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言关系研究论文

老子道言关系研究论文

老子道言关系研究

杨 浩,史向前

(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 老子的道是精微深远的,而语言是直接的。老子关于道的言论复杂而深奥,正确理解这个命题对于理解老子哲学有着很大的作用。“道不可言”说明的是本体之道无法言说,“言不及道”说明语言在认识事物规律之道时有着难以逾越的局限,“道何以言”说明在现象层的道是可以言说的。

关键词: 老子;正言;希言

道言关系作为老子哲学一大问题,是理解老子道论的关键。所以对老子之道的深入理解,首先要弄清老子道与言的关系问题。老子的道言观,其实是体现了人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根本性的问题。《老子》全文五千言即是其立身行道,借言以立道的具体表述。老子在文本中提到了很多关于言的态度、方法等观点。道与言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老子言道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本文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老子的道言体系。

一、道不可言

老子在论道时,与言紧密关联。《老子》第一章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53王弼注“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2]2王弼的注比较符合老子的本体之道。“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常体“无”,以观照道的奥妙;常体“有”以观照道的边际。无与有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可以视为幽深的,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奥妙的门径。[1]73-78这一章涉及了道与言的有、无两个层面,结论性的描述则是“非常道”与“非常名”,即不是真常永恒之道与真常不易之名。

这种真常之道具体是什么样的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1]159寂代表了一种无声的状态,寥代表一种空泛无形的状态。以及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1]113都详细地说明了道的这种状态,这是感觉与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道无形自然无名,有形则自然有生灭,有名则自然有限定,而道是无限的,不落于概念之中,不为概念所限制。如老子所说:“道常无名、朴。”[1]188道永远是无名而朴质状态的。

二、言不及道

既然老子论道立足于言,我们就不得不借助于“言”来理解老子的道。老子充分认识到了言的局限问题,如“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1]188名称制定了就有了限度,知道此限度才可以避免危险。老子深刻地认识到了言的局限性,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人们不认识道,妄言道以至于从名言上来加以考量,而这正是祸乱的根源。在《老子》文本中,老子对言的局限性的认识也有着诸多的描述,如“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7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27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1]348都充分体现了老子对言的一种批判质疑的态度。

如老子所说的“正言若反”[1]337正是在深知“言不及道”的基础上的一种另类的表达。因为老子所说的言论是符合正道的,而世俗之人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会认为这是一种相反的言论。名言的误导已经使得世人完全的背离了真实之道,建立在名言基础上的对世界的认知在老子看来过于固弊而不够通达。老子正确认识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尊重客观规律。

道的原则就是少说话,只有坚信道才不会走向道的反面。老子也说“道法自然”[1]159意谓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1]173因此“希言自然”[1]153揭示了道的运行是自然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老子在论述“希言”之前就主张“不言”提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60即有道的圣人就要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物,采取“不言”的教导。老子认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74多言会加速导致败亡,不如持守中虚。老子不重视外在的人为的一切形式教条的东西,主张潜移默化的行事原则,这无疑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关于“希言”的具体原则与方法,老子提出了“贵言”、“善言”与“信言”等方式。

道的特性与作用正是老子想竭力阐明的,为此他不得不首先表述道与言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我们对老子之道产生误解,认为道是一种概念上的存在。在建立了这个前提之后,言就成了老子表述道的一种工具,而不是道本身。所以说,我们从言的角度来理解老子的道,或者说老子借言所要表达的道,才是我们所关注的核心内容。我们无法直接否认,其所谓的不可名、不可说,乃是指本体不可言说,而不是指对本体的一种言说。[3]道在本体上是无法言说的,在现象上却可以言说。所以说我们对老子形而上之道的理解,不仅可以从正面来加以阐释,更可以从无法言说之道来剖析,使得我们对老子之道的理解更加清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或者概念上面。

三、道何以言

按照我们世俗的理解来看,老子这样的说法是与世俗相背离的,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老子用这样的表述方式为我们彰显了何为正道。《老子》文中的许多章句都体现了“正言若反”[1]337的特点,诸如“柔弱胜刚强”[1]19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15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272“故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1]225。老子之言是合道之言,反是老子之道的一个规律与特性,按照常人的观点总是去争去有为,老子却与此相反。老子的眼光非常深远,老子之道并不拘泥于某一时某一刻,而世人的观点是非常偏面的,种种的认识与观念是不符合道的发展规律的。在《老子》文本中,众多的语句都体现了这个特点,可以说体现了老子最鲜明的语言特色。老子的思维与常人不同,当世人都看到了种种差异时,老子却看到了相同的部分。所以老子对世人持批判质疑的态度,这也是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价值观的原因所在。

After a 5-year follow-up of European randomized studies, the expected increase in survival of D2 LD group was not achieved; the 5-year survival in the Dutch trial was 45% in group D1 LD and 47% in group D2 LD. In the British trial, it was 35% in group D1 LD and 33% in group D2 LD[32,33] (Figure 5).

