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β系数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为例_风险评价论文

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应用——以商业银行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风险论文,为例论文,系数论文,导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虽然我国在风险评估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上已经实现了系统化,但就企业风险评估方面历史数据十分缺乏,评估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导致目前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性,难以与实际审计计划工作接轨。因此,探索能够广泛应用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我国商业银行较早地引入了巴塞尔资本协议,这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方面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方面相比于其他行业更为完善,更为成熟;而且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数据在平台基础层面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再加上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之间的界限较为明确,这也为商业银行内部的审计单元划分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通过借鉴相关投资组合风险计量模型,以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出一个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旨在为企业项目的审计工作可视化定量的实现提供参考依据。

二、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

(一)β系数的计算原理 β系数最早起源于资产定量模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APM。β系数是投资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风险计量指标,体现着投资过程中的系统风险水平。系统风险主要是指一些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过程中的一种不可分散的风险。而β系数的大小则反映着价格波动敏感度。

瓦茨与齐默尔曼在1990年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针对β系数提出了如下计算公式:

从企业资产的收益率和市场资产的收益率角度考虑,β系数的大小同两种收益率的强弱之间呈正相关,很大程度上,β系数的数值越大表明企业资产的收益率同市场资产的收益率两者之间存在的联动性越强。当β大于1时,这就表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相较于市场组合的平均风险收益率要高,而且其风险也要高于市场资产的平均风险。反之,如果β系数小于1,这就表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相较于市场组合的平均风险的收益率要低,与此同时其风险性也要低于市场资产的平均风险。

β系数的第二种计算公式表明β系数具有较好的线性特征,第二种计算公式表明β系数的计算是一个组合加权求和的过程,表明β系数对于实际单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评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计划阶段本文主要采用了β系数这一风险计量指标作为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分析 关于内部审计的阐释,国际内部审计协会这样认为:“内部审计是以改善组织运营机制,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的一种具有独立性以及客观性的咨询活动”。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引入一套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方法对企业的管理监督工作以及企业的风险应对工作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制定系统的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完善企业的运用机制,实现企业目标。首先,现代内部审计与企业自身在其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蔡春、赵莎在2006年针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提出了审计风险=经营风险×检查风险这一基本模型。这一模型中的经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一些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其中的检查风险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审计过程发生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导致的风险,基于此点考虑,企业目标实现存在的风险同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风险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其次,就审计对象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具有更为广泛的审计面,其中包括了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二次管理,是对企业风险水平的评估确定。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不但要针对企业的监督机制、运营机制进行客观的风险性评估,还要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降低目标实现风险,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其企业目标。

因此,企业在进行现代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当要加强风险意识,将企业内部审计的注意力放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高风险性的领域与环节上,这样才能够较好地以风险为导向,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企业所制定的发展目标。

三、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一)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 《国际内部审计标准》中对于审计计划有如下要求:内部审计必须要以风险为导向,并根据审计计划中的风险评估结果对确定项目审计的先后顺序。基于这点,本文以商业银行为审计对象,构建一个适用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β系数审计单元风险评价模型。在运用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前,首先对于审计对象要按照需求进行单元划分,然后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理论依据对划分的每一个单元单独运用β系数去计量其经营风险,从而为审计项目的立项顺序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于β系数较小风险较小的审计单元采取优先立项的政策,对于β系数较大风险系数较大的审计单元采取滞后立项的政策。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往往就是指企业的预期收益,而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总体层面上则可以由总资产收益率体现。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实质上是企业各个业务单元资产收益率的加权结果,因此企业各个业务单元的收益率的波动的加权求和也就是企业的整体收益率波动。所以,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评估企业总体的运营风险时采用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对企业中的各个审计单元的收益波动情况相对于整体收益率波动程度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内部审计立项顺序提供参考数据。

(二)模型构建的理论前提 本文中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存在如下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模型中所计算的业务单元的收益率包含风险因素。β系数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收益的风险性,因此如果收益率不能够体现出风险因素,那么β系数就失去了其风险评估的这一重要意义。本模型中对于收益的风险性主要以风险预算的形式已经计算到了收入的抵减项中。二是风险计量的有关数据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风险的计量评估必须是一个对数据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本文模型所采用的β系数风险评价必须要以足够精度的风险数据为依据。

(三)模型的基本步骤 图1为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主要步骤:

