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演化:先声药业1995-2012年纵向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声论文,前瞻性论文,纵向论文,绩效论文,药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以往学者主要从四种理论视角来讨论创新绩效的问题,一是资源基础观。企业若拥有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就有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1]。二是知识基础观。企业越来越将使用外部知识作为提升创新绩效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2],很多关于创新的文献都强调“搜寻”的重要性[3],[4],[5]。三是网络理论。嵌入网络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6],[7],[8],此类研究围绕网络位置与关系强度两个主题展开,占据优势网络位置的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更具优势[9],[10],[11]。强关系有利于渐进性创新,弱关系有利于突破性创新。四是吸收能力理论。企业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是导致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的关键因素[12]。扎赫拉(S.A.Zahra)和乔治(G.George)的研究结论表明,能够高效吸收并运用外部知识的企业创新绩效更高[13]。 这些理论视角确实有效地解释了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也加深了我们对创新绩效的认识。然而,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国家,其环境有着高度动荡性、制度发展水平不完善等特征,使得企业战略层面的因素,尤其是战略前瞻性对新兴经济国家的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尤为突出。战略前瞻性是前瞻型组织的特有属性,它特别重视前沿技术、强调企业要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14],[15]。综观现有研究,战略前瞻性并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学者们大多对战略前瞻性进行单独的研究,或者研究它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调节效应[16],而直接研究战略前瞻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的文献还比较缺乏。 因此,文章致力于解决“战略前瞻性对创新绩效是否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这两个研究问题。具体而言,文章采用纵向单案例的方法,通过对先声药业18年发展历程的纵向研究,刻画了先声药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及演化的复杂过程,对战略前瞻性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进行剖析,最终构建了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与创新绩效动态演化的整合模型。文章对于帮助企业认识到战略前瞻性的重要性,进而决定从哪里获得、以及获得哪类知识,最终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十分有益。 二、文献回顾 1.战略前瞻性 迈尔斯(Miles)和斯诺(Snow)[17]基于“战略—结构—过程”的关键差异性,认为企业存在四种类型的战略行动者,即前瞻型(prospector)、防御型(defender)、分析型(analyser)以及反应型(reactor)。这些不同战略类型中关键的区别因素是企业改变其产品或市场的速度[18]。其中前瞻型组织为了适应未来需求,通常会不断地调整其产品或市场定位、利用市场机遇[15]。因此,学者们在研究前瞻型组织的过程中提出了战略前瞻性的概念,战略前瞻性是指企业重视前沿技术、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的程度,它包括三个子维度[15],即试图成为市场领先者、冒险精神、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现有研究发现战略前瞻性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企业绩效[15],一是通过双环式学习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企业绩效[19]。二是帮助企业家在众多‘信息集合’中选择特定的子集,避免注意力过度分散,从而提升绩效[20]。然而,战略前瞻性是一个特别关注前沿技术、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的概念,目前却少有研究关注战略前瞻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剖析二者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缺乏。 2.创新搜寻 处于全球化、技术变革迅猛的商业环境下,没有一家企业拥有实施所有机会的足够资源[21]。企业需要通过搜寻来获取国内外的管理、产品、工艺、技术等知识。创新搜寻被学者们定义为,组织在模糊世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组织学习模式[22]。创新搜寻会受到战略前瞻性的影响,具体来说,高的战略前瞻性会促使企业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因此,往往会驱动企业更加积极地搜寻外部知识[14]。目前,创新搜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争论,具体体现为正向关系[23]、负向关系[24]、倒U型关系[25],[26]三种。在这些争论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了搜寻知识的来源[26]、搜寻的深度与宽度[25],[26]对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基于以上两方面,文章认为创新搜寻可能是战略前瞻性作用于创新绩效的一个关键机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三个维度来刻画企业的创新搜寻,即地域范围、搜寻对象以及搜寻知识的类型,这种维度划分方法相较于以往研究,具有一定新意。其中,地域范围分为国内和国外;搜寻对象分为市场(用户、企业)、科研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供应商(供应商、会议、展销会);搜寻知识的类型为所搜寻的具体知识。 三、案例研究 1.