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利率机制的缺陷与对策研究_市场利率论文

市场利率机制的缺陷与对策研究_市场利率论文

市场利率机制的缺陷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论文,缺陷论文,机制论文,对策研究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利率机制是刺激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金配置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利率机制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选择了市场利率机制,并不意味市场利率机制就成了有益无害的灵丹,它仍有自身的缺陷。对于市场利率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缺陷,我们都应承认它、研究它,以便自觉地运用和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防范和减少它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危害,立足于未雨绸缪。

一、市场利率机制的缺陷

选择市场利率作为发展经济的调节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们在看到市场利率机制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激发澎湃动力的同时,还要看到它自身的不少缺陷。

缺陷之一:市场利率机制在社会资金配置中的自发性、盲目性缺陷,使得利润角逐和优胜劣汰既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又可能成引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造成危害与损失的源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发展总是由众多产业行业、众多环节层次、众多机构企业和众多投资者等组成的。而众多投资者总是依据先前一轮市场利率机制运行结果,开展新一轮利润角逐和优胜劣汰的竞争。众多投资者的利润角逐过程是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当一个投资者选择某一利润率高的行业或产品投资时,可能同时还有成千成万的投资者也是同样选择。这种投资的自发性也就伴有了盲目性。我们必须看到,正是市场利率机制使众多投资者为利润角逐的投资自发性,激发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这是因为在市场利率机制作用下,当某一产品或行业利润率高时,众多投资者在利国最大化驱动下,自愿自觉地将资金投入进去,引发劳动力、科技、能源、生产资料等生产力要素潮水般涌入这些产品或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该产品或行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利润角逐是无情的竞争。在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作用下,这些产品或行业的利润率会逐步下降,使得出现低利、无利或亏损的企业。这时,一些投资者会将资金、劳动力、科技、能源、生产资料等生产力要素争先恐后地退出这些产品或行业,选择新的高利润率的产品或行业,开展又一轮的利润角逐。众多投资者在无情竞争后将资金等生产力要素退出这一产品,又进入另一产品的投资过程,是市场利率调节作用发挥的结果,经济上的盈与亏,自然由投资者自己负责。但是,它毕竟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对社会经济的结构,比例性发生影响作用。因为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和协调发展的比例性。当众多的投资者把资金等生产力要素同样投入或同样退出某一产品或行业时,必然程序不同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经济各产业的结构,改变着不同部类的相互比例,导致社会经济结构、比例程度不同的失调与失衡,并带来相应的损失与危害。各投资者自己负担的损失与危害,也是社会经济中的一部分。

缺陷之二:市场利率机制在社会资金配置中的投机性、摇摆性缺陷,容易造成投资结构、投资效率的动荡,增大投资风险。

尽管当代高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尽管信息的汇集与反馈以光和电的速度传递,然而在市场利率机制作用下的投资者利润角逐的投资行为,仍然程度不同地具有投机性和摇摆性缺陷。以股票投资为例,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绞尽脑汁,选择某些股票作为投资对象,自发投入一定的资金,但股市的变化往往不能符合投资人预期的方向发展,也往往会根据市场变化而迅速采取措施,一次或多次改变股票投资对象,以求达到预期目的。今天某种股票价格上升,就追逐这种股票,明天另一种股票成为“黑马”,又去追逐另一种股票。股市上投资的人投机性和摇摆性是最明显不过的,又是合情合理的,还是速度惊人的。当然,对实业的投资与对股市的投资是有差异的,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道理是相通的──无情竞争。他们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对经济实业投资的投机性,摇摆性的频率受到生产力各要素变动速度的制约。一个企业要改变同一产品的规格型号,是比较容易比较快的;但要开发同一种更新换代的产品,则更为困难一些,要更长一些的时间;如果是要改变产品所属的部类,如变生产布疋为生产汽车,变生产钢铁为生产食品或计算机等,困难就大得多,时间也要长得多,它的生产力各要素变动的代价也大得多。这只说明对经济实业投资的投机,摇摆比股市投资的投机、摇摆更慢些,事实上,每天都有不少的投资人在改变自己的投资项目。而且,投资人对实业投资的投机、摇摆行为是此起彼伏延绵不断的。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行为的投机摇摆性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是由投资人自行负责,但在宏观上,他们仍是整个投资中的一部分,也必然对整个投资的社会经济结构、投资效率发生影响作用,当然会影响资本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利率的变化。假如,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投资者,投资额大量激增,汽车制造所需器材,原材料、燃料价格必然上升,汽车品种会增多,质量会提高。汽车的大量上市会使其价格逐渐降低,汽车制造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也会逐渐下降。不难看出,众多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投机性,摇摆性特别是某些行业的一哄而上,是造成每年大量企业关停并转拍卖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促成每年又有大批新的企业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