(1)划分业务单元。对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按照需要进行单元划分是进行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第一步。对于业务单元的划分要遵循如下两方面原则:一是业务单元之间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务单元之间的业务量以及收益率易于区分;二是为了提高审计单元的审计工作的灵活度,业务单元的范围不宜过大。

(2)将各业务单元的业务量同量纲化。由于不同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单元业务统计单位以及口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β系数的背景不同,影响到各个业务单元β系数的计算。例如,对于负债业务往往选用负债余额为口径去进行统计,而资产业务则往往选用资产余额为口径去进行统计,这种差异性的统计方式往往会造成各个业务单元的业务量的和与企业整体的业务量出现一定的差异。为了解决各业务单元之间业务量统计的差异问题,可以将各个不同的单元业务量按照统一化的统计量进行统一化处理,例如全部转化为资产当量,从而达成业务量统计的同一化,解决统计量纲的差异问题。

本模型则主要采用按照各个业务单元的收入比重,对总资产按照这一系数进行资产总额的公平分配,公式如下:

业务单元资产当量=业务单元资产收入/机构营业收入总额×机构资产总额

上述公式中的业务单元业务收入是指不包含风险因素的收入,不同于前面所提及的在计算β系数中公式中所提到的收益。这种按照业务收入对资产总额进行分配的方式是一种以经营为导向的分配思想,主要是为了将机构的资产投向收益最大的业务单元。在计算收益率时所提及的收益则是扣除了风险损失之后的净收益,也叫做风险收益。而各业务单元的资产收益率则等于业务单元的风险收益除以业务单元的资产当量。

(3)业务单元的β系数计算。上文中已经就β系数的计算提出了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依据以及根据β系数的内涵为基础的两种计算公式。在实际中则可以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取其中的一种计算方法。

一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针对审计对象集合收益率与业务单元收益率两者建立了如下的线性关系:

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计算简便,所需的数据种类较少。由于这种算法需要获取无风险收益率,然而无风险收益率的获取确定具有较浅的主观性,这也导致这种计算方法所算得的β系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为了降低该方法计算下所获得的β系数的主观性,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的方法,根据已知的历史数据获取较为准确客观的和β,降低β系数的计算误差。

二是协方差公式计算。利用协方差公式计算β系数主要是通过已知的历史业务单元的收益率以及总资产的收益率,运用协方差公式进行β系数的计算:

协方差公式计算法相较于上一种计算方法无需考虑无风险收益率的影响,这就表示协方差公式计算法所获取的β系数具有更强的客观性,更具有参考性。

(4)审计单元划分。在利用β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业务单元的β系数后,就可以根据审计的需求进行审计单元的划分。审计单元既可以划分为单独的一个业务单元,也可以划分为几个业务单元的组合。相较于业务单元的划分,审计单元的划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划分方式并不固定,每年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重新划分。

(5)审计单元的β系数计算。在完成审计单元的划分工作后,就可以开始计算各个审计单元的β系数了。审计单元β系数即为审计单元中各个业务单元β系数的加权之和。公式如下:

(6)对各审计单元按照风险大小排序。在完成了各个审计单元的β系数的计算后,后续步骤则是按照各个审计单元的β系数的值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而审计单元的这一顺序也将作为审计项目计划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数据。

以上则是整个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全部步骤。对以上步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整个模型中的前两个步骤主要是一个初始化处理,因此在后续一段时间内,前两步不需要重新执行,可以直接套用数据,除非当企业资产分布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前两步才需要重新执行。而后面四个步骤(即计算业务单元的β系数、审计单元的划分、审计单元β系数的计算以及审计单元的排序)则是常态化循环阶段,这四个步骤则可以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进行重新划分与计算,是一个循环过程。

四、内部审计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

对于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审计计划体系是这项工作中关键性的组成部分。而风险评估工作则是审计计划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工作环节。因此项目立项的审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定性与定量评估。本文所构建的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则能够较好的适用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

(一)基于审计单元风险状况的β系数定量评价 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所评估的风险并不受审计程序的影响,主要是对企业中一些不可分散性的系统风险进行评估。β系数的大小体现的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经营风险,因此按照计算出的各个审计单元的β系数对各审计单元进行排序能够直接反映出各个审计单元的经营风险性大小。β系数的大小是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然而实际运用中β系数并不是风险评估的唯一标准,除了进行β系数评估外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后续审计项目的立项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数据。