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初步讨论了战略前瞻性这一构念,但通常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学者们对战略前瞻性作用于创新绩效的机理尚缺乏阐述,而关于创新搜寻和创新绩效因果关系也存在争议,尚无一致的定论。本文旨在阐明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以及创新绩效三者间具体的、新的理论关系及作用机制[27],因此采用案例方法是合适的[28],[29]。进一步地,文章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longitudinal case)[27],即通过重复、复制的方法对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进行研究[28]。这种研究的好处在于,能揭示出案例企业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由于纵向单案例与多案例的逻辑类似,前者是将单个案例企业的不同阶段视为多个案例企业,后者直接研究多个案例企业,二者遵从的都是重复和复制法则。综上,从纵向单个案例中推导出的结论同样具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 文章选用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声)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显示,先声在纽交所上市以来共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60余项,目前在研创新药物项目超过20个,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11年,企业自主研发的艾拉莫德片剂正式获得SFDA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这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艾拉莫德制剂。2010年至2012年间,企业共有8个国家一类新药向SFDA申请进入临床研究,曾被评为“2011最具自主创新力公司”以及“2012创新力十强企业”。以上资料表明,先声是一家典型的创新型企业,分析其发展历程有助于解决我们的研究问题。 为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多种来源数据[30]。首先,研究小组先后两次赴先声总部,以实地调研和当面访谈的方式对药物研究院院长助理、项目与技术管理部项目管理经理进行深度访谈,每次的访谈时间约3.5小时,并将详细的记录(约3万字)作为案例研究的一手数据。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二手资料,包括企业内部文档、公司年报、公司网站信息、媒体报道、医药行业报告、《医药经理人》等相关信息(近30万字)作为补充和佐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半开放的访谈提纲,首先询问了先声的发展历程和大致阶段;随后,围绕文章提出的两个研究问题,详细关注了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创新绩效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具体问题包括:公司的创新情况、公司成为领先者的意愿、公司的冒险程度、公司开发市场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的情况、公司主要从哪里获得知识(国内/国外)、公司主要从谁那里获得知识以及获得哪些知识、公司推出新产品的情况。 访谈后,我们借鉴相关文献的做法,对数据进行梳理与编码。战略前瞻性方面,我们综合考虑战略前瞻性的三个维度,将访谈数据中出现的“很少”、“一般”、“比较符合”、“很符合”这些程度用语编码为低、一般、高、非常高四个等级。创新搜寻方面,我们根据访谈数据,根据创新搜寻的三个维度对企业的创新搜寻进行编码。创新绩效方面,我们使用企业推出的对市场而言的新药数量和新增专利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31],其中企业推出的对市场而言的新药数量是从访谈中获得的,专利数量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网。 2.案例描述 先声药业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发展成为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拥有5家GMP认证的生产企业,2家药品营销企业、1家药物研究院,拥有员工5000余人的药业集团。2007年先声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内地第1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目前,先声拥有45种以上药品的强大产品组合,重点覆盖抗肿瘤、心脑血管、感染等疾病治疗领域,2012年企业营业收入为20.83亿元。 根据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关键事件,先声的发展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95-2000年)、发展壮大阶段(2001-2005年)、走出去阶段(2006-2008年)和国际合作阶段(2009-2012年),以下我们将具体剖析每个阶段的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和创新绩效的相互作用以及演变过程。表1总结了先声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1)起步阶段(1995-2000年) 先声的前身江苏臣功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之后六年企业主要依靠经销三、四个药厂的普通药品艰难维持经营,产值在1-2亿元徘徊,年利润近200-300万元,“连温饱都保证不了”。这一阶段先声的战略前瞻性低,具体来说,他们仅依靠经销其他药厂的普通药品维持经营,不具备药物生产能力和开发能力,也未涉足不确定的目标市场,缺乏冒险精神以及成为市场领先者的愿望。受此影响,先声主要从所经销药品的药厂那里学习有关药物疗效、副作用等浅表知识以应对销售需要。尽管先声在该阶段申请了2个与药物包装相关的专利,但均非发明专利,且与制药无关。 (2)发展壮大阶段(2001-2005年) 这一阶段,先声意识到“光给人家做代理,企业是无法长久的”,便挖掘制药行业的机遇,开始有意识的利用营销网络优势,转型进入制药行业,且明确了企业的目标市场和战略方向。先声从2001年开始先后并购了几家药厂,逐步建立其药物生产能力,并于2004年成立药物研究院,初步具备药物研发能力。从“卖药”到“制药”是先声的一个关键性突破,主营业务的转变表现出其冒险精神。先声对药物发展方向也有了明确的定位,选择抗肿瘤和心脑血管药物作为重点领域。依托药物研究院,以简单的仿制药为主,偶尔开发一些其他企业没有的药,并尝试着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新产品。