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创意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形态论文,高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创意经济?广义地讲,创意经济指一切以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的创新型经济形态。狭义地讲,创意经济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的创造力、智慧和技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城市经济新形态。创意经济强调文化艺术创造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其主要标志有二,一是创意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二是创意产业成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从空间分布来看,创意经济兴起和繁荣于现代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城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心。现代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可持续、产业结构可持续、城市功能可持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可持续。创意经济的内涵极具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特征,大多数国际性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以后,都把发展创意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我国相当一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已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创意经济兴起的背景
创意经济兴起和繁荣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转移到依靠人的个体创造力、文化艺术等创意要素的时候,创意经济应运而生,在客观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1.创意经济是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创意经济兴起于上个世纪末的欧洲。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城市,随着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过程,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由于传统制造业能耗高、污染大、产品附加值低,受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逐渐转移和衰退,城市出现产业空洞化。要实现财富和就业的持续增长,必须发展以人才、技术、信息等战略资源为核心要素的新经济形态。
同时,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制造业无法依靠低成本和规模化与外部竞争,不能进一步增加财富和就业。唯有依靠创造力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占据价值链的高端。上个世纪末,随着北欧各国失业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发现加入设计等创新力量,可以协助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增加就业机会。北欧各国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慢慢把文化色彩融入到产品设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需求,拉近了产品与生活的距离。创意经济在世界发达城市应运而生,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壮大和兴起。
1998年最早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英国,2002年创意产业已经占到GDP的7.9%,跻身于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但它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金融业,达到195万。其首都伦敦创意产业的贡献度已经超过金融服务业,英国经济实现从制造型向创意型的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创意产业的增长是服务业的两倍,是制造业的四倍,迅速成为各国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创意化
创意环节在传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意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决定因素,在产业层次上形成了广泛的创意指向。即便是像汽车、手机这样具体的产品,决定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也已经变成非功能型的设计和品牌文化,全球的领先制造商都已经把产品的设计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在技术趋同的情况下,设计正在成为决定该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游、动漫、出版、设计、软件、影视等数字内容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部分。这一改变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创意消费需求的增长,创意产业由此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创意经济高度融合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征
所谓高级形态,是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间纬度看,创意经济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特性,但它的产生不是从可持续发展观形成之初就有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三个转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由物质、生态、环境等自生性资源向知识、技术、智力等再生性资源转变;二是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三是城市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创意经济、总部经济、流量经济等知识经济新形态转变。创意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属性,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
1.创意经济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知识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一方面,与依托大机器的工业经济相比,创意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创作生产、网络化传播消费为基本特征,生产和消费天然具有空间占用少、物耗能耗低、污染排放弱的特点;另一方面,创意经济以信息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为基础,使传统意义上边界清晰的不同产业,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创意的力量形成产业融合趋势,极大地消解了时空距离和常规资源对传统产业的制约,降低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2.创意经济从客体资源开发转变到主体资源开发
创意经济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来自于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等主体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意或创新价值的实现与产业链紧密结合,人们更加关注产业链的中低端,客体资源的开发主导着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产业发展的惯例,科技飞速发展和消费需求提高,迫使产业缩短升级和更新的周期。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的困扰,更加注重创意生产、技术研发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几何倍增效应,以开发主体资源为核心的创意经济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3.创意经济核心资源具有可持续性
创意经济的核心资源是创意,创意指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等非物质资源,包括再思考或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从似乎杂乱无章或截然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共同线索的能力,敢为人先的能力,修改规则的能力,想象未来方案的能力等。创意是无形的智力资源,通过知识产权有形化,相对于有限的物质资源,创意资源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韩国将创意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创意资源具有独特性、可传承性、非磨损性、流动性、共享性和无限增殖性,决定了创意经济的可持续属性。