(二)基于审计单元风险特性的β系数变化趋势评价 β系数作为一个衡量系统性风险的量化指标,除了能够反映出各个审计单元的风险性程度外,还能够根据其变化趋势反映出审计单元的风险性的变动情况。在短期内,业务单元的风险性是不会有较大的变动的,因此正常情况下β系数较为稳定。然而当审计单元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这时β系数就会呈现出较强的变动性,因此可以通过β系数的变化趋势对审计单元的风险特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为审计项目的立项进一步提供参考依据。

(三)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扩展应用 上述模型除了以上的集中基本应用外,还可以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扩展应用。例如,在实际的审计实务过程中,审计对象往往是不同的分支机构以及不同的业务条线,呈现出较强的市场组合特点。因此在进行某一业务条线的集合审计时,可以通过计算出这一业务条线上各个分支机构的风险度量系数β,通过比较不同分支机构的收益率与整体的平均收益率的波动情况,为后续审计项目立项提供参考。这一结果不但能够为审计过程中不同分支机构的选择提供参考,而且在计算该条线业务量时不必引入资产当量进行统计口径同一化处理,能够更加便利的体现考核导向。

五、内部审计β系数风险评价实例——以A银行为例

上述部分都是从理论层面出发对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的具体步骤以及应用进行阐述,为了更为直观更为清楚的表现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A银行为例对其数据进行β系数模拟计算与分析。

(一)业务单元划分 表1所示即为A银行业务范围内的22个条线:

A银行有20个下辖分支机构,因此按照业务条线以及分支机构可以将A银行的业务划分为440个业务单元。并根据企业审计需求对这4400个业务单元划分为不同的审计单元。

(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各业务单元风险测算绝对额、某年度A银行的各业务单元收入以及A银行的年末资产总额等。各个业务单元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所获得的收益率是考虑经营风险,对经营风险进行了扣除处理后的收益率。公式中的资产当量是按照各个业务单元的收入占A银行总资产的比例按照分配系数进行分配的分配额。

(三)计算方法的选择与参数的确定 由于对于A银行而言,其历史数据较少,无法采用前面所提及的协方差计算以及回归分析进行β系数的计算,因此笔者采用了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的倒算法对各个业务单元的β系数进行计算。

对于A银行而言,其无风险收益率近似为4.2%,因此以4.2%作为其无风险收益率,对其业务单元的β系数进行倒算。

(四)计算结果 通过倒算,对A银行中440个业务单元的β系数的部分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五)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1)分析β系数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A银行的大部分业务单元的β系数都在0~2之间,这就表明A银行的β系数符合β系数的分布规律,其β系数的计算结果反映出A银行各个业务单元的经营风险。

(2)用β系数对审计单元风险状况实施定量评价。上述各个审计单元β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与资金以及资产有关的业务单元相较于其他业务单元其β系数要高得多,因此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可以加强对这些业务的关注度。而且审计单元的β系数按照大小顺序的排序结果也能够为审计项目立项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3)根据β系数的变化趋势评价审计单元的风险特性。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除了上面对各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实施定量评估的功能外,还可以根据其变化趋势对风险性进行深层次的审计判断。如果审计单元的β系数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审计单元的业务量,表明该审计单元的系统不可分散性系统风险正处在一个快速积聚的阶段,该审计单元对于该银行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A银行需要对该审计单元中的业务提高关注度,审计项目过程中对其采取优先立项的政策。反之,则表明该审计单元的风险性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审计项目过程中依据实际资源情况对其持选择性立项的态度。

六、结论

本文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针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并且针对模型在审计计划立项策略的制定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扩展性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与探讨。因为本文所提出的这一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对于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等等这一模型也同样适用,同样也可以对这些企业针对审计对象进行业务单元划分以及审计单元划分,将企业的总资产按照收益率比重分配到各个业务单元中,对审计对象采用β系数进行风险性评估,为其审计计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但本文所针对内部审计所提出的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模型中的β系数的数值大小只能够综合性地反映出各个业务单元的经营风险,并不能够细致地反映出不同类型的风险高低。二是由于商业银行对于数据的保密性较强,本文在实证分析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审计部门自行开发的风险评估数据,只能够在内部使用,并没有经过外部验证,有效性尚需考验。

标签:;  ;  ;  ;  ;  ;  ;  ;  ;  ;  ;  

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β系数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为例_风险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