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活动与创新思维培养研究论文_田富

小学科技活动与创新思维培养研究论文_田富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实验小学,564499)

摘要:小学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格,因此小学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的时期,促进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当前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阻碍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小学科技创新课堂,积极提高学生的自我参与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适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入手进行分析,对小学科技活动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技活动;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1.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通过不合常规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人生来固有的、可以通过遗传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逐渐培养获得并逐步提高的过程,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生正处在各项能力最初发展的时期,思维和方法还没有定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开设一定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与此同时还能够适当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创新意识的基础,重视并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新课改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2.1应试教育,忽略科技活动

我国的学制模式决定了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升学模式,长期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也使得小学的教育过程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学校过分的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科技活动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背诵客观知识上。不止如此,在应试教育的掌控下,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局限于课本中的基本知识,采用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乐趣。

2.2知识传授,忽略个性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里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统一的安排实施,对于教学效果的平定也采取单一的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多依靠一种惯有的模式和程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和安排,完全没有一点自主性,而且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只看重“标准答案”,对于某些不合常规的答案予以否定的态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会大打折扣,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会造成一种不良的课堂氛围,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影响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

2.3完成目标,忽略知识扩展

教学过程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组成,教学的素材也通过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形式有所展示,许多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将教科书当成授课的主要依托,认为只要将书上的知识讲解好,学生能够尽数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即可,却忘了教科书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载体,提供的也只是一些基本的案例,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关知识的扩展,没有了知识的扩展,学生获得的仅仅是书本上固有的知识,不仅对于扩宽知识面、增长见识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小学科技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3.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师长、朋友、知己、督导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科技老师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友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团结互助,自觉的培养创新思维。

3.2用观察激发探究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能够保持持久的直觉,观察是学习过程中的前提,尤其是在小学的科技活动课堂上,必要的观察可以让学生对一种事物或者现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思考和探究活动的产生,因此教师在科技活动授课过程中应该组织一些适当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有趣的不倒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样式各异的不倒翁模具,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不能倒在地上呢?通过抛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自己的方法是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3.3借猜想碰撞火花

进行试验研究,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其中“提出假设”是进行试验的第一步,它是在发现问题之后经过仔细的思考提出的可能性假设,学生可以根据假设来制定相应的验证计划,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验证得到最终的结果,同时在猜想的过程中小学生思维活跃的进行着头脑风暴,更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比如在教授《有趣的浮沉现象》这一课时,学生观察到水中的物体有的漂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从这种现象中猜想这样活着那样的原因,并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了发展,即使有些猜想是错的,也应该值得鼓励,学生多动脑筋猜想,思维就更开阔、活跃,逻辑思维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3.4用实验扩宽空间

科技活动最主要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探究的心态正好符合科技活动课堂的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一改往日文化课的授课方法,将课堂气氛营造的轻松愉悦,然后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也未尝不是一种学习。比如在学习《改变浮和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铃薯、面团、泡泡糖、螺丝钉、食盐等物品,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本来漂浮的物体沉入水底,或者沉底的物体漂浮起来,学生在亲自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手脑并用,既发展了思维,又促进了实践。

结束语:

小学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贯彻新课改的基本方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实践、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严漩.提升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

[2]刘俐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漫谈[J].中华少年,2018

[3]崔莹.基于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2017

论文作者:田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小学科技活动与创新思维培养研究论文_田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