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恩
珠海大横琴口岸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乡村规划与建设是当前热点问题,作为主要受益者的乡村社区居民自然备受重视。本文探讨了参与式社区规划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编制与实施过程均需要多方进行互动合作的规划类型;接着以珠海安堂村参与式社区规划设计项目为例,先阐述了项目背景,肯定了参与式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村子现存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详细地阐述了重视乡村居民诉求、带动乡村居民参与的规划实践要点。
关键词:参与式社区规划;乡村;居民参与;公共空间
引言
近年,广东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进行了一系列发展乡村的规划与建设。以珠海市为例,2011年以来,与乡村建设有关的规划活动就包括有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幸福村居”农民自建房指引及图集、农村建筑风貌整治及管控研究等。在进行相关设计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的村民对乡村规划的投入和热情逐年有所下降,其根源也许是因为长期以来村民缺乏发言权,同时实施的规划并没有完全符合村民的诉求。作为设计者,我们需要进行反思:村民应当是乡村规划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规划中应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不是一直充当被动的角色。而设计师应当努力找寻一条能够切实反映村民意愿、带动村民真实地参与到自身区域环境空间改造与建设的乡村参与式规划之路。
一、概念界定
参与式规划是对传统规划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反思,是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共同寻求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互动式合作,实现规划过程中个人、团体、社区、机构和各系统更好的整合。[1]
现代社区的发展主要源于二战后全球性社区发展运动的推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社区规划的核心理念逐步从政府主导的、蓝图式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整体式设计,转向强调多方参与的、问题导向的、以参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为核心的协商式规划行动。[2-3]
在参与式社区规划中,社区居民是利益相关的主体,是自身社区环境空间改造与建设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过程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合作,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作出融合社区居民智慧、满足社区居民实际诉求的乡村规划设计。参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取社区居民的意见,以便让实施规划更好地达到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良好效果。
参与本身并非目的,否则将走向“为了参与而参与”的形式主义。[4]
二、设计背景
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安堂村推行参与式社区规划,项目组主要有以下的考虑:
首先,安堂村北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隔安基东路相望,南倚竖石岭山,距珠海金湾机场直线距离仅有四公里左右,有“航展第一村”之美称,地理位置较好。但是,目前乡村范围内空白可开发的用地很少。鉴于该村进行社区功能升级及环境品质提升是必然的趋势,未来的规划及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现有村内户籍人员及非户籍外来人员的诉求。
其次,安堂村存在着珠海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现象。例如村内老龄化现象表现突出、社区夜间治安管理一般、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及活动场所较为有限、交通通道狭窄、村内卫生条件较差、村貌建筑形象杂乱等。经济发展、社区发展与空间建设这几方面并不均衡,需要设计人员综合社会、经济、规划等学科知识,与当地居民一同找寻解决社区现实问题、实现未来可持续健康社区发展的路径。
图1 安堂村现状
三、现状问题剖析
安堂村总面积为9.2公顷,村居总体布局为近似扇形,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约380m。村内户籍人口503人,非户籍外来人口518人(均为2015年数据)。经项目组实地调研以及对村民进行跟踪采访,发现安堂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社区问题:
(1)村内人口总体男女比例协调,但是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村内常住的户籍人员主要以老年人与小孩居多。非户籍外来人口总数与户籍人口接近。村内目前常住人员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村民、外来经营者以及附近大学的学生。村民内部关系较为紧密。外来经营者主要租用村民的房屋,进行各种店铺经营。外来经营者相互联系并不紧密。学生在店铺产生消费,也会进行兼职活动,所以学生与外来经营者的联系,相较与村民间的联系要更加密切。社区目前没有形成足够的社区文化和凝聚力,部分人员对社区公共事务关注不多,热情不高。
(2)安堂村基本路网结构比较规整,村域的最外围环状围合式道路构成了村内机动车通行的主要道路。项目组在调研时候发现,有些外来车辆在道路上无序停放,使得本来就非常紧张的道路空间显得更加堵塞。路网运行模式的优化、遵纪停车的监督与倡导都是未来需要考虑的内容。
(3)村内目前的产业包括农业、饲养牲畜、水产养殖、外出务工等。由于村内饲养牲畜较多,有时候清洁活动跟不上,导致居民生活的环境比较差。村内西侧主路旁紧挨着明渠。这条水渠既影响行车空间,又漂浮着垃圾,气味与观感均不雅,长期也没有人主动或组织去清理和改善,严重影响安堂的村貌。
(4)村内的空间标识度不高,空间的公共秩序也一般,未来可开发的空白场地也很有限。村入口的广场,本来应该作为重要的沿街形象展示,同时也是村民跳舞的重要活动场地,但现状比较简陋,也没有相应的配套休憩设施。村内现有三排商业街,但是建筑形象破旧,内街的空间单调陈旧,部分商店存在乱占外道路的情况,现场缺乏监督和必要的管理,消费者的舒适性受到影响。村内街道形态相似,沿街缺乏标识系统,外来人员容易迷路。
图2 健身广场现状 图3 村口牌坊现状