缺陷之三:市场利率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事后监督性,导致宏观调控的见事迟、反应慢、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先从经济实际活动看,投资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竞争的开始阶段,对“鹿死谁手”的竞争结果还是未知数。在竞争发展到比较激烈的阶段,投资者八仙过海地较实劲、争市场,对“鹿死谁手”的结果已有不同的“心理感应”。这时,可能有少数“识时务”者,趁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实行投资转移。但大多数投资者,是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背水一战,竞争结果自然是少数投资人“尽领风骚”,多数投资人陷入无利与亏损的窘境,他们或秣马厉兵以重振旧业,或改弦易辙,以投入其它产品的又一轮利润角逐。投资者在经历了一轮竞争胜负之后,再自觉自愿调节自己的经济行为,是市场利率机制的事后监督性的表现。而国家宏观调控决策也是要在依据或参考各种微观调节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也相应具有见事迟、反应慢的特征。

再从理论上分析。市场利率机制是以社会需求〔有效需求〕进行微观调节的,社会需要什么,什么需求的资金利润率高,投资者就追逐不舍。从长远观点看,投资者对高利润率的追逐是此起彼伏、延绵不断的。国家宏观调控是以社会供给〔短缺供给〕进行调控的,即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比例失调的状况,采取发展短浅产品、扶持基础产业、投资政策倾斜,以及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调控。可见,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除了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外,还含有矫正市场利率机制的事后监督性造成的偏差与危害。换言之,国家宏观调控包含有对市场利率机制微观调节的再调节,因此,周期更长,见效更慢,难度更大,也更为必要。

二、对策方略

市场利率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中自有规律之一。市场利率机制机制的缺陷,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要想市场利率机制只发挥有利的积极的作用,不带来有害的消极的作用是不现实的。市场利率机制是利弊共存的,但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弊端是无能为力的。对市场利率机制也是这样,人们可以认识它,把握它,采取种种措施,发挥它有利的积极的作用,防范它的缺陷自由泛滥,减少或弥补它可能造成的危害与损失。不过,也不应无限夸大人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人们并不可能消灭它的缺陷。

对策之一:中央银行制定合理的资金基准利率,并及时修正,以引导资本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游弋,防止市场利率成为脱缰的野马而造成危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并不断修正,是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矫正市场利率自发盲目性缺陷带来的偏差的有效办法。基准利率的制定,主要应根据三个要素,即国家经济成长的潜能、稳定通货的要求以及对退货膨胀的可承受能力。并要求制定的基准利率富有弹性,反应灵敏,可操作性强。同时,中央银行还要运用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以及其它相关的政策、条例等等,例如存贷款的最高与最低利率限额,特别项目的指定利率。在此基础上实施放开资本市场的利率政策,让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根据资金供求关系变化,自身经营状况,自行决定资金利率。这样做,改变了过去只是中央银行决定资金利率、关心利率是否合理的状况,使得市场利率有了商业银行、企业、央行三方面的关心与参与,因而更加贴近金融与经济生活,更符合资金供求双方的实际,又能使市场利率在“三要素”的范围内游动,发挥出优化资金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还可以防范市场利率成为脱缰的野马,去冲破“三要素”构筑的藩篱而造成大的经济危害与损失。

对策之二:公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产业政策和企业规模标准,引导投资流向、流量,减少市场利率机制的投机、摇摆缺陷可能造成的危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信贷资源和经济资源,都是以资金的表现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并完全按照市场规则交易。市场利率机制的投机性,摇摆性缺陷,也必然以资金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信息,并可依据众多投资者的投资流向流量进行引导,激励或约束。公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以及大中企业的规模标准,使众多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不仅要依据资金市场供求双方关系变化即市场利率高低的经济参数,而且要依据是否符合国家经济战略目标,产业政策和企业应有的规模标准。这样可以使投资者在角逐高利润率的同时,尽力避免投资的流向、流量与国家宏观调控不一致的矛盾,增强投资者的资金流向、流量的相对稳定性,避免或减少市场利率机制的投机、摇摆性缺陷导致投资流向流量变动的频率和幅度,以及它可能造成的危害与损失。

对策之三:建立宏观经济及产业、行业的资金运行监测网络,发挥资金运行信息在投资决策中的反馈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利率机制在微观调节中的事后监督性(又称事后性)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投资者无情竞争的结果是事后产生的。但这种微观调节的结果又是宏观调控决策的重要经济参数。实质上是利用投资者自发投资,自觉调节经济行为的竞争结果,用于宏观调控对微观调节再调节的决策。为此,必须建设一个宏观资金运行信息监测网络,这个宏观资金运行信息监测网络包含有各产业、行业的资金运行信息。而资金运行信息内容、项目等的设置应当是广泛、准确、科学。这样,不仅是国家机关、银行系统可以随时掌握,了解种种投资者,产业行业的投资流向,流量的变化与结果和综合分析,而且是各产业行业职能部门、各投资人(企业)也可以随时掌握了解相应资金的宏观、系统(中观)和企业(微观)的运行状况、变化状况。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决策时,可以从经济发展的动态态势中取得经济参数,使市场利率调节机制的作用状况置于监测网络,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微观乃至中观调节的再调节的决策,措施更为贴近动态的经济生活,更有针对性,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众多的投资者也可以利用这个资金运行信息网络进行预测与分析,作为新一轮投资决策或自我调节经济行为的参考依据,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率和投资效率,也可以从增强投资人资金投向、投量的相对稳定性、减少盲目性,投机性和摇摆性,达到减少市场利率机制各种缺陷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危害。

标签:;  ;  ;  ;  ;  ;  ;  

市场利率机制的缺陷与对策研究_市场利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