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探讨论文_黄泽俊,郑春伟,郑新上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探讨论文_黄泽俊,郑春伟,郑新上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50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缓解我国众多人口住房压力,高层建筑逐渐受到工程人士的青睐,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降低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裂缝,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章首先分析混凝土产生的原因,并对混凝土裂缝常用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质量;混凝土;裂缝控制;工程技术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水化热时,引起内外温度差,使混凝土内外应力不等而产生裂缝,其次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和后期养护中没有保温保湿造成的裂缝;威胁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直接影响结构的防水功能,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施工技术,加强对规范的应用,注重施工中的每一细节,确保施工裂缝的控制。

1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1水泥水化热影响

水泥在水化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升温阶段,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累不易散发,而表面混凝土散热较快,由此形成的温度差使得混凝土受热膨胀不均匀,内部产生压应力,当拉应力大于结构抗拉强度时,在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在降温阶段,混凝土冷缩,此时弹性模量迅速增长并受到基底的约束,若降温速度较快,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超过抗拉强度时会产生贯全截面的结构裂缝,带来严重危害。

1.2外界温度变化

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时外界温度、水泥水化热二者温度叠加的;当外界气温越高,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也越高,则内部温度与外表温度形成的温度梯度增加。如果浇筑完成时间在傍晚,会导致外部温度降低过快,内部温度不能及时散发,此时,极易因温度应力不同而产生施工裂缝。

1.3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影响

混凝土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和保湿养护,造成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较小,收缩也小,故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其表面的收缩,产生纵横的裂缝。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混凝土原料的选取和配比

减小混凝土骨料表面积及空隙是降低水泥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在骨料的选择时,应遵循高强度、级配好的原则。研究表明,用碎石作为骨料比用卵石作为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高10%~25%,故采用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中砂作为细骨料,同时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作为细骨料,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和复合型减水剂能有效降低水泥用量和内部温度,对预防混凝土结构因温度收缩而引起的开裂问题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减水剂在混凝土中能够延缓水泥水化的作用,延长水化峰值的时间,降低内部最大温升值,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2.2 避免夏季高温浇筑混凝土

夏季室外高温条件下,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易快速失去水分,表面混凝土过早完成终凝,造成表面干缩裂缝。因此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时,我们应避免在夏季大风高温环境下施工作业,应采取夜间施工方法来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同时也要把控好入模的混凝土温度,一般宜控制在26℃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采用跳仓浇筑法

目前大体积基础施工中较多采用跳仓法来控制裂缝,该方法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散发,预防裂缝的产生。跳仓法的基本原理是:结合实际情况,将超大基础面积分成若干个小块,分别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跳仓顺序来完成浇筑。这样先浇筑的混凝土能充分释放内部的应力,减少内部裂缝的形成,后浇筑的混凝土借用先期浇筑的混凝土留下的边缘线可进行施工。

2.4 减小结构约束

结构本身受到约束的作用,当其因某些原因受到的拉应力又远远大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值时,混凝土可能在早期就产生开裂。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结构受到的约束作用是施工中控制裂缝的主要问题,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减小约束作用的措施:

2.4.1 将混凝土地面结构与竖向墙体分开时,可使混凝土地面结构在不受约束条件下自由收缩,减少裂缝的形成。因此我们在施工中可采用泡沫板或挤塑聚苯板等材料在浇筑混凝土前垫在墙壁上,使两者分开,达到不受约束的条件而自由收缩。

2.4.2 同理,混凝土板浇筑完成后在自由收缩时,会受到柱子对它的约束,因此,在规范允许得条件下,我们在施工时采用泡沫板或挤塑聚苯板将柱子与混凝土板分开浇筑,这种分开浇筑的方法,能大大减小混凝土板开裂的风险,同时还能消除板收缩时对柱子早期产生的剪应力,减少柱内附加弯矩,增加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5 加强对混凝土振捣和养护

振捣是影响开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浇筑初期,底部干燥的模板和基层会吸收大部分水分,经振捣后混凝土中较大的粗骨料会沉入底部,较小的骨料留在上部,造成结构有明显的密度梯度。再加上振捣不够均匀,振捣棒插入混凝土内部深度不足,振捣时间不足等因素,也会造成混凝土密度不均匀,密度较小的区域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宜采用机械摊铺,均匀充分振捣。

振捣后的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的作用开始硬化,在尚未具备足够强度而水分过早的蒸发掉,而使结构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在表面出现干缩裂纹,所以养护对混凝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12h~18h后开始养护,养护采用洒水自然养护,首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用来控制内部水分的蒸发,使其在恒湿条件下进行养护,其次在表面覆盖一层麻布,用来加强保温控制温度降低速率,使其在温差变化不大的条件下进行养护,这样混凝土养护做到了保温保湿的养护,可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一直以来,建筑工程中的裂缝控制受到各相关人士的关注,裂缝的产生是一个综合使用的结果,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有关,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应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裂缝的管控。

参考文献:

【1】王培人.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剑科技信息,2011(15)

【2】曹可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建筑结构,2002(8)

【3】骆吉勇.浅谈住宅建筑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下旬刊),2013(4)

【4】李跃龙.浅谈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2015(29)

论文作者:黄泽俊,郑春伟,郑新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探讨论文_黄泽俊,郑春伟,郑新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