先声在该阶段有意识的学习和消化国内领先的制药工艺和技术,提升药物研发能力,从生产简单的仿制药开始迈出了药物创新的第一步。因此,这一阶段,先声的战略前瞻性高于前一阶段。受到进入制药行业这一战略转变的影响,企业对制药技术有了新的需求,从而影响创新搜寻发生变化,形成了全面的国内搜寻机制。首先,先声的创新搜寻更加主动,专门成立一个情报部门,全面收集药物项目的相关信息。其次,搜寻的地域范围扩大,从直接合作的企业扩展到全国范围内的其他企业,包括并购药企,以及与少数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三是搜寻对象变得多样化,还从国内供应商、专业会议和展销会那里搜寻药物项目信息。四是搜寻的知识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从上一阶段的浅表知识到制药知识、药物开发的知识等。受到创新搜寻变化的影响,企业的知识积累有了显著跃升,最终在本阶段末推出“英太青”和“必存”两个对市场而言的新药,并申请了3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 (3)走出去阶段(2006-2008年) 由于上一阶段的新药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创新收益与“甜头”,激励了先声试图成为市场领先者,并聚焦于创新药或中国市场上的首仿药。同时,为了使药品在第一时间上市,先声往往会投入大量资金以抢占先机,体现出高冒险精神[32]。然而,企业认识到“在竞争异常激烈、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挤压的形势下,并购是企业占据竞争优势的唯一出路”(药物研究院院长助理)。与上一阶段的并购不同,先声在该阶段的并购重点是抗肿瘤和心脑血管领域的创新药或国内外独家品种,2006年收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恩度”。基于此,企业借助弘毅的投资,2007年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化学生物医药公司,成功募集资金2.26亿美元。随后还收购吉林博大制药公司51%的股权、南京东捷药业85.71%的股权、以及国内外独家、首批上市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因此,先声在该阶段的战略前瞻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上市后国际视野得到拓展,先声对创新药物的一般知识(仅限于国内领先的创新药物)有了需求,并致力于成为“中国创新药物开发的领先者”。受此影响,先声的创新搜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搜寻的地域范围实现了跨国搜寻,“国内最好的药物项目都无法满足我们对创新药的追求,便开始到国外去找”(药物研究院院长助理)。除了与国内顶级研究机构和著名高校合作之外,先声开始与国外中小型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包括从英国GSK公司和美国AdvenChen实验室引进早期创新药项目,然而合作数量少。二是搜寻对象拓展到从用户以及国外的学术会议、供应商那里学习国际上创新药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三是知识的类型从上一阶段的制药与药物开发的知识变为创新药物研发的一般知识。受到创新搜寻变化的影响,先声的知识积累有了显著跃升,最终在本阶段末推出“恩度”、“安信”、“中人氟安”、“捷佰舒”4个对市场而言的新药,申请的专利总数达到60项,其中发明专利高达57项,足以证明先声申请的专利层次迅猛提升。 (4)国际合作阶段(2009-2012年) 在“走出去”之后,先声才真正认识到企业自身与国际制药企业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强烈地激发了先声在创新药领域的雄心壮志,即不满足于仅做中国的领先者,而是要研制符合美国标准的创新药物,最终在国际舞台上有所突破。先声制定了以创新药为主、仿制药为辅的战略,其中研发仿制药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创新药的高额研发费用。同时,先声会为高水平专家和教授提供高额的科研经费,他们研发出来的成果和专利优先给先声,这体现出冒险精神。因此,这一阶段先声的战略前瞻性非常高。先声开始对创新药物的前沿知识有着强烈需求,并且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药物。受此影响,先声的创新搜寻变得更广泛、更丰富、更深入,形成了全面的国际搜寻机制。首先,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大大推动了先声的国际合作,搜寻范围由上一阶段实现了少量的跨国搜寻变为以国际搜寻为主,先声的研发重心从国内转移到国外。具体表现为,2010年先声成立国际合作部负责国际研发合作,2011年成立美国分公司负责市场推广和创新药前沿知识的涉猎;由上一阶段与国外中小型科技公司变为与著名跨国公司合作,如与BMS共同研发抗肿瘤药物,还与默克公司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其次,搜寻对象变得更加丰富,由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药物前沿知识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因此先声从那些地方搜寻,还通过组织多次国际新药项目技术交易会议来广泛猎取项目信息。第三,知识的类型方面,由创新药物研发的一般知识演变为创新药物的前沿知识。受到创新搜寻的影响,先声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先声在该阶段的创新绩效非常高,除了推出国家1.1类新药“艾得辛”之外,还有很多在研药品均具有成为市场新产品的潜力,例如复方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SIM-14、SIM-13等,专利数量跃升为124个,其中发明专利突破100项。 3.案例小结 通过上述的案例描述得出,先声的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创新绩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2对先声四个阶段的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创新绩效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总结。具体来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战略前瞻性由低程度向高程度演化;创新搜寻的地域范围由国内搜寻向国外搜寻演化,创新搜寻对象由科研搜寻和供应商搜寻为主向科研搜寻和市场搜寻为主演化。即由国内科研搜寻和供应商搜寻向国外科研搜寻、市场搜寻以及供应商搜寻演化。搜寻的知识类型由药物疗效、副作用等浅表知识向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药物的前沿知识演化;在四个发展阶段,企业的创新绩效由低向高不断提升。 四、主要研究结论 1.