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心墓碑被毁谈现代家庭伦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冰心论文,墓碑论文,伦理论文,家庭论文,被毁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嘉宾:
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5月31日,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位于北京八达岭附近的墓碑被人用红色油漆涂上八个大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此事竟是冰心孙子吴山所为。
冰心与吴文藻育有一儿两女,其子吴平共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吴平被打成右派而结束;后来与第二任妻子,即吴山的母亲陈凌霞结合,育有一儿一女。吴平与陈凌霞婚后感情淡薄,并于2011年正式离婚。吴山的不满源于父母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有媒体报道说,吴平夫妇名下共有的三套房产,法院判决离婚时,将其中较好的两套判决给了女方,男方获得相对较差的一套。而吴山认为,离婚时分割的三套房,一套是父亲的房子,一套是母亲单位的房子,另外一套是其外婆留下的房子,这一套不应该算作夫妻共同财产。吴山说,冰心去世时留有11套半房子,分给三个子女,每个子女差不多有4套房,但在吴平离婚时并没对这些房产进行分割。吴平觉得父亲应该有上千万元的身家。吴山现在居住的房子,正是法院已经判给吴平的那一套。吴山对媒体表示,如果父亲能把这套房子给母亲,再另付300万元的话,便“暂且饶过他”。
吴山的财产诉求没有达成,就去冰心墓园上演了闹剧。他还说,如果不是被自己的几个朋友拦着,他就把冰心的墓碑给砸了。
○亡人为大
兰溪:吴山事后说出了一系列理由,但是不管有多少理由,孙子毁奶奶的墓碑,你觉得可以理解吗?
肖群忠:先不说他跟父亲的关系如何,奶奶已经去世,中国人的观念“亡人为大”,人去世后需要安宁,不应去打扰,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奶奶。墓碑上用红色油漆去指责奶奶“教子无方”,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不孝。冰心作为文化名人,受到大众的尊重与敬仰,其孙子的做法也是对公众情感的伤害。
父子之间的财产之争本来是家庭矛盾,毁坏墓碑引起社会注意,这多少有点威胁社会的意思。有的媒体去采访他,也不应该。这种行为,对社会是一个道德上恶的示范。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媒体人,有责任去维护道德底线,表达鲜明的道德立场。媒体应该成为弘扬正面道德的平台而非传恶的工具。
兰溪:“亡者为大”,古代即使两家有深仇大恨,如果对方去世了,一般也不再追究。
肖群忠:这是中国人的民间信仰,认为长辈去世了就变成了祖先神。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祖先的坟墓被毁,会对子孙有不好的影响,他却自己去毁,匪夷所思。退一步说,这些事跟奶奶有什么关系呢?
即使他有正当诉求,也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谋求。这种做法,不可能赢得同情,只会引起反感。这对他的利益诉求没有帮助,只能看出他个人的道德修养有欠缺。这两天其母亲(即冰心儿媳)的发言才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厚德精神。
○父慈子孝
兰溪:在现代社会,家庭中父母与儿女最基本的伦理是什么?
肖群忠:亲子关系的维持主要靠“父慈子孝”,是各尽自己的义务,不是向对方要求权利。古代更强调“孝”,因父爱母爱是天性,“慈”容易做到,而“孝”不容易做到。
“慈”和“孝”都是爱。“慈”具体表现在“养”和“教”两方面,“养”是长辈对晚辈的怜惜照顾,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此外还要教育,“养不教,父之过”。过去如果一个人没有修养,会被指责为“没有家教”。现在的家长,在“教”方面做得有偏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孩子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做人教育,父母都是第一个老师。
“孝”主要包括“爱、养、敬”。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养”的问题已经不大,但不能光给钱,有了吃喝就行,还要感恩,关怀照顾。
兰溪:社会发展了,现代家庭伦理观也与古代有所不同,差别在哪里?
肖群忠:古代家庭伦理强调等级关系,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说法,甚至极端到“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古代对父母大不敬,是会被治罪的。现代家庭伦理关系,亲子关系讲求平等,消除“差别”,实际上更利于年轻人。新孝道讲究亲情,但是越来越欠缺“敬”的内容了。
兰溪:现在,亲子关系平等了,儿子与父亲打官司争财产,就合情合理吗?
肖群忠:这事,合法,但不合德。古代的法律是建立在注重道德基础上的,个别父亲告儿子的有,但是儿子告父亲就是大不敬。儒家的理想是“无讼”。过去,家庭矛盾这档子事,请亲戚朋友说一说就解决了。法律也是社会资源,家庭的事情内部解决,不是更好吗?家庭诉讼增多,也是道德滑坡的一个表现。不就是钱惹的祸吗?一家人为了财产,打官司,可以,但是,感情伤没了!
○合法与合德
兰溪:2012年5月10日前后,上海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涉嫌诈骗外逃,警察向学校提出询问孩子,受到学校拒绝。校长回复说,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学校不鼓励孩子揭发父母撕裂亲情。这个校长值得人尊敬,保护了孩子,也保护了人伦的尊严。
肖群忠:孟子的弟子问,假设舜的父亲犯杀人罪,舜应该怎么办?孟子说,舜可以抛其位,“窃父而逃”。儒家看来,孝作为伦理道德,是高于法律的。《论语》中讲“亲亲相隐”,在孔子看来是做人的正义和美德,家庭伦理毁灭了,其他伦理就没有基础了。
隐瞒是包庇,揭发是积极举证,在二者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就是回避。我们研究伦理学的同事之间也在讨论,刑事诉讼法是否应该做一个修正,亲人犯罪,家庭成员可以回避,不举证。这在韩国和欧美的法律中,是可以的。
亲情是最大的伦理,如果鼓励亲人之间相互揭发,这会颠覆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也不符合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信仰。
兰溪:一家人反目成仇,跳起来,互相揭发,是政治运动留给中国人的噩梦。现在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中,也充满为了财产和感情恶斗的情节。
肖群忠:“文革”对人精神道德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建设。当前,道德的衰落根源在于利益冲突,道德就是对利益的约束、调整和节制。30年来,一些人的价值观变成了利益至上,把人本性中的私欲完全激发出来,道德的价值则相对失落了。
过去十年,中国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为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中国人道德修养不够。在公共生活中没有礼让,只有争抢,走路都要抢在前面。有些国家交通秩序非常好,车让人。
道德不仅是国家教化民众和社会实现秩序的手段,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现在物质生活比30年前好多了吧,为什么人们还仇富仇官?因为社会还存在不公平不正义,人们心中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道德回归,不仅是社会教化和文化复兴的需要,也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