标。笔者认为,政党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中政党对市场经济发展及由其产生的民主政治的适应性和主导性。

1、政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政党置身于现代化进程之中。英文“party”是由拉丁文“pars”转化而来,原意是“部分”。政党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结成的组织,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和愿望。社会的分化是产生政党的前提。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没有政党的存在,虽然那时已有阶级的分化。只有现代化进程开始后出现的社会分化才导致政党的产生,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后,资产阶级在同封建贵族斗争的过程中,找到了政党这个组织武器,而封建贵族也以政党这个组织性的斗争手段相对抗。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市场经济在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母体内萌芽并发育成熟,进而取得相对于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时的产物。从整个历史长河世界范围来看,工人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等,和资产阶级政党一样,也是现代化进程中阶级分化与冲突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政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既然政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化进程引起的社会分化和政治竞争的结果,它也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那些“保皇党”、“贵族党”想逆历史潮流而动,自然是日趋式微,要想生存,就必须改头换面,不再阻挠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而资产阶级是打着“民主”、“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旗帜登上历史舞台的。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根基,这一原则,既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领域,也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虽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日趋保守,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具有不可逾越的历史性。历史地看,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政党自产生后就与市场经济相伴始终。当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阶段,产品经济代替商品(市场)经济时,政党也就消亡了。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也显示了不可否认的生命力。一个政党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就不能解决好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最终为人民所抛弃,苏东剧变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政党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是民众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民主政治是政党政治,这是众所周知的,这里不再赘述。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又推动着现代化的进程,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政党更是如此。而现代化的特征是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文化的世俗化和社会的多元化。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来看,也有的政党(主要是体制外政党)以革命为主要任务。但革命毕竟不是常态,学者顾准曾有论述。这些政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还是面临“发展”的任务,还是要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执政地位。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

4、政党的现代性是政党现代化的目标,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主要表现为政党对经济全球化和由此引发的全球治理的适应性和主导性。冷战结束以后,两极对垒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瓦解,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许多国际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合作,非政府组织蓬勃兴起,公民社会对善治的呼声越来越高,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党纷纷调整自己的纲领、政策、组织、活动方式等,以应对挑战,同时警惕国际势力借“治理”之名行“干预”之实。当今世界,只有能够成功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挑战的政党,才有可能获得和巩固执政地位。

三、政党现代性的特征

(一)以利益为逻辑起点

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利益主体的独立,其规则是地位平等、契约自由、等价交换等。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产生一个社会的利益结构,进而形成社会的阶级、阶层及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

政党在制定纲领、政策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利益分析。我们以往常常强调政党的阶级性,实际上,阶级分化的基础是人们利益的分野。在革命时期,坚持阶级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在和平建设时期,坚持利益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阶级分析的本质也是利益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马、恩、列、毛、邓等无产阶级领袖对利益问题都有明确的论述。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指出,思想意识一离开利益,立刻就会使自己出丑。列宁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离开利益来谈政治是极不严肃的。毛泽东认为,要实现党的领导,就要实现被领导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邓小平认为,讲奉献而漠视利益,对少数人可以,多数人不行;短时期可以,长时期不行。由此看来,政党考虑社会问题,参与政治生活,必须以利益为逻辑起点,分析社会的利益结构,从而确定自己的立场与纲领、政策。执政党还要努力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进行社会成员的利益协调,实现对社会的整合。

(二)以民主为价值取向

政党本身是民主政治的工具。一般说来,大多数国家都宣称自己实行的是民主制度,虽然它们对民主的理解与实现方式各不相同。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政党都把发展社会民主当作吸引选民的旗帜之一。也可以说,政党生存的理由之一,是在党内党外发展民主。历史和实践证明,以民主为价值取向的政党,其活力更强;而与民主政治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政党,即使喧嚣一时,最终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如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法西斯政党。

现在,民主化是大势所趋,就连一些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也提出了“民主制度民主化”的问题。

(三)以信息为活动支撑

政党是一种政治组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和环境时刻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信息对一个政党的维持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政治信息理论的观点看来,政党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通道建设,提高搜集、处理、输出、反馈信息的能力。一个政党的信息通道,包括由各级组织和各种机构形成的党内信息通道,由各种咨询委员会、研究机构、群众团体、非政府组织等构成的党外信息通道,还包括当今世界愈益发达的大众传媒。党内信息通道,要防止失真;党外信息通道,要防止失灵;大众传播媒介,重在建设与引导。处于信息时代,加强信息通道建设对政党至关重要。

(四)以善治为奋斗目标

政党要发挥应有的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善治”理论,与我们党最近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有较多的相通之处。讲“善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治理。俞可平在《治理与善治》一书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管理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的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有四个特征:它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过程。治理的目标是节约公共行政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使民众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可更多地参与。达到这一目标的治理就是“善治”。简单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俞可平将“善治”的基本要素概括为: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

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政府的角色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17)

学界一般认为“善治”的主导力量是政府。但笔者认为,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是政府的灵魂,因而,“善治”的主导力量归根结底还是执政党,在一党执政的国家就更是如此。所以,现代性的政党应该善于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和利益群体,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以达到“善治”的目标。

行文至此,有人会问,我们党是否是一个现代性的政党?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的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次,中国共产党通过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取得政权,这在政治发展理论看来本身就是政治现代化的伟大成果。革命是政治现代化的两种方式之一。再次,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民主,虽然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遭遇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最后,我们党开创了改革开放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进而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改革和建设目标,党的建设稳步推进,党的执政理念得到更新,执政能力得到加强。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性政党。当然,政党的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政党的现代性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进行一定的调整。本文只是探讨了政党现代性的本质和主要特征,限于篇幅,对我们党的现代性问题。不能展开来论述。

注释:

①②③④⑤ [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序言,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44、7、18、11页、18页。

⑥⑦ 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0页。

⑧⑨(11)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4、45、157页。

⑩ 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84页。

(12)(13)(14)(15)(16)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29、51、35、36页。

(17) 参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标签:;  ;  ;  ;  ;  ;  ;  ;  ;  ;  ;  

论政党现代化_现代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