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哪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来自哪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所有这些听起来之所以既让人觉得刺激又使人感到担忧,是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的竞争。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在新的形
势下,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哪里?
一、怎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弱小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相比,竞争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科技,即科技开发能力与技术装备水平,从国家的角度看,还包括教育与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科技能力越强,效率就越高,成本也就越低。
2.人才,既包括技术人才,也包括管理人才,还包括熟练工人。在一定程度上,人才因素与科技因素有重合的部分,因为人才是科技能力的载体,且人才具有管理能力和市场经验。拥有几百年市场竞争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国家和企业,显然占居优势地位。
3.资本,资本雄厚的企业经得起市场竞争的风浪,经得起“先赔后赚”的折腾,易于挤垮“小对手”,易于取得垄断地位。资本因素在一定意义上与人才和科技因素相关,因为有钱就能支付高工资,引进人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引进人才”对于穷国来说就意味着“脑力流失”;有钱就能进行较大力度的科技开发投资,确保优势地位。与资本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规模,财力雄厚的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规模效益,挤垮弱小的对手。
4.体制,这包括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法制结构、企业制度、资本市场、方针政策、政府效率等一切与企业运行效率相关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弱势地位。因为他们刚向市场经济过渡不久,而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相对于那些市场经济已经运行了300~400年的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建立的体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极易受市场风险的冲击。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足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说,发展中国家要想赶上发达国家,就应该:第一,加速体制改革;第二,加快发展教育的步伐;第三,积极培育自己的科研能力;第四,努力积累资本。毫无疑问,将来我们一旦完成了这些“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就有了“未来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竞争力。
二、在“处处不如人”时如何发挥相对优势,即“现实的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或弱小企业在处处不如人的时候,怎样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卖得出东西赚得到钱,从而积累资本,发展基础教育,进而发展壮大,以缩小与世界强国和跨国公司的差距?需要明确的认识是,落后国家和弱小企业处处不如人的情况不仅会在经济发展之初存在,而且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持续存在,因为差距太大,追赶需要
一个过程。找到了差距,看到了我们“应该”克服的弱点,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在处处不如人的情况下发挥我们的相对优势,即现实的竞争力。
所谓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是指企业的这样几种能力:它能以较别人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一种类、同一质量的产品;能以同样的成本,生产出质量更好、功能更多的产品;能以更低的产品售价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能以同样的产品售价赚到更多的利润,发展得更快。
成本相对较低,不一定只有资本多、技术新的国家才能做到,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也可以做到,这些相对优势有:
1.资源的比较优势。落后国家很多东西都稀缺(因而利用起来成本较高),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却不少,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生产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较低,竞争力较强。这种优势其实可以称为“穷的优势”。
2.“落后的优势”也称“后发优势”。因为落后,因而不得不学习别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等,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用不着时时处处自己花代价搞发明创造或从头“试错”。同时,因为落后,就有追赶的动力。发达国家因为身处前沿,所以容易懈怠,而穷国在追到与发达国家同等富裕之前,总会有较为充沛的激情去努力奋进。
以上是从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从企业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利用另外一种相对优势,那就是基于对本国市场的熟悉(也是一种资源即信息存量)而形成的“本土市场优势”,这可以说是任何一个落后国家都具有的一种(初始)资源优势,它指的是对与地方市场有关的语言、文化、历史传统、人际关系和本国目前的运行体制的深入了解,对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的认知。当我们把本国市场视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加入WTO之后就会如此)的时候,这就是本国企业拥有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这种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将是一种特殊的发展要素。
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追赶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技术、资本、人才、体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平起平坐。但是在现阶段,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多数地区、多数企业来说,要想卖得出东西赚得到钱,只能依靠以上三个较为“低级”的发展要素,即“穷的优势”、“土的优势”和“落后的优势”。这些可以说是落后国家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不会永远“低级”,但要想走向“高级”,我们只有从“低级”入手,才能赚钱,才能积累,才能有钱发展教育,才能提高科研能力,才能使我们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不至于被人挤垮或吃掉,才能不断地“进入下一阶段”,而不是让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阻碍了我们的发展进程。
三、冷静分析现实,脚踏实地前进
发展中国家最爱犯的忌讳之一,就是老想一下子变得“高级”。因为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此之大,总想尽快“跳跃式地发展”,结果便不断地生出诸如“大跃进”、“洋跃进”、“金融早熟”等事来。拿东南亚金融危机来说吧,东南亚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更多地引进资本和技术,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以印尼、泰国为典型),企业也过早、过份地追求“高、新、大”(以韩国为典型),结果当年名义上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了,但金融危机一来,“财富缩水”一大块,统算下来增长率已大打折扣。新的经济形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新的紧迫性”,因此,政府和企业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再拿宝贵的资源“打水漂”了!发展的紧迫性已经不允许我们再走弯路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现实竞争力之源泉仍是以上分析的一些相对优势。我们不能再脱离现实,又搞“一窝蜂”、“大干快上”,不能把企业大量的资源都引导到一些我们现在还不具备竞争力、不能赢利的项目上去,更不能因看不起我们那些“土的”、“低级”的东西,便迫使每个城市、每个企业马上实行“产业升级”、“结构高级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如果是这样,我们不仅得不到“多层次”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全盘皆输”,想占领的市场未能占领,能占领的市场又丢失了,不仅丢给了跨国公司,也丢给了与我们抗衡的发展中国家。
看来,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扬长避短,循序渐进。用一个经典的例子说就是“田单赛马”,在每一等级的马都处于劣势的时候,我们只能先以“上马”对其“中马”,以“中马”对其“下马”,甚至在一定的阶段只能以“上马”才能赢其“下马”,赢了钱养出了更好的马,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对抗,千万不能一开始就想赢其“上马”和“中马”,结果一路输去。越是人家发展快、我们与人家的差距加大、发展的紧迫感增强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沉得住气,用冷静的现实主义的态度来认真地分析我们的竞争力究竟在哪里,我们的“卖点”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