战略前瞻性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先声在这四个阶段均体现出“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创新绩效”这一逻辑链。例如,先声在第二阶段的战略前瞻性提高,表现为实现了从卖药到制药的重大突破,依托已有积累组建了药物研究院,从生产简单的仿制药开始迈出了药物创新的第一步。受此影响,先声对制药技术有了新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创新搜寻,具体地,搜寻变得更加主动、搜寻范围扩大、搜寻对象以及搜寻知识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基于创新搜寻的变化,先声的创新绩效有所提升。因此,战略前瞻性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主要包括组织学习、企业家注意力以及创新搜寻。 由于先声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前瞻性程度不同,使得其在组织资源和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搜寻方式来搜寻外部知识,由于不同创新搜寻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因此创新绩效存在差异。企业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集合,还不断地从事着搜寻与选择技术和组织知识升级活动,最终提升了企业绩效[33]。 2.创新绩效对战略前瞻性的反馈机制 文章通过对先声四个阶段的描述发现,先声上一阶段的创新绩效提高之后,反过来会影响下一阶段的战略前瞻性程度,即创新绩效对战略前瞻性具有反馈机制。案例显示,创新绩效主要通过创新收益来正向刺激企业战略前瞻性的提升。例如,先声在第三阶段末推出了4个对市场而言的新药,之后尝到了“走出去”带来的“甜头”,因此先声更加坚定了与国外制药公司合作这种模式。“国内最好的企业都无法满足先声对创新药的一般知识以及提升研发效率的追求”(药物研究院院长助理)。受此影响,先声第四阶段的战略前瞻性变得非常高,表现为先声不再满足于成为中国制药行业的领先者,而是致力于在国际制药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3.演化模型构建 通过对先声自成立至2012年四个不同阶段的深度纵向研究,我们总结出了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演化模型(见图1)。具体而言,随着战略前瞻性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搜寻在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创新绩效不断提升。与此相对应的是,创新绩效又反作用于下一阶段的战略前瞻性,如此循环达到良性的提升。 图1 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演化模型 注:圆圈内的小箭头表示同一构念四个阶段的演化;圆圈外的大箭头表示同一阶段三个构念之间的演化。 五、研究贡献与管理意义 文章探索了战略前瞻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剖析了战略前瞻性作用于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文章在梳理战略前瞻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前瞻性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以及内在机理问题,弥补了以往学者对战略前瞻性的单独研究、以及战略前瞻性与创新绩效二者关系研究的不足。结果表明,战略前瞻性会通过创新搜寻这一机制,作用于创新绩效。具体而言,企业通过创新搜寻得到的知识,一方面拓展了其已有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内化这些知识,并将它们与企业的已有知识高效地整合,从而激发新的知识、技术甚至是新的产品构思,最终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搜寻影响创新绩效提升的具体机制在于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及拓展了企业外部搜寻的范围[5]。在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企业战略前瞻性的程度不同,其创新搜寻会发生变化,最终产生差异化的创新绩效。同时,企业上一阶段的创新绩效会影响下一阶段的战略前瞻性。 劳尔森(K.Laursen)和索尔特(A.Salter)在其研究中仅仅关注了特定时期创新搜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26]。他们认为未来有关创新搜寻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挑战是,理解搜寻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这也是切萨布鲁夫(H.Chesbrough)所建议的研究议题。文章响应了学者们的号召,采用纵向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战略前瞻性、创新搜寻以及创新绩效三者之间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的。 文章还对制药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启示意义。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加强战略前瞻性的培养。其次,企业管理者要重视拓展搜寻的地域范围和搜寻对象,不应局限于国内搜寻,而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知识搜寻,特别是科研搜寻,以便获得原创性技术和知识,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创新绩效。第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协调多种创新搜寻来搜索组织外部资源与知识,选择合适的搜寻方式。例如,用户的灵感有时是狭隘、容易出错的,这些知识非常“棘手”[34];竞争者知识容易被吸收[35],但新颖性和商业化利用潜力比较有限;高校与研究机构知识具有高度新颖性,能提供重要的商业机会;供应商知识更易于获取,有助于企业生产创新型产品[36],但独特性有限。会议、展销会也会提供有用的技术信息。第四,前瞻型企业需要更加频繁地与行业的利益相关者互动,特别是与购买商、供应商、分销商、地方政府,因为前瞻型企业更容易受到行业或市场变化的影响[37]。战略前瞻、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的演进&1995-2012年先锋制药产业纵向案例研究_组织绩效论文
战略前瞻、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的演进&1995-2012年先锋制药产业纵向案例研究_组织绩效论文
下载Doc文档