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政策的实施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推广,这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初中课堂教学结合新课程的相关规定和指导,展开了改革,这其中历史教学顺应改革的趋势,不断推陈出新。历史教学“生活化”被提出并且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就其意义,原因分析,教学路径与实践进行了详尽论述,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083-01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多为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课堂灌输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的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等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其具有教材多为宏大叙事,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等缺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这种模式通过分析学生现有历史知识与生活经验,寻找历史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从而发掘历史史实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建构、体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人文素养,体现历史学科的应用性,达到提高学习效果。
一、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初中历史实现生活化教学,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在教学理论上,生活化教学转变了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接受效果的现象,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思想层面上,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更多情景让学生、老师、教材三者紧密联系,产生一定共鸣,帮助教师更好掌控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开展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从学生心理上产生影响,让学生喜欢学习能主动学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其次,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发展。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的探究与体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
第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初中生将历史知识与时代同步,与生活接轨,能更好的掌握与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好习惯,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提升,也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毕竟偏于理论,而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最终还是要面向社会的,所以要让学生懂得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升华于课本,最后归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归为教学中的知识,而教学中的原理又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际应用。正所谓“历史是“人”的历史,正是人的“生活”才构成了一部异彩纷呈的人类历史画卷。”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的原因分析
现代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校作为教育者,要接受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面对学生升学,应试的压力。当今中国,考试是学生发展的唯一途径,所以就要求学生过硬的掌握知识。导致一些学校的基础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了,而是为了考试的训练。学校不是学校而是机械产学生的作坊,校园不是生活的乐园,而被称作‘集中营’,教师对学生不进行素质的培养,而只是‘物化的教育’,更别提教学融入生活。总之,学校对学生本该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而现实却只有白纸黑字的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现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革,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要求教育者要在两者中做一个平衡处理,把学生从过去单调灰白的课本里面解救出来,注入生活的元素,体现出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考试背诵,而是在于应用与理解。
1、历史教学功能异化
历史这门学科在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历史学科偏离了其原有轨道,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成绩,学校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训练,通过反复强化记忆,题海战术的方法逼迫学生记住知识,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历史进程,更不要说从中吸取经验联系生活应用了。此外,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具重要的思想素质教育功能。但是,现阶段的情况是教育过分注重政治性,目标多为高大,但是脱离生活,忽视了学生现实生活中基本品质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2、历史教材习惯宏大叙事
历史本身就带给人一种严肃性,而历史课本就更突出了这一特点,全书语言风格机械化、呆板。例如,课本上叙述事件多为“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完成了统一大业。”这样平淡的描述。导致学生读起来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不喜欢就更不会联系到生活中了。
3、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由于历史已经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本来就无法体验,而历史课堂教学又过分单一,导致学生不理解历史,无法感悟历史,只能死记硬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的意义时”
4、课堂教学评价弱化
历史是初中年级的必修科目,由于升学方面的压力,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向分数倾斜。大多数的学校中,历史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放弃了许多趣味历史教学,以及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转而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些不得已的做法。学生觉得历史课越来越没有乐趣,自己只是记忆的工具,渐渐厌烦历史课,而且学校重视考试的成绩,实际上是对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行为的肯定,遏制了学生创造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更何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呢。
三、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路径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其作为中考科目年数不多,分数较低,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没有关注历史这个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帮助。正如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所讲的:“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面对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改的趋势,教师要顺应历史教学“生活化”趋势,在实践中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探究并实施的“生活化”教学之路。
1、认真备课,充分挖掘教材生活化元素
教师作为整堂课程的组织者,对于一个课堂的把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要提前备好课。谈到准备,面对历史教学生活化的趋势,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做好准备。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教材编写者的对于内容构建的意图,立足生活现实,设计出可以实施的生活化教学方案。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上课前老师集中搜集一些相关性图片以及视频,在上课上给学生观看。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我国军事技术的发展,现代国防建设等等。让学生更切实的体会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与痛苦,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国强才不会挨打,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创设逼真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历史是过去生活给今天人们的教训,历史老师不能单单教授学生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从历史中学到教训,用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历史活动为学生模拟生活情境。例如,布置任务,让学生可以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相结合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看待一些现象,给出解决方案;或者由教师创设各种社会实际情景,让学生思考反应;教师选择合适的课程,让学生学完历史课后,带着问题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转变教学模式,紧密联系生活
对于历史的教学,大多数历史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注重知识讲授、理论分析,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理论与历史事件就能应付考试。然而,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历史教学的意义所在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帮助。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将历史教学与生活相关联就是很重要的一中教学发法。例如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现在的圆明园与以前的圆明园的对比进行引入,学生能真实看到现在的破旧的圆明园,增强对于历史的认知,有助于他们提高。
4、改进学法,结合生活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教学,而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堂,还要注重实践。历史教学在不断生活化,这也要求历史实践朝生活化方向转变。实践课程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现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而且一般都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不影响学生平时的学习,也避免了给学生增加负担。这种实践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学生将历史知识通过实践进行二次吸收,提高学习效率。
5、多元评价注重生活能力
由于升学方面压力,历史教学的评价一般多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但是现在改革要求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过去的做法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范围较窄,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水平。历史教学生活化后,其评价方式也要关注生活方面。这样才能检验教学质量掌握学生情况。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做ppt展示,学生分享时事新闻等等方式,让学生将历史与生活结合,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由老师进行打分反馈学生学习状况。
四、评价与思考
对于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配合和相测评,及时反馈。对于实施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首先,历史生活化教学改革是对教师多年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改革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将历史与生活相结合,就需要教师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这也是对老师的一大挑战,历史教学生活化,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需要教师能充分理解教材,并且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深入浅出让学生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等硬性条件的限制。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化,要求他们能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然而信息社会,有些信息是不好的,需要学生自己有分析能力和自律能力,这样才能体验到生活化教学的真谛,更好的掌握知识。
改革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困难和阻力,这也需要广大的历史教师齐心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历史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朱煜.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陶行知,何宏玲.生活的教育[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王娟娟,靖国平.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误区及本真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9).
[4]张传燧,赵荷花. 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J]. 教育研究. 2007(08).
论文作者:韦继行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学校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