“二线”即教学线与实践线。教学线以项目数据库为案例数据库,将工程化教学思想[6]贯彻到数据库课堂教学中,采取“学习-模拟-设计”三段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学习阶段主要是学生学习知识并验证结果;模仿阶段是学生自己实现类似的任务;设计阶段是学生自己动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实践线按“分析-设计-应用”三阶段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实践教学目标,即:问题或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三阶段。

既然道在现象层是可“言”的,那老子给予了我们哪些具体的言道方式呢?

(一)正言若反

老子最显著的特征是对现实的批判性反思,这种反思植根于他对历史的深切认识、对其生活时代虚假的社会礼俗的反感与厌倦,由此表现为对个体主观自由的认同和追求、对个人道德的重视和强调。[4]在语言上的表现之一,就是“正言若反”。[1]337

“希言自然”[1]153是老子言道方式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老子提出“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1]153老子从自然的现象出发,指出狂风与暴雨都是难以持久的,这是天地自然的规律。老子指出只有从事于道德才能符合道德,否则就会丧失所有,统治者的诚信也正是因此而丧失的。

老子的道无法用“言”来表达,但老子著书立言又不得不借言以立道。正如老子所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1]159老子还说“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1]314王弼注“宗,万物之宗也。君,万物之主也。”[2]183这里的宗、君实指自然无为之道,老子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要求,即言要跟随道来言说,不能离开本质之道。

(二)希言自然

老子提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1]337水是世间最柔弱的物质,但在冲击坚强之物时,却没有任何外物可以超越从而代替。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却无人能够加以实行。在老子看来有道的圣人是能够承担全国的屈辱与祸难的,所以说正道之言如同反话一样。

我们二次驱车奔驰在卡尔梅克大草原,草原景色依旧:极目远眺,天高云淡,一望无际,绿色一片,时有牛群、羊群散落其间。但当我们仰视东方日出的朝霞突然萌生联翩浮想:

何谓贵言?老子提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128诚信不足,自然不会被信任。悠然而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成功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是这样的。王弼注“夫御体失性,则疾病生;辅物失真,则疵衅作。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无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应,故曰‘悠兮其贵言’也。”[2]43“贵言”意谓不轻易立言,指向了一种对言论所应持的态度。老子认为真正的价值是不立足于文本语言的,而是体现态度上。这是老子学说的独特之处,也是老子思想的价值所在。

经典MDS通常利用相异性矩阵计算低维空间中(通常是二维或三维)对应的节点信息.假设网络中布置有N个需要定位的机器人,每个机器人上设置有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别由x1,x2,…,xn表示,D=[dij]N×N为距离矩阵,dij表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实际距离,即

何谓善言?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1]86老子将“善”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善最原初的含义就是吉祥美好的代名词,老子认为最善的人,应该如同水一样拥有良好的品性从而济物利人。老子用水的形象来表示道的一种伦理上的追求,这种水德在言论方面的表现就是“善信”,老子也说:“善言无瑕谪。”[1]169即善于言谈的人是没有过失的。

何谓信言?老子提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1]348信言与美言是相互对立的,人容易被表象所误导,而忽略了实质内容,而这可能是恰恰相反的。作为儒家的代表孔子认为礼的内容和形式要相互统一,而不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王弼注“实在质也。本在朴也”[2]200可见“信言”贵在质朴。

“贵言”、“善言”与“信言”都是老子语言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老子理想的语言境界作出了铺垫。老子通过最基本的语言来回归简单质朴的道。“希言自然”[1]153是老子自然无为语言思想的体现,使言论回归自然,达到纯然质朴与道和谐相统一的境界。

四、结语

老子的道言关系是辨证的、朴素的。白居易曾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知者有默,常人也有默,但知者的默与常人不同,知者能洞察大道,道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老子虽知道不可言、言不及道,但并非否认道之所体现的不能言,老子在此基础上明说道言关系,从而让我们能够对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至于背离常道。

建立完善的材料验收制度,对材料进行精细化验收管理,并将制度具体到个人,明确每一名材料验收人员的职责,使工作权责分明。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材料初检制度、材料复检制度以及相关验收资料的归档制度等,不断健全验收制度体系,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高成.从道言关系看老子“道”之四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27(6):102.

[4] 马德邻.道何以言[M].上海:三联书店,2014:9.

Research on Taoist Relationship of Lao Tzu

YANG Hao,SHI Xiangqian

Abstract :The Tao of Lao Tzu is profound,and the language is direct.Lao Tzu’s remarks about Tao are complex and profound,an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is proposition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ilosophy of Lao Tzu."The words can't be said" means that the way of the ontology is unspeakable."Unable to say the word" means that the language has insurmountable limitations when it comes to understanding the laws of things."How to say words" is explained in the phenomenon layer.The Tao is eloquent.

Key words :Lao Tzu;positive concept;little language

中图分类号: B2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275(2019)05-0082-03

收稿日期: 2019-04-14

作者简介: 杨浩(1993—),男,安徽滁州人,宗教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家道教与中国哲学;史向前(1962—),男,安徽广德人,教授,研究方向:道家道教与中国哲学。

责任编辑:长 河

标签:;  ;  ;  ;  

老子道言关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