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连锁业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连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连锁经营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流通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的销售价格等等,实现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送货、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管理规范的统一化,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以达到规模制胜、速度制胜、管理制胜和信息制胜。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连锁店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商业发展特别是零售商业所依托的主要形式,雄居世界零售业高峰的公司无一例外的都是连锁业巨子。连锁店所显示出的单店经营所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经营方式,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席卷全球的连锁潮。
作为一种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连锁无疑是改革我国商业组织形式、促进我国商业现代化进程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引导消费、指导生产、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事实上,连锁方式在八十年代中期便开始传入我国,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肯德基家乡鸡”、“加州牛肉面大王”等,从此,连锁店开始在我国蹒跚起步。目前已涌现出华联超市、永乐家电、北京希福、郑州亚细亚等全国知名的连锁企业,连锁店在我国东部、中部大中城市已四处开花,连锁商战更是烽烟不断,各种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精品专卖店、快餐店与综合连锁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来说,中国连锁业正处于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前景是光明的。但是,细究我国目前所创办连锁店的经营及发展状况就会发现,中国连锁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发展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就企业外部而言,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存在使我国连锁业难于按市场规律优化配置,实现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发展。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较大地限制了连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国民经济基础设施落后、科技不发达,导致运力严重不足,连锁配送中心难以尽职尽责,如联华超市虽已建立了44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并集中了80%的采购业务,但由于运输工具短缺及交通管制等影响很难做到及时送货,且营业成本有所上升。此外,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仍不愿接受由于商品分割、清洗、二次包装和加印标签所带来的费用,这对于因诸多原因而无法实现价格优势的我国连锁店而言,更增加了生存的压力和难度。
第二,就企业内部而言,也存在着连锁经营定位不清、管理滞后、人才匮乏、经营环节和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策略差、资金缺乏等许多问题。部分企业一哄而上,不求连锁实质,只把原有分店或新发展的成员店挂上同一个牌子,实际上却连最基本的统一进货、统一价格都不具备,自然难逃失败的结局。同时商业企业普遍资金短缺,店铺过少,通过统一管理和集中进货带来的成本和价格优势都无从实现,连锁优势难以真正发挥。
时至今日,中国连锁业大发展的条件已初步具备。我国生产发展迅速,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正在建立,商业企业本身也有变革的积极性,这都为连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连锁企业和国际大连锁集团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面对面的竞争已不可避免。在现实的和潜在的国际竞争面前,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在高水平上起步,尽快缩短与国际连锁业的距离,已成为连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想提出几点建议。
1、集中化、专业化
专业化是未来连锁店的发展趋势。闻名世界的麦当劳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一点启示,即连锁业的成功应尽量走集中化的道路。较之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具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多角化经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但对于企业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并无益处,容易给人以一种定位不清之感。连锁业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形象的塑造与复制,其带来的各种统一及规模效益也都建立在集中化与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而过度的多元化则会抵消种种优点,带来诸多弊端。提起麦当劳和肯德基,我们自然会想到汉堡包与香喷喷的炸鸡,可见集中化的战略将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融于一体,相辅相成。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连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更应慎用多元化,而应采取集中化、专业化的战略,包括产品集中化和市场集中化,给企业一个合理明确的市场定位,力避模糊不清的感觉。同时,专业化将使连锁店更多地从消费者的利益和满意度出发,改进自己的服务品质,提高经营效率,最终赢得消费者。
2、稳健经营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市场份额是每个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企业的实质造成了企业永不歇止的扩张动力,但企业的扩张并不是随意的,作为连锁店而言,其扩张受到资金、管理、通信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某些因素不具备的条件下,过度的扩张只会导致企业整体运营的失调,更谈不上规模效益的产生了。因此,连锁店在扩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及外部各种制约因素,实施稳健经营。在当前市场已进入理性经营的时代,连锁店经营者也应以“生存第一、发展第二、稳健经营、追求永续”为最高决策准则。相对于单店经营,连锁企业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连锁店的发展应当强调目标适宜,配套运作,协同推进。郑州亚细亚集团曾因挑起中原商战而名噪一时,但成名后急于扩散“亚细亚效应”,短期内就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广泛开设分店,但资金、人才及管理却未能跟上,不但野太阳未能光照四方,反而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在紧迫感和危机感面前,中国企业一定要切记:稳健经营。
3、人才致胜、管理制胜
1997年底,一批中国连锁店老板参观了日本的大荣、伊藤洋货堂、西友等大型连锁企业。考察结束后,来自上海华联、联华、北京伍富、好邻居、东莞、美佳等连锁企业的店长们认为中国的连锁店从硬件上看与日本的差距比想象中要小,在管理和服务等软件上的差距比想象中要大,当然,这种差距并非高不可攀。目前,我国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已广泛实行信息化与网络化,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连锁店提高管理、扩大规模已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许多连锁店形似而神不似,对连锁经营的本质及其利弊缺乏深入了解,对组织结构、单店管理、配送中心功能、人员培训、营销体系及制度化建设重视不够,许多连锁店只是门面统一、招牌统一,在统一采购配送、营销方面都做得不好,随着网点的增加,沟通困难、组织混乱、单店失控、失窃严重等问题日益严重,商业从业人员素质差,高级管理人员奇缺成为制约连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连锁系统组织形式上的特殊性,进而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形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模式,因而连锁店的财务、管理和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一些不同于独立零售店的专门知识,我们应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加紧相关人才的培养。日本连锁店通过高素质的人才与高品质的管理,既能减员,又可增效,出现了诸如十六个店员的万米商场等诸多令我们望尘莫及的奇迹。我国连锁店的扩张,首先就要抓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员工培训。有了卓越的管理和卓越的人,我们的连锁业才能真正找到灵丹妙药,不会对着竞争徒唤奈何。
当然,中国连锁业的发展还需要更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强理论宣传,引导规范发展,借鉴欧美经验制定相关政策。除应大力改革财税体制,消除行政壁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连锁商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外,还应重点帮助连锁商业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设施,建立共同物流中心,并在税收、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根据不同机制、不同规模、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通过各种组建方式来建立连锁店。中国连锁业的发展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在西方100 多年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发展连锁,借鉴国际经验,少走弯路,加快连锁业的发展,我国零售企业完全能首先在国内市场上打赢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大战。
尽管连锁方式是一种比较先进高效的商业形式,但它绝不能包治百病,而是与其他商业组织形式一样,是特定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锁店同样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破产的风险,从总体上说,我国连锁业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应以国际通行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市场和企业特点,建立规范化的连锁店,充分发挥连锁优势,消除认识上的误区。促进我国连锁商业的健康、稳定、规范化发展。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中国连锁业的未来一片光明,中国连锁业必将有一个诱人的明天!
本刊收到稿件时间:199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