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魏后凯
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对乡村振兴已经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的总要求当中,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而生活富裕的关键,核心就是农民增收。
江油市战旗乡村民正在种植铁皮石斛 图/杨安文(轩视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我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城镇居民。这说明,这几年来我们中央采取的强农支农富农的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在逐渐回落,且我们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与高于城镇居民的速度是越来越小。这些年来,中央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加大力度,但是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原因在哪儿?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40年代是一个动荡、冲突的年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当时的女性在精神思想上接受了一定的新潮文化,眼界变得开阔起来,但是在面临传统的生活规范时又显得畏缩,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与妥协,受到现实的压迫与伤害。女性就在爱情、婚姻、家庭、性、子女的传统观念中不断退步与妥协。
歌词六:先天下/后天下/黄金屋/颜如玉/沽一杯酒/红砖墙/老牌楼/琉璃瓦/写着拆/却不开口/他已走/那功名/那往事/那胡同恍然如梦/已成空
第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回落,城镇化也在减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在放慢。到目前为止,滞留在农业农村的人口还是太多。2017年农业劳动就业的比重高达27%,且农民普遍存在兼业化,小规模的兼业农户占绝大多数,农村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加之农村大量的资源没有被激活,农村改革严重滞后,虽然这几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但绝对差还在不断扩大,相对差距、城乡收入比至今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也反映出农民增收的难度是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增收是短板中的短板。
第二,更重要的是现在农民增收的模式,总体来看是一种外源性的,并非是来源于农业农村的内生型的。首先是农民这些年来增收主要依赖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说农民收入的增加不是主要靠农业农村,而是靠农业农村之外的城市产业的支撑。这样带来了一个结果,农民收入增加了,乡村可能衰败了,这一点是我们中央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重要的原因。其次是我们的经营净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急速下降,而家庭净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农业增比的下降引起的。2014年到2016年,经营净收入对农民的奉献不到15%,我们农民增收不靠农业,不靠农村,跟农业农村的关系是越来越小。再者是农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速虽然很快,但是由于占比较低,变化不大,贡献不大。加上转移性收入的天花板效应,2014年到2018年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已经达到了24.5%,已在逐步地接近天花板。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化在不断加剧,实际上从总体情况看,高收入户增长很快,低收入户增长速度很缓慢,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直到2018年才有一定改变。
农民增收的来源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来源于农业,来源于农村,而不是农业农村之外的城市产业支撑。未来农民增收总的思路,就是要在进一步减少农民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产业的振兴和资源的激活,更多依靠农业农村逐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业农村导向型的农民增收模式。
小金县优质葡萄产业园助农增收 图/喻林斌(轩视界)
建立内生型农民增收模式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现行的农民增收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种建立在农业农村之外,或者依靠城市产业支撑的城市导向型的农民增收模式,难以持续。这是导致农业衰落、农村凋敝的农民增收模式。所以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依靠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增收模式,由过去城市导向型向农业农村导向型转变。
第一,要进一步大规模地减少农民。2014年开始,农业就业的比重已经由过去的加速下降变成减速下降,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城镇化也在减速。从未来发展的眼光看,相对于农业增加值,农业就业的比重仍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的空间。这里面的关键是使大量的兼业化的小农户愿意、而且顺利地转移出去。要建立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通过制度改革来实现规模化的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劳动力迅速转移。
第二,要激活资源,拓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从城镇化的趋势来看,城镇化现在已经在减速,未来的城镇化主要靠提高城镇化质量。所以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通过全面深化农村的改革,打通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财富的渠道,来激活我们的资源,来拓宽我们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这种全面的深化改革,包括土地改革,产权改革,企业的组织的改革等。其核心点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农业是优质产业,就动摇了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方向。在农业农村领域,同样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
第三,要建立各具特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方面,我们有转变生产方式的能力,有发展现代高效的能力,关键就是要降本提质增效,转变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我们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工业化、社会化,进而推进我们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一定要将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里面,要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当然这指三个方面,第一我们怎么挖掘农业的功能,推动我们农业产业链条的多维的联系。另外就是农业产业链纵向的延伸和打造一体化全产业链。第三就是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而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多维延伸,实现农业产业链纵向的延伸,可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的收益。这种分享产业链增值的收益也是未来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核心所在。在这点上,特色村庄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果把特色村庄的发展分为1.0、2.0、3.0版三个阶段,1.0版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面简单的产业集聚或者专业化。2.0版就是在过去的产业集聚的基础上,产业、文化、生态“三位一体”。3.0版是在过去的“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加上信息化、品牌化,可以叫作“五位一体”,即在产业文化生态融合的基础上,有了信息化、品牌化。特色村庄是未来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关键是怎么来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促进更多的乡村农民增收,富裕起来。
2.加快转型升级。“两高一剩”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生产模式、产品性质逐步向新兴产业、技术型产品转型,由传统资源型限制性行业向新兴制造业等鼓励性行业转型,争取早日列入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支持范围。
(责编/陈贤凤)
标签:农民增收论文; 净收入论文; 农业产业链条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农业劳动力转移论文; 城镇化论文; 产业支撑论文; 长效机制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