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对策论文_陆先美

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对策论文_陆先美

重庆市巫山县东莞初级中学 陆先美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目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学习上成绩差,生活上卫生差,行为上不良习惯多。其中“厌学倾向严重”更是“留守子女”诸多学习心理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如何关注农村初中“留守子女”,帮助“留守子女”克服厌学,对于提高浓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引导“留守子女”参加有兴趣爱好的活动“留守子女”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引导其参加有爱好和兴趣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活动中教师和“留守子女”能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以弥补“留守子女”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教师如能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回报社会,学会感恩,就能起到促进克服厌学的作用。

二、指导“留守子女”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学生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我校前年有位留守女生上网,把西安的一位男孩都引来了,这位男孩为会见网友,竟从家偷了5000多元钱出来,幸好学校及时发现,与他家里联系,才避免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再如我校另一位刚初中毕业的男孩孙某,父母在他读小学的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进入初中就偷扒,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可见关心孩子,指导“留守子女”慎重交友较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设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子女”创建活动中心近年来,学校发展寄宿制,为留守儿童创建活动中心,给他们以“家”的温暖的做法值得肯定。由任课教师有意识地把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结成互助对子,通过课堂讨论、课外活动、家庭作业等情景设计和实践,让孩子们互相帮扶达到减轻留守学生心理压力的目的。在集中住宿的孩子增多,学校尽可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淡化留守学生的孤独情绪过程中,教师扮成“临时父亲”或“临时母亲”,营造家庭氛围。为心理、情感、性格等方面缺失给予关注和疏导是十分有效的。

四、为“留守子女”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在关怀的班级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反之,在冷漠的环境中培养的是孤僻、消极的性格,将难以敞开胸怀去接纳世界,无法培养和同伴的交往能力,社会化过程也将遭遇挫折。管理班级的老师,要对班级中的纪律问题十分地注重,最好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增强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理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培养自立、自理能力,锻炼独立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促进良好思想品德和 个性品质的形成。

五、改善“留守子女”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应保持与家长或监护人的密切联系,做到及时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家庭情况变化,并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困惑。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明确留守学生厌学问题的根源所在。比如:对行为不端的留守学生严加管束,对缺乏家庭温暖的留守学生多加关爱,对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学生加强辅导等。

六、建全学校心理辅导网络一是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构,研究、指导、协调学生心理辅导的各项工作,班主任及部分科任教师是机构成员,他们具体负责各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二是建立学生个性心理记录档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记录建档,并通过对这些原始材料的汇集,分类和分析,确定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三是开设心理辅导课,由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利用每周的信息课和隔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四是建立心理辅导室,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偏差进行疏导和纠正,鼓励学生自助自教。

五是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言权,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

七、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个人爱好、热情所向及着迷之处恰恰就是那颗点燃学生智慧的心灵之火的炽热火花。”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人说: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老师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乃至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愉快、满意、自信、乐观的心理状态,性格开朗,有宽阔的胸怀。能正确对待学生,对学生有诚心、耐心、热心。面对学生的冲动及不良言行保持冷静,适当洒脱些,为自己的心理筑上一道坚固的保护墙。工作中遇到挫折,都要充满自信心,毫不动摇,不可把灰心、沮丧的情绪带进课堂,感染学生,更不能在学生面前发泄,不盲目冲动,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力。总之教师应表现出良好的性格,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力,良好的自制力及强烈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需要总结归纳问题解决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参考文献[1]耿夫相《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韩少华,余柏民《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比较研究》,《班主任之友》[3]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代教育论坛[4]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5]关注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中国网

论文作者:陆先美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对策论文_陆先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