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损管理水平是衡量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之一。线损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贯穿于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最终体现于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线损管理的意义、影响线损的不利因素及线损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技术措施
一、线损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线损率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电力运行管理水平,同时也属于供电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标准。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尤其是低压线损率指标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供电行业的经营状况,于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1]。由于我国的线损面积较广,管理内容涉及较大,并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线损管理属于一种业务性、技术性、政策性等较强的工作,因此,供电企业进行线损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造成线损的主要原因
(一)架空线路因素
于架空线路方面,造成线损的主要因素为(1)搭建的线路规划布局不科学,部分地区出现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的局面。(2)于设计过程中导线的截面较小,造成长时间的过负荷运行。(3)线路于低负荷运行,例如:部分线路属于季节性用电,日常仅用于少量照明,造成电流小与负荷小,而出现的损耗则较大。(4)接户线过细、过长、年久失修和严重损坏。(5)瓷横担绝缘子出现较多的油泥、积灰、污染物,于雾气较大的天气中,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
(二)用电管理因素
于用电管理方面,造成线损的主要因素为(1)人为因素的偷电漏电。(2)顾客的无功补偿不科学,并未根据经济功率因数实施合理的补偿。(3)变压器与用电设备不配套,造成较大的电量损耗。(4)计量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配置不科学,其中的极性和精确度并未按照国家标准进行。(5)电能表未进行定期的校验和检修。(6)计量装置的容量较大而用电负荷力较小,造成长时间空载计量或者过负荷。(7)计量设备的安装设置未达标,忽略各方面的管理。
三、加强线损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建立健全线损计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线损计量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有:首先,选择较为规范、科学的计量设备和安装区域,定期实施对电能表的校验与检测。其次,加强计量设备的管理与运行维护工作,对表箱和表计实施集中管理,加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计量工作中的应用,防止人为作弊现象的发生。最后,建立计量设备定期检测机制,针对表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准确性进行定期检测,检查电流互感器的连接是否正常,避免计量设备不精确的状况发生。
(二)科学开展线损理论计算,规范、明确线损指标体系
线损理论计算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实地计算提供有力、可靠的理论支持,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找寻线损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线损计量的准确性。因此,在线损理论计算中,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的供电装置和负荷状况,科学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以便于为线损考核提供可靠的标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线损理论计算的基础上,为线损提供一套详尽、系统的线损指标体系,以供我们在线损计量与考核中应用。
(三)严格管理抄、核、收工作
除了加强日常的抄、核、收管理与监督监管工作之外,我们还应当建立起巡查制度,由专门的稽核人员对各地抄、核、收工作进行复核与检查。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抄表、核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和责任意义培养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抄、核、收工作的高效、合理性。再者,我们还应建立起配电变压器器总表与变电所关口表同步、达到高压、低压计量表同步抄表的制度,严厉禁止估抄、漏抄、错抄的行为发生,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损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加强线损管理评价工作,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
在线损理论计算基础上建立起线损指标体系,再加上历史记录、同比记录、行业内标准等,开展线损管理评价工作,定期对线损管理成果展开客观、真实的评价,以便于不断促进线损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同时由主管营业的领导、线损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线损管理团队,专项负责线损管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以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效率、效益。
四、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
(1)加强有关的计量方法和管理制度。供电企业通过精确计算线路的电能消耗,可以严格控制线损。严格依照线路规格,合理安装供电设备。管理人员加强对供电测算设备的管理,以避免供电设备受到外力的破坏。此外,专业测算人员利用一系列的电力计量设备,定期对指定的路段加以测量,以尽量减少线损的发生。
(2)实施线损的准确计算。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需要对线损加以准确计算。理论损耗计算,即严格按照运算方式,利用线路中已知的线路电阻和长度,计算出供电设备的电能损耗。实际损耗计算即利用计量表的输出值减去输入值计算出的电能损耗。通常情况下,理论线损大于实际线损,这是由于实际损耗计算中未能考虑到全部误差。误差的存在,即是线路中的损耗所在。线损误差的存在,不可避免,但超出一定值就需要工作人员重视所存在的问题。线损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可忽略不计,但当超出允许误差的范围,则需要专业测算人员对线路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测,找出线损存在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规范抄、核、收工作制度。供电企业应该加强抄表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控制变电所总表与配电计量表的同时进行,同步记录低压、高压计量表的测量值,尽量避免漏抄、错抄等,以减少由工作人员的操作而造成的线损的发生。
(4)成立检查线损管理小组。供电企业应成立检查线损管理小组,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线损的发生。检查线损管理小组,大大提高了线损检修的实施力度和效率。供电企业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合理组织检查线损管理小组,由上至下设置有效的运作队伍,以保证小组工作的有序开展。检查线损管理小组,定期对所在地区的路段进行线路检修,有效地减少了外力因素造成的线损。检查线损管理小组模式的运行,完善了供电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5)提升功率因数,改造电网升压。在线路传输电流的过程中,保证有用功率不变,通过提升功率因数,以降低无功功率,有效地减少了线损。电网升压有利于减少线损,在线路传输电流的过程中,改造电网升压,以降低供电设备的功率损耗。合理地提高供电设备的电压,以减少电压的分级,降低了供电设备的能量损耗。
(6)提升计量的准确性管理。供电企业需要提升测算设备的准确性,以尽量减少线损的发生。采用功能齐全的测量设备,实现对电能消耗的准确测算,以减小在测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专业测算人员利用自动化的抄表仪,提高了计量的准确度。及时更换用户的测算表,采用准确度高、自动化的电子测算仪,以保证精确的电量测算,减少线损的发生。
结语
供电企业在传输电能的过程与线损的关系密切相关。只有有电能的传输就离不开线损的管理。线损密切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状况,所以供电企业要做好线损管理的工作。为了解决线损方面的难题,供电企业要深入了解线损管理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状况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管理层面的问题要根据解决办法严格地实施,技术方面的难题要善于攻克,提高供电企业的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芦爱燕.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与技术措施[J].通讯世界,2015(01):139-140.
[2]李小南.试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89.
[3]宫金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4
论文作者:贾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线损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设备论文; 线路论文; 电能论文; 措施论文; 理论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