(5)安堂村目前的各种状况,使得未来的社区规划和治理将面临许多难题。首先是当地缺乏一个协调沟通居民的平台或组织,居民的呼声没有渠道发出,居民的真实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居民建设家园、维护生活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被调动起来。其次是从前的设计模式未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和与时俱进,传统的设计模式重视物质空间的建造和美观,但是对客观使用者的多元需求,以及建成环境的和谐维护,都不够重视。在目前情况之下,安堂村要想实现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就迫切地需要找寻出一条能够满足多方主体需求的参与式规划设计道路。
四、规划实践
(1)建设协商平台,定期解决社区议题
规划项目组在设计调研最初阶段就明确:设计人员务必与当地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发调查表格、抽取访谈等方式了解普遍的民意需求,同时另一方面选取居民代表(要求必须是在安堂生活超过10年或自身对安堂怀有归属感)建立合作关系,让那些对本地怀有深厚情感的居民能够充分加入到规划方案的讨论、生成、实施以及建成维护中去。
居民群体包括有本地村民、外来租赁者以及学生,里面自然还包括有村委会的干部、商业街的管理者等人员。项目组对村委会提出建议,从项目调研开始,在村委加设针对参与式规划的居民代表办公点,有居民代表与设计人员轮流驻扎,建立起村内各方提出意见与协商问题的活跃平台,负责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形成科学合理的社区环境优化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设计人员还与作为管理者的村委会与商街物业进行沟通,希望他们在收集不同群体意见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职责,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管理维护,也对居民提出共同维护社区文明的倡议。
图4 规划讲评会议现场
(2)构建科学路网,倡导文明交通纪律
安堂村现有路网存在缺陷,需进行合理调整,减少部分原有车行道路,同时实施分时段管理。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就路网调整方式不断征求村民意见,向村民进行规划知识和交通意识的宣传。同时设计人员建议让一些喜欢待在家门口交流的老人兼任文明交通的监督员。因为老人平常坐家门口和路边,遇见乱停乱放行为就可以当场监管制止,或者提醒车主要按时段遵循交通管理。经过实际执行,乱停放现象少了,防火通道顺畅了,既降低了乡村的安全隐患,又让村民有效地参与到规划的后续健康维护中,还能发挥老人家的余热,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逐步推广了文明交通纪律,可谓一举多得。
(3)改善生活环境,培养主体维护意识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针对生活环境问题对居民进行意见征求和方案交流。针对居民意见较多的旧水渠不雅以及牲畜影响环境的问题,设计人员进行了修复破旧水渠与老旧外墙的设计,采用跌水方式和运海绵城市原理实现明渠上的绿化改造与水体的生态化处理,并取消道路一侧绿化带设置,实现整体道路的拓宽;同时结合整体村貌和建筑质量,对牲畜养殖场所进行了艺术墙面隔离和垂直绿植美化的建议。还有针对村口附近的旧商业建筑形式破旧以及公共秩序一般的情况,设计人员对村民提出改造的建议,同时联合居委会和现商业街的物管人员,一同商议未来新商业街的空间管理与规范的办法。规划设计活动提高了村民爱护家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唤起了村民对生活环境的自觉尊重与维护意识。
图6 水渠改造后(示意)
(4)优化空间特色,增强文化认同感受
安堂村紧靠珠海金湾机场,依靠着航展的东风,再融合金湾特色民俗——编织与鹤舞等传统活动,在旅游产业的前景被看好。设计人员把村民较关注的、需要改造更新的公共空间节点,依据村民的活动特点和维护需求,创造了一系列尺度怡人的特色空间,而且给各个节点空间都起了优雅的名称:比如绿廊逐影(入口广场前绿化空间)、和舜登第(村口和舜牌坊广场)、碧园春荫(村委会附近开敞空间改造)、安诗入画(安诗街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等。这些名称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具有优美的文化意象,而且从旅游策划的角度可以构建出一套“安堂九景”的乡村特色旅游路线。在规划方案讲评大会上,村民对标识系统和特色空间都给予热烈的好评。
图8 主题标志评选现场2
(5)提升居民意识,共建和谐社区文化
在调研过程,设计团队主动在乡村现场举办主题活动,把构思和设计展示给村民并征求意见,过程中向居民倡议建立优良的社区文化,以活跃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凝聚力。比如设计团队为安堂村设计了主题标志,并进行标志评选活动,由村民现场进行观摩和投票。不管是面对推着婴儿车的夫妇,还是面对听力不太好的老年人,设计人员都很认真为他们服务和讲解,让他们更好地行使参与决策的权利,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也表达出希望多方共同努力把安堂村建设成为美好的示范性社区的愿景。
结束语
乡村的参与式社区规划需要把区域内的居民视为参与规划的重要主体,具体规划设计可从空间导向与管理指引两个角度切入考虑。空间导向以实体空间优化更新为外部体现,说明规划应反映遵从乡村社区居民意愿的空间改造情况。而管理指引则从社会、管理等层面入手,要求规划引导乡村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规划设计、建立有效的协商路径和管理机制、进而形成长远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以上就是笔者对安堂村参与式社区规划项目的一点浅薄的思考与总结。项目还未结束,设计的修炼之路也是无止境的。笔者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实践以及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段德罡,桂春琼,黄梅. 村庄“参与式规划”的路径探索——岜扒的实践与反思.上海城市规划,2016.4.
[2] 袁媛,柳叶,林静. 国外社区规划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上海城市规划,2015.4.
[3](英)尼克·盖伦特,史蒂夫·罗宾逊 著;董亚娟 译.邻里规划:社区、网络与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 刘佳燕,谈小燕,程情仪. 转型背景下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清河街道Y社区为例.上海城市规划,2017.2.
论文作者:陈康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社区论文; 居民论文; 村民论文; 村内论文; 乡村论文; 空间论文; 珠海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