4.创意产业是区域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意产业位居价值链的高端,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创意产业也是创新性产业,大致包括制造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部分,属于现代服务业新型产业范畴。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指知识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耗能和污染低,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群。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升级需求下,追求创意突进和价值提升的结果。创意产品的生产,输入的是知识、技术、文化等非物质性的、无形的创意资源,经过创意主体的创新,输出的是高附加值的、无污染或者低污染的创意产品,是一种有利于与环境的生产方式,创意产品,具有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资源利用高效率性、产业发展强持续性和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等环境友好特点。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广告设计、商标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使知识含量、文化含量成为决定产品价值的关键因素,创意产业的自主创新速度和水平是决定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具有节约型经济的特征。
创意经济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1.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主导产业的配置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遵循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产业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按照一、二、三次产业顺序依次更替,以及各产业内在经济联系的协调化的客观规律。首先,创意产业带动服务发展。现代城市主导产业形态演进表现为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过程。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壮大是产业分化结果,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城市产业逐渐分化,传统制造业移出中心城市,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营销、管理部门逐渐分立出来成为独立盈利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其次,创意产业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现代城市是人才、技术、信息等战略资源的聚集地,创意产业发展体现了现代城市的比较优势。创意产业占据价值链的高端,是科技、文化和创造力的融合,产品附加值高。创意产业具有典型的“筱原两基准”特征,即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速度快,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三是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明显。同时创意产业关联度极高,中、下游产业链可延伸性强,对区域辅助产业、基础结构的带动作用明显。
2.节约城市空间资源
城市空间资源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空间资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自生性要素,也是制约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创意经济的发展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聚集,创意产业具有集群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其他产业不同,创意产业偏好对存量空间的组合利用和集约利用。
组合利用指创意活动和创意产业在城市废弃空间的集聚。依托旧厂房、旧仓库集聚兴起是创意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工业化导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涨的“大城市病”,驱使传统制造业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逐渐转移出中心城市,选择新的区位。制造业的移出导致城市产业空洞化,城市中心区域出现大量闲置空间。创意经济发展之初,其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规模较小,对空间成本比较敏感。城市废弃的工业建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经过设计组合,具有很强的吸引同类企业入驻的能力。与旧城改造相比,创意活动和创意产业新业态与旧厂房、旧仓库组合,降低城市改造成本,空间组合配置效率高。国内外有大量创意经济组合利用城市存量空间的成功案例,美国纽约下曼哈顿休斯敦街以南地区(SOUTH OF HOUSTON STREET,缩写为SOHO)随着制造业迁出,原有19世纪制造业发展时的厂房仓库,被当地艺术家运用现代艺术风格进行设计处理,使SOHO成为先锋艺术和前卫的代名词。我国上海也依托旧厂房、旧仓库已经发展了50个创意产业集聚区。
集约利用指创意经济在城市高校周边区域以及产业开发园区的集聚。依托大学和开发区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高校周边区域和开发区是技术、人才、研究成果的集中地,往往成为创意产业集聚的先导区域。创意产业的产业组织形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空间上与高校周边区域和高新技术园区融合,首先可以避免园区重复建设,节约城市空间资源;其次便于共享高效的创意资源和人才资源,产业园区的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扶持政策,节约运营成本;三是利于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创意产业的强关联性,使之与制造业、服务业构成产业共生关系,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便于创意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园区管理部门之间共同构建具有知识外溢、规模效应、互动创新的城市创新体系。如上海杨浦区的“赤峰路现代建筑设计街”就是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优势自发集聚起来的产业基地,短短860米的街道集聚了500多家建筑设计企业,在2003年创造了产值10亿元的业绩,空间资源集约配置效率极高。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内的创意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意产业园、武汉光谷的数字娱乐产业园、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字娱乐软件园等,利用既有产业园区空间资源发展创意产业,提高了城市存量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
3.转型城市主导功能
城市功能转型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意产业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引导城市主导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有效渠道。城市主导功能与其主导产业形态密切相关,首先,创意产业逐渐取代原有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业,通过面向市场提供研发、设计、创作等生产性服务,进一步扩大城市的经济联系,增强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服务功能;其次,对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城市,创意产业有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意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科技创新以标准化技术为核心,易于引进和模仿;而文化创意难以简单的引进和仿造,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工矿城市、资源型等以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城市经济面临倒退。通过挖掘本地独特的创意资源,营造创造性、个性化的城市环境,吸引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集聚,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生产高技术、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降低城市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和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性,以文化创意的创新优势来弥补资源与资本的劣势,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4.集聚城市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城市的创意环境是影响创造性人才集聚的关键因素,创意环境优劣程度可用城市创意指数进行评估。美国文化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创意经济在当代经济中突起表现为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创意人群的区位选择决定创意企业的区位选址。在创意经济时代,如何动员、吸引和留住有创意才能的人才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创意阶层分为“超级创意核心”(super-creative core)和创造性的专业人才。创意核心由“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其任务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创意人才的集中有明显的地域空间指向,往往偏好利便性高、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性城市的创意人群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12%,我国创意人才在数量、层次和结构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的创意环境还有很大差距。
