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_李永新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_李永新

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28

摘要: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设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这些项目数量的增加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步,但是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质量。文章对应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价值,从而推广其应用。

关键词:BIM;工程项目;管理

1BIM的概念与特点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College)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Dr.ChuckEastman所构想的建筑物计算机模拟系统(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将建筑对象的几何形体信息、结构受力信息、水电卫暖信息、材料设备信息等,整合在一个单独的建筑信息模型中,包括建造过程、施工进度、成本管理、运行维护等工程信息”。

MarcGoldman认为BIM技术是由完全和充足的信息构成以支撑生命周期管理,并由计算机应式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模型,即对建筑环境基于数字技术的生命周期管理。美国BIM标准项目委员会将BIM定义为:一种对建筑及设施(facility)的物理、功能特性的电算化呈现,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通过共享知识资源形成可持续化的决策基础。

以设计为例,随着建筑智能化、复杂化的趋势日益加深,对专业设计分工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每一个专业的设计工程师对建筑概念的理解通常会存在偏差,这就造成传统的二维设计很容易在不同专业之间形成冲突和碰撞,导致返工或变更,最终会造成成本增加、工期滞后的严重后果。而BIM的协同性和关联性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同专业的设计工程师可以通过共享BIM模型里的数字信息,对自身的专业设计不断优化,既能避免设计错误,又能符合其他专业的设计要求。

2目前面临的需求与挑战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大数据载体,其实质是基础数据的定义与交换,但我国工程建设在这一领域仍缺乏标准进行规范。因此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集成化的推进,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对BIM应用提出的需求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远程协同管理问题

受互联网流量以及网速的限制,目前还无法实现BIM实体模型通过互联网的实时传递功能以及交互操作模式,因此以4DBIM-GCPSU的网络结构主要采用的是C/S架构,这种构架可以充分满足用户以及承包单位对于施工项目的管理。但对于大型施工项目而言,这种C/S构架则无法充分满足,这是因为在大型施工项目中,用户、承包单位或者施工项目需要应对更多的施工方以及工程等,鉴于这些工程项目规模大,参与者相距较远甚至处于异地,导致基于互联网的多方参与协同管理成为BIM当前主要的需求之一。

2.2实时信息的更新

由于施工阶段是一个动态过程,导致施工项目管理极为复杂。同时施工的进度以及资源变更、成本预算和施工质量等大量信息需要及时更新,但信息的传送过程复杂、报表种类繁多导致信息更新速度慢,无法实现及时更新。因此如何利用4DBIM-GCPSU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更有效快速的信息管理模式,加快信息传送和提高信息的上报工作的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多层次的决策

由于4DBIM-GCPU[3]构架可以为施工项目提供动态化、集成化和可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和工具,使用者可以是用户、工程承包方或者施工项目部门的管理者,通过该构架可以参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工程分工等。如何满足不同的应用主体和参与者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施工项目管理功能,充分利用相关技术,保障决策的多层次化,积极提高BIM项目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以及适用性。

3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运用和效果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有着突出的应用,其具体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所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3.1 在效果展示方面的运用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效果展示方面。在工程项目的开展中,投标和竞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此项内容的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是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能够为项目管理的最终方向打下基础。在实际利用中,BIM技术采用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利用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简言之,利用BIM技术,建筑项目的效果展示图更加吸引眼球,建筑在未来管理中的方向也更加的明确,所以利用此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动力,从而促进管理的质量提升和效率提高。

3.2在施工当中的运用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突出运用体现在施工当中。工程施工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工程施工存在着多变性,所以对一些因素的掌握很难实现科学性。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通过这样的方式,施工质量提升,造价控制的目的进一步达标。

3.3在项目精度提升方面的运用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另一个突出作用是提升了项目的精度。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中,提升精度能够从更加细微的角度对管理实现强化,这样管理的质量会有进一步提升。在具体的利用中,BIM进行数据库的创建,进而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实现准确快速的计算工程量,这样可以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简言之,有了BIM技术的利用之后,整个项目工程的精度计算更加可靠,而基于精度计算基础之上的管理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管理效果的提升显而易见,这就是BIM技术在精度方面得到运用的突出效果。

3.4在资源控制方面的运用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又一项突出应用体现在资源控制方面。从实际目的来看,之所以要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一方面是要进行其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要进行其成本的控制。简单而言,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这是工程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而资源控制恰好影响造价,所以实现了资源的控制等于提高了造价的水平。从目前的工程实践来看,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因为海量的工程数据原因,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由于技术利用实现较好的资源控制效果,所以造价控制水平也上升了一个台阶。

结束语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较为广泛的利用价值,积极地分析其内涵特点,并在具体的应用中探讨其效果,进而总结其在造价控制当中的突出价值,这会为BIM技术的应用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勇,管昌生.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工程管理学报,2016,(4).

[2] 秦丹绯.基于BIM技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以九江职业大学综合楼项目造价控制为例[J].科技信息,2016,(3).

[3] 罗文林,刘刚.基于BIM技术的Revit族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5,(S1).

[4] 林智敏,朱宏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资料集成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论文作者:李永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_李永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