5.促进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同所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形态一样,创意经济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资源,但是创意经济能够将这种物质依赖性降低到最小限度。相同的投入下,创意经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好,就业效应最明显,资源消耗最低,环境污染最小。这是因为,创意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创意具有高融合性和强渗透性,能够提高传统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产业聚合能力强,但合作成本低,很少与其他产业发生资源冲突。同时占用空间较少,引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环境友好。同时人的创造力、智力技能表现出相对的无限性,具有永续利用的可能,创意经济客观上实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城市发展创意经济的途径
1.开展城市创意指数研究,科学衡量创意经济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城市创意指数研究是如何衡量和评估一个城市的创意经济发展态势和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城市创意指数,可以科学判断城市发展创意经济的优势劣势、基础条件,评估和量化创意经济对城市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贡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教授佛罗里达进行了国家和地区创意指数的先驱性的研究,提出区域性经济持续增长应建立在“3Ts”的基础上,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以及包容(Tolerance),并照此框架提出了全球创意力指数”(GIC-Global Creativity Index),作为衡量欧洲和世界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对14个欧洲国家创意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国家在包容性方面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2004年,香港在国内首次进行城市创意指数研究,构建了由结构/制度资本(Structural/Institutional Capital)、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和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以及“创意成果/产出”(Manifestations Of Creativity)组成的“5Cs”模型。上海在内地城市中率先开展创意指数研究,2006年发布了“上海城市创意指数”,指数显示,2005年上海市创意指数比上年增长9.1%,其中,科技研发指数增幅达25.2%,社会环境指数增幅达14.9%,人力资源指数增幅达5.2%。
2.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引导创意活动和创意产业的合理布局
创意经济的发展是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结果。政府要有意识地将城市空间规划和创意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存量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转换废弃空间的功能,重塑城市形态、实施分区管理的空间政策等措施,结合创意经济的内在需求,保护自发形成的创意活动和创意产业集聚区,结合城市属性和产业基础,扩大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供给。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城市都十分重视将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2006年上半年,上海市已改造建设了50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了美国、日本、比利时、法国、新加坡、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创意企业,2005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7.5%,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北京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和时尚地标之一;上海苏州河畔的创意仓库、8号桥创意产业园、海上海LOFT产业园、成都的红楼LOFT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都是政府主导下将城市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3.提高城市利便性,聚集创意性人力资本
适合创造性人才生活、工作和旅游的城市将成为创意人才集聚的优势区位。创意经济的发展遵循创意城市集聚创意人才、创意人才吸引创意企业的基本路径。据统计,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性城市的创意人群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12%,我国创意人才在数量、层次和结构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苏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重庆等许多城市,都将创意经济作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但普遍存在服务业发展缓慢,创意性人力资本,特别是核心创意人力资本薄弱、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城市利便性理论表明,高质的人力资源有向利便性高的城市集中的趋势。利便性指城市金融、法律、保险、交通等生产性服务和餐饮、休闲、娱乐和体育等消费性服务的现代化程度。创意人才一般属于高收入阶层,更加关注对城市的音乐、艺术等人文环境和气候、地理景观、生态等自然环境,利便性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城市将成为创意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
4.完善制度安排,提高创意资源的丰厚度
知识产权是创意经济的载体,是创意产业化的关键。一方面,创意经济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创意资源通过知识产权的占有和交易实现其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创意的投入和产出均带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过度保护常常导致知识产权纠纷和市场失败,限制创意经济的发展。制度安排的重点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便于创意个体和机构获得知识产权,实施更加广泛的法律保护,提高违法成本;二是建设知识扩散共享的许可制度,完善图书、档案、文史资料等静态创意资源的扩散共享渠道,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提高动态创意资源开放度和分享度。三是健全市场机制,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创意资源的高收益带动创意资源的高投入,形成创意经济的良性循环机制。
5.定位产业属性,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
从国际经验看,创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对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范围进行准确的界定,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基础。目前,上海、北京、重庆、南京、深圳、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都制定了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将发展创意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长沙、武汉、长春、成都等地也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城市,多数城市都明确了优先发展的创意行业。这些城市的创意经济发展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城市在创意产业的产业类别界定上还比较模糊,将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混淆;二是在重点发展的创意行业选择上存在雷同现象。如东、中、西部城市都不约而同优先发展互动休闲软件业、传媒业等消费性服务行业,比较忽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不同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有不同的取向,各地应根据本地所处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先发展符合城市属性的创意行业,避免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和相关配套手段等领域的恶性竞争。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创新设计论文; 空间设计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企业空间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